张文光副省长在全省蚕桑生产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记录稿,未经本人审阅)
               一九八0年十二月十三日

同志们:
  这次蚕桑会,开会前刘洪源同志给我讲过,会议期间没有时间来,现在来看看大家,来了就得讲几句。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是省人民政府委托省农委、省农业厅、供销社、纺织工业局召开的。会上大家分析了我省蚕桑生产形势,总结交流了经验,研究了发展蚕桑生产的规划和措施。会议开得不错,同志们的劲头很大。这次会议对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将会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于如何把我省蚕桑生产搞上去的问题,开会第一天,省农委刘主任已经给大家讲了一些具体意见,这些意见很好,请大家根据你们那里的具体情况贯彻落实。现在我再讲几句重复的话。
  蚕丝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国防工业和医药卫生不可缺少的物资。我国是世界上
养蚕事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著名的“丝绸2路”,说明在西汉时,我国丝绸就大量出口,我国的丝绸历来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出口丝绸换汇率高,收汇多。去年全国出口丝绸换取外汇达八亿美元,仅次于石油出口的换汇数。我省湘绣是全国四大名绣之一,在国际上很受欢迎,出口不到一元人民币就可换一美元,红茶要八元八角才能换一美元,可是由于蚕丝不够,软缎不足湘绣生产受到限制。发展蚕桑生产对于发展丝绸工业,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对外贸易,支援四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栽桑养蚕是农业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项目。栽桑养蚕周期短,见效快,收益大。当年栽桑,可以当年养蚕,当年受益,三年后大受益。搞得好,一个劳动日创造三、四元的价值,每亩桑园全年可产茧二百余斤,收入三、四百元,我省许多养蚕先进单位都达到了这个水平。华容县七千二百八十四亩成林园,今年产茧九千五百多担,加上桑苗收入产值达二百七十多万元,每亩桑园平均产值三百七十多元。发展蚕桑生产对于调整农业生产内部结构,搞活农村经济,尽快使农村富裕起来,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
  解放后,我省蚕桑生产有了一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发展的速度逐年加快。一九四九年,全省产茧只有一千二百担,今年达到四万担。但是,同兄弟省比较,我省蚕桑生产历史悠久,发展不快,步子不大,丝绸厂倒不少,全省二十个,其中有缓丝设备的十三个厂,经丝能力三百五十吨,需要蚕茧七万担,现在只有四万担,工厂只吃个半饱,丝的出口任务也完不成,绸厂和湘绣用丝无法满足。因此,加快蚕桑生产的发展已成为我们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下决心把我省蚕桑生产搞上去。这次会上大家讨论了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规划,一九八一年桑园面积由现在的十二万亩发展到十五万亩,产英五万五千至六万担;一九八五年三十万亩,十五万至二十万担I一九九o年七十万亩,五十万担。这个规划能不能实现呢?可能性是有的,最重要的是措施,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扎扎实实做好工作,我看不但可以实现,而且还要超过。浙江今年产革一百三十万担,四川产虽一百七十五万担,我省的条件不比四J!嗟,面积不比浙江少,再干上八年、十年,蚕茧产量达五、六十万担,甚至更多一点,应该说是可以办得到的,关键是措施。一是抓桑苗,二是抓蚕种,三是抓传授技术,这三条抓好了规划是可以实现的。
  要大搞育苗,省、地、县都要抓桑苗,要培训育苗嫁接人员,一个公社训练十个八个,县里搞个小苗圃,生产队有上一两亩桑苗,有了桑苗就可以多栽桑、多养蚕、多产茧。蚕种有了一些基础,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制种场,有了冷库。有的反映我省蚕茧质量不太好,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品种不好就换品种,是烘烤不好就要改进烘烤条件,提高技术,省委科所要研究这方面的技术。要培训技术力量,但不能一提培训技术就要办正规学校,可以开个现场会讲一讲,衡阳养兔采取大队、生产队办训练班,传授养兔技术。养蚕也可以这样搞。

  一些同志到四川、浙江参观过,浙江发展蚕桑生产是集中连片栽桑,四川是利用“四边”地栽桑,我们湖南发展蚕桑生产的路子到底怎么走?我同意大家的意见,要在巩固办好现有专业场的同时,今后重点是要发展生产队栽桑养蚕,采取集中连片栽桑和“四边”地栽桑相结合,也就是说有条件的生产队可以成片栽桑几亩、上十亩,也可以用“四边”地栽一些,能栽成片的栽成片,不能栽成片的就栽成线。同时,要鼓励社员利用房前屋后栽桑养蚕,作为一项家庭付业,增加个人收入,让社员富起来有什么不好?有的同志问,可不可以利用稻田栽桑?我们说,除了培育桑苗以外,一般不要占用稻田栽桑,要尽量利用沙土、河滩、港汉以及“四边”地栽桑,充分挖掘土地潜力。但也不能硬性规定,要因地制宜,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有的低产田,比如沙底子田,雨水多一点就淹了,晴几天就干了,有的高岸田水源不好,种水稻不保收,因为它没有因地制宜,这些田湖区有、山区有、丘陵区也有,家这样的田不种水稻也行,高标准栽上桑,每亩产一、二百斤茧,收二、三百元,经济收入高了,资金、肥料多了,可以促进粮食增产。这次会上介绍的鄙县中村公社心田大队桥上生产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队二十二户,九十九人,一百四十九亩耕地,一九七六年粮食总产量一十万零七千九百斤,人平纯收入六十六元,一九七七年利用二十亩高岸低产田栽桑养蚕以后,粮食和蚕茧产量年年增加,社员收入大幅度提高,一九八0年粮食总产达到一十四万二千斤,产茧四十四担,人平纯收入一百八十元,比没有栽桑前的一九七六年增加二倍。这二十亩高岸田过去种水稻常年亩产四百多斤,收入七十多元,现在用来栽桑养蚕,每亩平均三百五十元,每亩产值比种水稻增加四倍多。因此,什么地方栽桑,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要讲究经济效益,不能硬性规定生产队搞什么,不搞什么?这里搞什么,那里搞什么?不能瞎指挥。
  蚕茧生产是商品性生产,社队生产的蚕茧全部卖给了国家,为了便于收购和烘茧,保全茧质,蚕桑生产要求适当集中,不宜过于分散。所谓适当集中,就是要有一定的商品量,最好是一个生产队逐年达到产上十来担茧,一个大队百把担,一个公社千把担,一个县万把担,蚕桑生产要能在他那里成为多种经营的一个骨干项目,形成拳头产品,在经济收入中占举足轻重的位置,要实现这个设想,就要在普遍发动栽桑养蚕的基础上,建立蚕桑基地。各级都要有自己的基地和重点,省里抓一批基地县、重点县,县里要抓一批基地社、队,用基地把周围带动起来。这次会上确定产英一千担以上的县作为省里的重点县,一九八二年预计产茧一万担以上的作为基地县,产革一万担以上的县今年还没有,产虽一千担以上的具有华容、淑阳、岳阳、湘乡、湘潭、平江、新郎、滦县、茶陵、游县、常德、汉寿、双峰、位县等十四个县。不管是重点县还是一般县,我们都支持你们发展,重点县重点支持,不是重点县,也不是不管。你那个县什么时候产革一干担,就什么时候列为重点县,什么时候产英一万担,什么时候就把你列为基地县。
  发展蚕桑生产,最根本的是靠党的政策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三、五年内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五年后再加个投资。现在财政赤字大,没有钱,主要是靠把政策搞落实,把技术搞好。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要落实省人民政府一九八0年七十三号文件,签订合同,保证完成国家派购任务。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要大力推广队栽桑户养蚕,专业承包,联产计酬。我们搞了几十年农叫,总结经验就是要搞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八个字,你那里有几亩土包到户有什么不好呢?几口堰塘包到户养鱼有什么不行呢?会养鱼的养鱼,会养蚕的养蚕,会种稻的种稻,提高技术,增加商品率。要正确贯彻执行价格政策,坚持按质论价,代英代价,不准压级压价,也不能抬级抬价,不准卡农民,也不能以次充好。这次会上大家普遍反映现行的蚕茧收购价格偏低,影响群众栽桑养蚕的积极性。蚕茧价格是由中央统一规定的,要解决得由中央统一解决。我们可以向中央反映,同时我们也要向群众作些解释,国家财政有困难,可能一下解决不了。大家还要求担茧担粮的奖售政策,省政府作专题研究,定下来以后,再告诉大家。
  发展蚕桑生产所需资金、物资,主要应坚持自力更生,发动群众,就地解决。国家也尽可能给予一些支持,但数量有限,主要还是靠社队自己解决。省农业银行也可能安排一些低息贷款。发展蚕桑生产,关键在于加强领导。各级党政领导要把蚕桑生产列入议事日程,作为多种经营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尽快使农村富裕起来的一件大事来抓,不管你那里的基础怎样,抓上几年一定能够抓出成效来。主产县要有一名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要有一个专门班子来抓,要有几个人,要建立一支专业技术队伍,蚕茧产量不太多的地方,分管多种经营的负责同志要把蚕桑生产抓起来,也要配备专职干部具体抓。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实加强抓蚕桑生产的技术力量,地、县农业局要配备抓蚕桑生产的专职干部。要抓好种苗、桑园建设,辅导社队栽桑养蚕技术。供销部门要积极扶持蚕桑生产,搞好收洪工作和蚕需物资供应。纺织部门也要关心和支持蚕桑生产,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丝绸质量。报纸、电台要配合报导一些栽桑养蚕的先进典型。各有关部门都要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努力把我省蚕桑生产搞上去。
  同志们回去以后,要向地、县领导作好汇报,根据会议的要求切实落实好规划措施,抓好桑园冬培和扩园工作,搞好技术培训,及早做好明年养蚕各项准备,使我省蚕桑生产有一个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