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县潘家公社曙光大队蚕桑场
我场是一九七六年由大队兴办的专业蚕桑场,实行单独核算。全场三十五户,一百七十五人,七十五个劳动力。现有桑园面积二百二十五亩,嫁接苗圃二十五亩。
建场五年来,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蚕茧产量逐年增加,收入年年增加。特别是通过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的两个文件精神之后,人们的思想大解放。今年,我们狠抓了劳动管理,落实了生产责任制,蚕桑生产又向前跨了一大步。全年养蚕七百九十九张,产蚕茧四万七千一百九十八斤,比去年三万①七百二十一斤增产百分之五十三点九蚕茧产值七万四千七百一十二元,比去年四万九斤六百元增加百分之五十点六摘平产茧二百一十斤,亩桑产值三百三十二元。加上蚕粪、桑技,亩平产值达三百五十元。按年初定产,蚕茧收入计划六万三千九百元,超过产值一万零八百一十二元。全场十五个作业组,平均每组得超产奖金七百二十点八元,其中超产最多的第十组得超产奖金一千二百零一点五元,人平得奖金二百四十点二元。今年可出圃嫁接桑苗五十万株,以每株五分五计算,可收入二万七千五百元。蚕茧和桑苗总收入十万零二千二百一十二元,除去成本开支二万一千九百七十三元,纯收入八万零二百三十九元,亩平纯收入三百二十一元。今年上交大队积累二万一千元,社员分配部分五万九千二百三十九元,全场人平三百三十八点五元。
我们从建场以来,修建和添置了各种房屋设备,固定资产有六万多元。五年来,我们共上交大队积累六万四千四百五十元,解决了全大队每年买化肥、农药、添置农机具、增设排拱设施等项生产资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真正做到了“桑茂茧多粮丰产,集体致富个人发财”。
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我们有三点体会:
l、抓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提高劳动效率。为了调动社员的生产调极性,我们采取“五定”到组,全奖全赔的生产责任制。就是将全场七十五个劳力分为十五个作业组,按自愿组合的办法。每组固定五个劳力;每组定桑园面积十五亩;每亩桑园定产值二百八十四元。每组全年定产值四千二百六十元;定成本开支为收入百分之十;定报酬为二元五角钱记十分工;超产全奖,减产全赔。由于责任制落实,奖罚兑现,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很高,全年劳平养蚕量达十点六张种,最多的一季劳平养蚕达三点六张,人平产值从去年的三百五十八点三元提高到五百八十四点一元,增加二百二十五点八元。
2、抓桑园培育管理,提高亩桑产叶量。今年,为了提高单产,我们狠抓了三手工夫;一是施足肥料。去冬结合翻耕培蔸,有百分之七十的桑园施了有机肥,共施蚕粪、蚕法和土杂肥二千多担,每亩平均一百二十多担。春、夏、秋季追施化肥,重点猛施夏伐肥,全年共施化肥四百担,其中尿素一百三十担,碳氢二百七十担。平均每亩施化肥一百三十三斤。保证了桑树生长的需肥量。二是勤中耕除草。除各季翻耕外,一共进行了四次中耕除草,即养春蚕前一次,春蚕小蚕期一次,夏伐后一次,早秋前一次。由于勤中耕,桑园消灭了杂草,减少了桑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了土壤保肥、抗旱和沥水的能力。虽然今年的雨水多,暴雨成灾,地下水位上升。但桑树的长势仍很旺盛。三是坚持大、小蚕分区采叶,促使夏消和秋条生长旺盛,有效芽增多,生长芽比重增大,使产叶量、特别是三秋蚕期的产叶量大幅度提高。由于我们抓住了桑园的培管工作,使亩桑产叶量从去年的四千一百多斤提高到四千四百多斤,亩桑养蚕从去年的二点九张提高到三点五张;亩桑产茧由一百三十六斤上升到二百一十斤。
3、抓消毒防病,提高单张蚕种产虽量。今年我们不论是那一季蚕。在消毒防病方面,都坚持“两洗两消”,其中春蚕是“两洗三消”,并注意把蚕室、蚕具消毒与清理室外环境卫生结合起来,坚持到先打扫环境卫生,再清洗蚕篙、蚕箔和其他蚕具,最后由全场统一,全面用漂白粉进行一次集中消毒。为了彻底消灭病原菌毒,在春蚕和中秋蚕期,蚕种进室之前,我们还分别用石灰浆对蚕室内外粉刷一次。特别是为了养好小蚕,我们在离大蚕房一百多米远的地方。建了十五间小蚕专用蚕室,每季都坚持把小蚕和大蚕分开饲养。今年蚕儿的发病率比往年下降百分之十几,张蚕产茧量从去年的四十七斤提高到五十九斤,每张种增加十二斤,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