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青 云
(株洲县农产品公司)
上簇是养蚕后阶段的重要工作,也是蚕茧高产优质的重要一环。我国是世界上蚕茧产量最多的国家,而产丝量反而比日本少,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日本蚕茧的出丝率高达18.5%—19%,而我国出丝率却只有10%—11%。除蚕品种、桑叶质量、养蚕技术、收供茧、缫丝工艺等原因之外,而上车率的高低却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当前,日本已广泛使用方格簇,所以上车率高达百分之十五以上,并且解舒良好,而我国簇具的使用比较混乱,全国上车茧率平均只有75%,而我省上车茧率只有70%左右,有些地区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如果按年产10万担蚕茧计算,不能用来缫丝的茧子就达二万五千担或者更多一点,不仅蚕农减少了收入,并且还直接影响到生丝的产量和质量。一九七九年我省财政为蚕茧补贴三百一十多万元,这是一笔相当大的浪费,值得引起我们蚕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了提高蚕茧质量,在省公司的具体指导下,去年以来,我们便在家河公社古桑洲生产队推广使用了篾折簇,实践证明,篾折簇上簇,蚕茧质量高,效果好。

这个队一九七九年春只有二百来个篾折簇,三分之二用油菜杆上簇,蚕茧均价一元六角
二分,今年,全部改用篾折簇(三十张春种用簇800个),均价达一元八角五分,每斤茧价提高二角三分,今年春季,共产春茧二千三百二十九斤,由于春茧质量的提高,净增收入五百三十五元六角七分。一次便赚回了簇具成本。蚕茧送到益阳丝绸厂,得到厂方的评。事实证明,蔑抗簇上簇,深受农工两家欢迎。
一、篾折簇的优点:
l、取材、制作、使用方便,复用指数高。
蔑折簇来源广,捕竹、斑竹、水竹和嫩竹簇均可利用,制作方法与稻草拆簇相同,捆
用结渔网的尼龙丝绳,一个劳力破蔑带织一天可做三只左右,上簇时展开放在箱内即可,一只大约可以用八——十年。
2、结构合理,分布均匀,不倒伏,蚕儿容易寻觅结革场所,上车率高。
3、通风好,簇中空气流畅,簇具本身吸湿不多,较容易排湿,革色洁白,光泽好。
4、消毒容易,保管方便。
采茧后,略为拉掉簇上茧衣,两端用予先留在两端的尼龙丝捆好,放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中浸清五分钟。(体积比稻草析簇个一半)捞出后即可堆码(码至一点五~二米
高)进行贮藏,虽经堆码,但不会变形。
二、篾折簇的制作方法:
1、抗簇架和簇的制作方法与稻草折簇相同,峰高10厘米,峰与峰距离5厘米,织成功
的簇宽应与蚕箔内空宽相适应。
2、每个篾折簇的长度为十七~十八折为宜(蚕箔长一点二米)。
3、织篾要求:
(l)框震破成三—四毫米宽的条蔑,为了整齐美观,条篾最好过一次匀刀。
(2)峰篾破成一 — 一点五毫米,两头要求粗细均匀,越长越好。
4、捆扎用的尼龙绳或丝线应先绕在鱼网针上,然后边织篾条边捆扎,织时注意把丝绳
捆紧。
5、两根蔑的接口处,须做二次摘紧,勿使震头外露,即能保持簇具美观,又不损伤蚕体。
三、注 意 事 项: l、贯彻适时上簇,但在具体工作中,可根据环境条件,掌握“高温偏生”,“低温偏
熟”,一边捉一边上,切忌将熟蚕堆得很高,防止互相抓破皮肤。
2、上簇密度。
春季每簇五斤熟蚕,夏、秋季每簇五点五——六斤熟蚕为宜,熟蚕放上簇具,动作要轻,分布要匀。
3、及时开放门窗,搞好簇室的通风排湿,但要防止强风直吹,以免造成蚕头分布不匀。
4、发现蝇组危害,除常规处理外,见熟时体喷300倍灭蚕蝇一次,防止阻孔茧的发生。
5上簇一昼夜后,已初具茧形时,可把蔑拆簇从蚕箱中取出,横放于蚕架上,避免茧层
长期接触蚕箔,影响茧子色泽,同时利于通风排湿,加速蚕茧干燥。并于此时,格清游山蚕和病死蚕,分别进行处理。
6、为了节省劳力,可采用自动上簇。
(1):介绍两种简单上簇促进剂
①、鱼腥草一斤,加水三斤煮沸,冷却后喷于熟蚕范内,或把鱼胆草切碎,均匀撒手热
蚕箱内均可,促使蚕儿自动上簇。
②、樟脑油一两,草木灰半斤,石灰粉助斤,先把草木灰研细,拌入樟脑油,细检均
匀,加入石灰粉拌匀,待蚕儿见熟50%以上时,将药粉撒干蚕箔内,添给一次桑叶,将拆该展开放于箔内,青蚕照常食桑,熟蚕自动上簇。
(2)、待蚕儿自动爬上簇后,用两根一点三米长竹杯穿在簇具两头(顺纵向穿),两
人用手拈出,放置于干净蚕箔内即可。
7、采苗时,先清除病死蚕和烂茧,防止污染其它好茧。 四、体 会: 上簇和簇中管理是养蚕生产的最后阶段,是关系到蚕茧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一环,时间
紧,工作量大,管理要求精细。而通过一个蚕期,饲养人员已相当疲劳,存在有松劲情绪。这时如果簇具不好,乱兵上阵,就会带来很大损失。如果上簇工具齐全,使用方便,便能成轻劳动强度,鼓舞饲养人员搞好上簇和簇中管理工作的信心。按时按质完成上簇任务。
根据我省目前情况,我们认为,篾拆簇虽不及纸板方格簇好,但篾折簇材料来源广,容易制作,使用方便,上车茧率已达85%以上,茧色洁白先泽好,采茧容易,易于消毒,体积小利于贮藏保管,是当前行之有效和值得推广的一种较好的簇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