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任长锐 李云楼
合理上簇,是保证蚕茧丰产丰收的关键之一,选用理想的簇具又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所谓理想的簇具,主要是结构合理,有利于提高茧质;取材容易,经久耐用,有利于降低制簇成本。去年,我们试制了一种简易的桑蚕簇具——帘簇,秋季在澧县城关公社澹阳一队试用,受到了蚕农的好评。
结 构
帘簇是由剥了皮的麻秆或其他材料编制成的帘子和粗草绳构成。帘子一般宽1.4米,长度按蚕架的距离或蚕室的进深大小而定。上簇时,在蚕架的竹竿上,先铺一床帘子作为垫帘。如果帘子编得过稀,在垫帘上铺一层旧报纸,防止春蚕和蚕粪尿掉下去,污染下层蚕茧。然后在帘子四周边缘上围一条直径3.5公分粗的草绳,中央再用一条或二条同样粗的草绳把垫帘分成二个或三个面积大致相等的小区。草绳的粗细决定蚕儿营茧空间大小,是直接影响革质好坏的关键。草绳过租了,蚕儿搭丝营虽困难,游丝过多;草绳过细了,营茧的空间太小,双官茧会增多。上簇时,将熟蚕按每平方市尺均匀撒放四、五十条在垫帘上一撒过老蚕,一边用同样大小的帘子盖在上面,这块称盖帘。这样,熟蚕就在盖帝与垫帘之间的空间结革。为了提高簇室空间的利用率,可以在蚕架上多层上簇(见附图)。

优 点
帘簇与通常采用的蜈蚣簇,折簇比较,其优点:
一、上茧率高。用帘簇上簇,上茧率大大高于娱蚣簇,与抗簇相近。我们去年秋季调
查:在同一条件下,用帘簇上簇的上茧率为87.3%,用拆簇上簇的上茧率为88.6%,用蜈蚣簇上簇的上茧率只达70%。
二、用材省,易收茧,成本低。用娱蚣簇上簇,每张蚕种(以九克蚁量计算),要用优质稻草150斤,簇的体积大,难于提早制好贮放备用,只能在上簇前几天赶制,造成劳力紧张。同时一般只用一、二次就报废了;折簇虽然易收藏,如果编制和使用得当,也能复用二、三次,但制簇花工多,成本较高,而且娱蚣簇和折簇上簇时还需要面积相应的簇匾或簇帘。帘簇用料成本低廉。我省华容县不少养蚕的生产队种植一两亩黄麻,既增加了麻皮收入,又有大量的麻秆作蚕具和簇具。在没有麻秆的情况下,制作帘簇,也可以用剥了皮的桑枝、柳条或高粱秆等材料代替。帘簇复用次数多,使用时间长,卷成捆贮藏,尤为方便。每张蚕种一般需长4米,宽1.4米的帘簇十三、四付(包括垫帘和盖帘)就够了。
三、采茧方便,蜈蚣簇和折簇采茧时要一颗一颗的采,而帘簇采茧时,先把盖帘揭开,便可以一把一把的抓,采茧效率大大提高。
四、便于洗消。帘簇用过后,只要把帘子摊开,在明火上来回拉动几次,闲丝等就烫掉了,然后洗净晒干便可备用。洗晒后,如需消毒,可把帘子放在 1%的漂白粉澄清液中浸一下,保持30分钟的湿润,就达到消毒目的了。
五、减少缩尾蛹。据我们试验:在同一条件下,用上述三种簇具同时上簇同日采茧同日各剖开400颗茧调查。用蜈蚣簇上簇的缩尾蛹率占11.3%,折簇上簇的缩尾蛹占 7 %,帘簇上簇的没有缩尾蛹发生。因为帘簇的蚕儿营虽位置受到垫帘和盖帘之间的空间限制,几乎都结横营茧,所以没有缩尾蛹发生。这对蚕种场(站),方便而准确地鉴别雌雄蛹,提高制种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注:本文承靳永年同志修改,特此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