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蚕科所蚕种繁育室
生物有机体和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不同桑蚕品种的经济性状,只有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我省蚕业主管部门,根据我省蚕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要求和不同蚕期的气候环境条件,通过近几年试验和生产实践,决定从今年起,对全省桑蚕品种、特别是夏秋蚕品种进行更换,新品种将比老品种更适合我省的气候环境条件。但是,新品种也有许多新特点和新要求,只有充分了解新品种的特性特征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采取相应的生产措施,才能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为此,我们根据近几年的观察记载和外省经验,对我省现行桑蚕一代杂交种的主要性状整理干后,供各地在养蚕中参考。
华合×东肥(正反实)
本品种,是一个优质、高产、好养的多丝量品种,系我省春蚕当家品种,近几年来,部分条件较好的地区作晚秋蚕种,也获得了较好的收成。
正交蚕卵为灰绿色,卵壳淡黄色,每克蚕卵1800-1900粒左右;其反交蚕卵呈深紫灰
色,每克蚕卵1700-1800粒左右,蚁蚕黑褐色,每克蚁蚕头数正交2400头左右,反交2300头左右。
各龄食桑行动活泼,眠性较快,蚕体匀正,体质强健,容易饲养。壮垂体色青白,花
蚕,粗壮结实。五龄经过较长,要7-8天;全龄25-26天。吃叶多,吃叶狠。张种产茧量
在百斤以上的用桑量在1400-1600斤左右。
老熟尚齐,营茧速度一般,易在下层结茧。茧形较大,尚均整,浅束腰,茧色洁白,缩皱中等。茧层率23%左右。
该品种的主要缺点是:东肥原种比较难养,制种量较低,华合X东肥不受精卵较多,给
种场大量凡有时带来了困难。因此,近几年我们已改为先将东肥与六七一杂交,制成杂交原种,再与华合杂交成华合X 671.东肥(正反交)三元杂种,既可克服上述缺点,又保持了华合X东肥的原有优良性状,一般可提高单位制种量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茧质方面也有一定的提高。
饲养该品种时应注意:①蚕儿食桑和行动都很活泼,特别是壮蚕期吃叶多而快,要注意充分饱食,才能发挥该品种优质高产的特点。②熟蚕易在下层结茧,上簇时应注意选用高山簇,保持目的温度,注意通风排湿,若温度过低,湿度过重,会增加不结茧蚕。③作晚秋蚕饲养时要注意精选桑叶,防止叶质过老。认真消毒防病,保持合理温湿度。
东三四×苏十二(正反交) 是含多化性血统的二化性南×日一代杂交种,也是浙江省早、中秋蚕的当家品种之一。今年我省饲养量将占夏、秋蚕种数的30%左右。据一九七九年我省十三个农村点比试鉴定,该品种具有体质强,发有快、用桑少、丝质好的优点。适于我省夏、秋季饲养。一九七九年早秋饲养全龄经过18-19天,五龄经过5-6天,平均每盒蚕种产茧43.72斤,斤茧用桑15一动厅,茧层率17-18%,单茧丝长600-800米,解舒、纤度、净度良好,干茧出丝率26-27%。与华十川一比较,全龄经过短二、三天,五龄短一天至一天半,产茧量增加32.51%,担桑产茧增加45.09%。中秋饲养全龄经过22——25天,五龄6——8天,单茧丝长800米以上,干茧出丝率34.699。
蚕卵紫褐色,卵壳乳白色,产附好,苏十二×东三四不受精卵较多。蚕种孵化齐一,蚁蚕黑褐色,较活泼,喜爬散,克蚁头数东三四×苏十二为2400头左右,苏十二X东三四为2100头左右。蚕儿发育齐一,大小均匀,眠起齐快,食桑旺盛,行动活泼,蚕体长,结实,花蚕。老熟齐涌,熟蚕带沙米色,营茧快,多营上层茧,茧色白,茧椭圆形,少数微束腰,大小匀整,每斤茧三百粒至三百五十粒左右。
饲养该品种应注意:①蚕期经过短,用桑比华十×川一少,用种量要比华十×川一增加20%左右,才不致造成剩叶损失,保证总产增加。②五龄勿用过软过嫩叶,盛食期要增加给桑量,注意补给桑,特别是高温时要不“掉食”,以免食下桑叶少,营养不够,影响产茧量。③该品种每盒蚕种产量赶不上华十×川一,但担桑产茧量大大超过华十×川一,同时抗逆性强,比较稳产,在推广该品种的同时,要提倡以柔定产茧量,不要只追求每盒蚕种的产茧量。 五三九×七五三二(正反安) 是广西蚕业指导所有成的含多化性血统的二化性夏、秋蚕品种,我省一九七八年——一九七九年曾在农村进行过多点比试,并于一九七九年早秋推广九千多盒,表现较好,具有蚕期经过短,生长发育快,体质强,抗高温,用桑少,产量稳定等优点。一九七九年农村比试,早秋期全龄经过18-20天,五龄经过5-6天,平均每盒种产茧41.38斤,担桑产茧五斤以上,茧层率19——21%,单茧丝长900——1100米,解舒丝长600-800米,净度九十五分以上,干茧出丝率30-38%。与华十×川一比较,全龄期短二天,五龄短一天。每盒种产茧量增加19.95—26.19%,担桑产茧增加26.84—37.73%,茧层率净增 l-2%,单茧丝长增加150-170米,解舒丝长增加一倍以上,出丝率高16—35.3%。同时中秋饲养成绩优于早秋,汉寿县蚕种场第四队,去年中秋饲养五十盒539×7532,三十盒川一×华十,结果539×7532每盒平均产茧六十八点五斤,而川一×华十只四十一点六斤,增产64.6%。今年全省饲养量将占夏、秋蚕种数的45%左右。
539× 7532卵色灰绿,每克蚁蚕二千一百头左右。反交种的卵色紫灰,每克以蚕二千二百头左右。蚁蚕孵化率高而整齐,每盒蚕卵可收蚁蚕八克以上。蚕儿为白蚕,生长发育快,眠起齐一,食桑活泼,既耐高温,且喜多湿,老熟齐一,上簇涌集,营茧迅速,喜欢向上乱爬,多结上层茧。茧色洁白,椭圆形。
饲养该品种时应注意:①蚕儿生长发育快,要及时扩座匀座,做到小蚕蚕不碰蚕,大蚕蚕不压蚕。②一、二龄小蚕宜用适熟偏嫩叶。由于蚕儿食桑快,食性猛,各龄蚕给桑都要充分饱食。在早秋高温干燥情况下饲养,大蚕期白天可喂湿润叶。③蚕儿老熟结茧齐、快、集中,熟蚕喜乱爬吐平板丝,游山蚕多。要注意适熟偏嫩上簇,选用簇技多的娱蚣簇,折簇等簇具。并在上簇期间,每天上午安排劳力将游山蚕捉出,另行上簇。如采用自然上簇,宜先提出部分早熟蚕后再放簇具,也要及时将游山蚕提除另上。 苏3×苏4及积3·苏3×苏4
(正反交)
苏蚕三号×苏蚕四号是中日,二化性、茧丝质优良的一代杂交种。适于夏、中晚秋期
饲养。秋三·苏三X苏蚕四号是中·中X日三元杂交。两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基本相仿,但三
元杂交种体质比苏蚕三号X苏蚕四号稍强,全茧量较高,产茧量比苏蚕三号×苏蚕四号约提
高5%。但茧层率、出丝率稍低。今年夏蚕全省将试养正、反交种五千盒左右。
蚕卵正交种为灰绿色,卵壳淡黄。每克卵1600粒左右,每克蚁蚕2400头左右,蚁体黑色,孵化尚齐。反交种卵是灰紫色。不耐冷藏,每克蚕卵1900粒左右,克议头数约2600头左右,蚁体黑褐色,孵化欠齐,催青死卵及其他不出卵较多。催青不当时,则收议分批较多。蚁蚕和1——2龄蚕有超光性。各龄眠起尚齐一,起蚕安静。l——3龄眠性较快,大眠眠性较慢。蚕儿行动不甚活泼,食桑较缓慢,对叶质要求较高,如用叶过老,易发生小蚕。每盒蚕种产茧量65—70市斤,需吃片叶1000-1100市斤。
壮蚕体色青白,粗壮结实,斑纹花白相混,花多白少。白蚕体形略小,这对产量无大影响。老熟不够集中,熟蚕体色略带微红。茧形匀正,长椭园形。茧色洁白。茧层率19-20%。该品种鲜茧出丝率15%左右。解舒率75%以上,单茧丝长800-900公尺,解舒丝长可稳定在600公尺以上,净度93分以上,梁丝时台时产量高,在目前推广的夏秋用品种中是缫制高品位生丝比较理想的优质原料茧。
本品种的主要缺点是:在叶质不良、消毒不彻底、气候闷热的情况下易发空头性软化
病;对不良饲料适应能力较差;反交种孵化欠齐,不出卵较多;饲养过程中批次分得较多。为了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在饲育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加强技术管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本品种催青积温较一般品种略高,对温度反映比较敏感,所以在催青过程中,除合理掌握催青各阶段的目的温度外,特别要注意湿度,健青后期做好补湿一工作,保持干湿差l一2° F,避免持续高温干燥,孵化前后两天温度不得低于75°F;它保持在80° F左右,以促使孵化齐一集中。偿责经过,比东34×苏12长一天。
(二)收蚁及各龄饷食用叶,宜适熟偏嫩,促使蚕体发育整齐,达到眠起齐一的目的;各龄用桑力求新鲜一致,不吃过老过嫩叶和发热干枯叶。
(三)在高温闷热的情况下,蚕室内要注意通风换气,特别是在壮蚕期和簇中,宁可温度高1-2°
F,绝不能长时间关闭门窗,使室内空气湿重、污浊。
(四)因孵化欠齐,收蚁批次多,对叶质要求高,各龄易产生弱小蚕,所以要严格做好分批提青工作,拾尽青蚕,大小蚕分开饲养,不良小蚕应及时淘汰,防止蚕座病原感染,杜绝蚕病发生。
(五)五龄蚕体较大,食桑量较多,应掌握适当的蚕座面积,做到稀放食饱,防止食桑不足,影响产量和茧质。
(六)老熟不够集中,上簇时间比一般品种拖得长些。应采取适熟上簇,随熟随上,不能过早停止给桑,特别是自然上簇时,先提一、二批熟蚕,待大批盛熟时抬出青蚕,再放簇具,以利干提高产量和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