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蚕防病消毒的体会


省桑蚕科学研究所 
沈汝禄


  秋蚕单产不高的原因,除了由于气温过高、叶质较差之外,主要是病害严重。如何保证秋蚕无病高产?现在谈谈我个人的一点体会。

  一、保护好蚕神

  蚕种卵面上有许多的气孔(每粒卵有气孔5000-10000个),与外界空气息息相关。遇上外界高温干燥或污染空气浸袭,卵内的幼弱胚胎,就会受到影响造成发育不齐甚至会遭受死亡。
  远道运输蚕种,责任重大。在途中应避免高温干燥和不良气体,应在装蚕种篓上,复盖湿毛巾。湿毛巾有降温补温作用。到了旅社住宿时,要注意房间是否喷有杀蚊虫农药味(包括蚊烟香)?如有杀虫药味,应将蚕种悬挂在室外空气流通地方。
  近道领取蚕种,宜在早晨、傍晚气温低时进行。蚕种到达蚕场后,应立即把蚕种摊开在已消毒的阴凉屋内,不要接近厨房、机房,和农药化肥仓库。

  二、分批隔离饲养

  目前我省在春蚕后,接着饲养夏、秋蚕。批次多,一般是夏蚕、早秋蚕、头批、中秋置二批、最后晚秋蚕。因为批次多,蚕定周转不过来,只好同一栋蚕室内,后批搭前批,大蚕、小蚕一块养。这样头批大蚕有病,就会传染给下批小蚕;下批小蚕有病,再传染给最后批小蚕。这样批批蚕有病,蚕病愈来愈严重,常德贺家山蚕场,一九七0年养6批蚕。由于养蚕批次相连,没有隔离饲养,不能彻底消毒。结果全年蚕病不断发生,减产严重,第二年总结失败的教训后,采取分批隔离饲养措施,这一年同样养6批蚕,却获得较好的收成。(表1)。

丝 从上表成绩比较,同样一年养6批蚕,饲养数量相近,但分批隔离饲养的产量比分批不
偏离饲养的产量高二倍。分批隔离饲养室与头批饲养室的距离,应不少于300米。近了隔离病源作用不大。这个蚕场用隔离饲养方法,即头批在蚕室饲养,第二批在屋外育。待头批蚕在蚕室采茧消毒后,第三批蚕再到蚕室饲养,这样周转蚕室,一九七四年除春蚕制种13000余盒外,并大量饲养了夏秋蚕,都获得较好的产量(表2)。

 

  但该场对蚕病的防御,从一九七五年又开始松懈下来,认为分批隔离饲养麻烦,到室外养蚕辛苦,结果又集中在蚕室内饲养,分批不隔离,他们把头批在东楼饲养,二批在西楼收以。当头批在三楼上簇时,东楼简单,消消毒,又开始第三批饲养。

  这年这两个队的秋蚕,都是分批而不隔离饲养,得到同样的结果,即二批不如头批,三批不如二批的产量(表3)。



  分批隔离饲养采用屋外育,是个简便有效办法。利用桑园行间挖条沟,用石灰消毒,上盖薄膜,天雨盖上,晴天敞开。每100米可喂10张种。
  或者建立雌蚕专用蚕室,与大蚕期的蚕室至少相距300一500。从收以养到三龄,待头批蚕室来革消毒后再搬进小蚕去饲养。小蚕专用蚕室要求叶质新鲜老嫩适合,还要有专人管理,蚕具、蚕网等都应专用,不得与大蚕室混杂。

  三、防通农药中文

  秋蚕农药中毒机会多。特别是桑树栽植在水田、棉地附近,由于水稻、棉花经常要打药治虫,农药易污染桑叶,使蚕儿食下中毒。
  我们在岳阳潼溪公社沿河几个大队调查:发现水稻在8月8—13日,8月底,9月中旬要打三次六六六粉;棉花从5月开始至 8月底止,循环交替的使用1059、 1605、放百虫、乐
果等喷射6次。去年这个公社沙南蚕场中秋14张种由于慢性中毒,上簇时死亡严重,仅产
15 0斤茧,吐了5斤平板丝;克竞蚕场10张种,由于农药中毒,仅产100多斤茧;七市蚕
场12张种,同样有此情况。
  如果桑树附近有工厂,煤烟中毒可能性也很大。据植物杂志(80、1) 《桑树吸毒》一文介绍,邵阳市磷肥厂、硫酸厂、铝厂等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很多氯化氢、二氧化硫、氧化氮等,在300米以内的桑树干叶里含氟量575PPm距离较远的,亦在18.9PPm。用这些桑叶喂蚕,会使蚕中毒死亡。
  发现农药中毒后,应立即消除污染的桑叶,再用浓茶叶水( 1:20兑水),撒在桑叶上给蚕吃。在污染范围内的桑园应先采少量叶片试喂发现无毒后,再大量采叶,或把污染时间短的桑叶先用清水洗净凉于再喂蚕,在发展新桑园时也应考虑和工厂保持一定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