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特点抓关键 科学管理育壮苗

             ——谈夏播桑苗的培育

                 陈维鼐

  夏播是我省培育桑苗的主要时期之一,每年在播种培苗的总面积中,夏播的面积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认真抓好夏播培苗,力争短期内有成数量多,符合第二年嫁接的壮苗,太快速繁殖桑苗和加速发展蚕桑生产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实践证明,夏播培苗较之春播培苗,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桑籽是当年成熟的,来源广,容易采收,各地桑区都有条件自行采种。一般五月中旬开始,桑椹(果)陆续成熟呈紫黑色时,可组织人力分批来收。每一百斤桑椹,可以淘洗4~5斤桑籽,能播种5~7亩。这样,既能避免因种子供不应求造成的被动局面,又能保证及时播种,掌握培苗主动权。
  (二)当年采收的桑籽未经贮藏,新鲜饱满,生活力强,发芽率高。播种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只需七到十天就能出苗,而且容易达到齐苗全苗。因此,可以节省播种量,条播的每亩只需半斤或七、八两即可。
  (三)苗圃地的利用率高。夏播的土地,可选择午季早熟作物的茬口,这样能增种一季粮食、油料或缘肥;提高复种指数,较好地解决粮苗的争地矛盾。
  (四)夏季由于气温高,桑籽发芽、出苗快、幼苗生长快,对水肥条件要求高。特别是七、八月间,既是幼苗旺盛生长阶段,又是高温干旱时期,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因此,苗圃地必须靠近水源,水利条件好,遇旱能灌,及时抗旱。才能保证桑苗旺盛生长。
  (五)夏播桑苗的生长期短,约一百五十天时间,比春播苗短五、六十天。因此,在播种时期上要抓紧季节,抢时间,力争早播种早出苗。在苗期管理上要坚持早管,做到以促为主,猛攻快长,促控结合,使根系发达,达到苗壮,株株符合嫁接标准,出圃率高。同时要适当多留苗,以增加单位面积的出苗量。
  上述特点表明,夏播培苗既有有利条件,又有不利因素。因此,要搞好夏播培苗,必须坚持无产级级政治挂帅,为革命有好苗的思想,批判“天命论”和夏播不能有成壮苗的消极论调。坚定信心,狠下决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做好不利因素的转化工作,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认真实行。

              抓播种质量  促苗早苗全

  播种是培苗工作的第一步,包括改圃地选择,整地作畦、播种时期、播种技术和出苗前的苗圃管理,它是关系到能否达到平西、全社、壮苗的基础,必须认真抓好,讲究质量。
  一、选好苗地打好基础。苗圃地的土质、地势、水源和光照等条件适宜与否,对种籽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影响很大。一定要选择好。具体条件是:
 (一)水利条件好。苗地一定要靠近水源,播种后,便于准水保墒,促进早出苗;高温
干旱时,能引水灌溉、抗旱保苗;保证桑苗正常生长。
 (二)土质要肥沃。最好是沙质壤土,如山区的乌沙土,丘陵地区的榜田,淮北平原的
夜潮地,都适宜夏播培苗。
 (三)地势要平坦。浇水灌溉施肥时,有利保水保肥,涝害时,又能排水防渍,确保苗
齐、苗匀生长旺盛。
 (四)阳光足,通风条件好。桑苗生长过程中,不仅需要较高的水肥条件,而且需要充
足的光照条件,才能生长良好。因此,苗地必须是向阳地块为宜。背阳遮荫地,日照不足,适于作苗圃。
  二、抢时间早播种早出苗。桑苗生长期的长短,对转水质量影响很大。据从播种期调查的情况表明,苗木的根茎直径:五月下旬播种的为0.927厘米,六月上旬播种的为0.767厘米六月中旬播种的为0.752厘米;六月下旬播种的仅O.53厘米。这些资料说明,只要及时早播,加强苗期管理,夏播是完全可以有出符合嫁接的壮砧。相反,不及时播种,则苗小苗弱,达不到第二年嫁接的目的。因此,为了培青壮苗,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在播种时间上,一定要抓紧季节,抢时间早播种,力争在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播
下去。
 (二)要发动群众做好采种工作,自采桑种,随采随播,争取主动。
 (三)要选择前茬种植绿肥、油菜或大麦的早熟作物的田块作苗圃,而已要尽可能做到
边收割、边整地、边播种。
     、精整苗地施足基肥。苗圃地要深耕,使松土层加厚,对蓄水、蓄肥、促进有机质分解和防止杂草、言虫等都有很好作用。耕款的深度,粘土宜深,破土可稍浅。一般要求能深耕六、七寸。同时要结合深耕施足基肥,每亩要施堆肥、厩肥40-50担,或人粪尿39担,有条件的可增施过磷酸钙20-30斤。
  夏播的苗畦,要以有利于防旱保墒为主,因此,河以采取宽畦、低畦、深沟的办法,做成畦宽4-4.5尺、硅高3-5寸,粘土略高,破土直低。并在四周开深沟。这样,既有利
于灌水问田,又有利于排涝防演。同时,畦面要整平、土块要打碎,做到畦平、土碎、上虚下实,以利出苗扎根。
  四、南畦整理以后,立即进行播种。直条播或横条播的可播 7- 8寸的行距,先开 2-3分深的播种沟。然后将掺有妙土或细土的种子均匀播人沟内,上面复盖一薄层细土,用木板轻轻拍打,使种子和土壤密结。然后,再用苦糠、稻草、麦杆等物复盖。
  五、桑种子发芽、生根、出苗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条件,秋季气温高,温度是适合的,而水分则是影响出苗和能否达到苗齐苗全的主要因素。因此,播种以后,一定要立即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早出苗,出苗齐。

                抓科学管理 促苗旺苗壮

  在适宜的条件下,桑种子约经七到十天,开始出苗,待多数桑苗出土后,根据天气情况(如晴天应于傍晚),将盖草分次揭去。这时培苗工作即转入管理阶段。
  苗期管理必须根据桑苗的生长发育规律,结合土壤和气候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认真实行科学管苗。
  一、初期早管保苗全。据调查,合肥地区五月下旬播种的桑苗,从出苗至幼苗旺盛生长之前,需经25—30天,在此时间,汝茂生长缓慢。到七月上旬,革高1.5寸左右真叶
5-6片时则根系相对伸展较快。因此,这~时期要为幼苗扎根快长创造良好条件。在管理
上,要坚持早管,及时拔除杂草,适当浅削松土,分次少量追肥,狠抓间苗、定苗和补苗。具体措施是:
  (一)拔除杂草。苗圃因经常浇水,比较潮湿,杂草容易滋长,所以,揭取盖草后,就要进行拨草,每次间苗时,都要结合问法拔除杂草,以减免杂草旺长与幼苗争夺肥水,影响桑苗生长。
  (二)间苗定苗。为了保证单位面积内革与苗之间保持适当距离,使每株幼苗都占有
一定的营养面积,达到均衡生长,必须及时进行间苗和定苗,这是保证苗木质量的重要措施。间苗定苗要留大去小,留壮去弱。两片真叶展现时,第一次间苗,把小苗、弱苗和过密的苗疏掉,使苗与苗之间保持一寸左右的距离,当真叶长出4-5片时,进行第二次间苗,这时可以控等距定苗,条播苗距 2- 3寸,每亩留苗量约 15000-20000株。如有断行缺株,要抓紧移苗补缺。补苗要在明天或下午四点钟以后为宜,而且必须带上移栽,浇水定根,促使成活,保证全苗。
  (三)分次施肥。缓慢生长期的追肥,主要是结合间苗定苗时进行。肥料要以人粪尿为主,而且要掌握由少到多,由谈到浓,少量勤施。第一次问苗时,施人粪尿二成加水八成,定苗时,施人粪尿三成加水七成,施肥后还要线除松土,以利扎根,促进根系伸展。
  二、中期猛攻促苗旺。七月上旬(小暑)以后,桑苗进入旺盛生长期,这个时期较长,约经两个月,一直可延续到九月上旬。从定期调查情况表明,幼苗的地上部生长明显加快,生长量可达年周期总量的百分之九十左右。平均每天苗高可伸展0.78厘米,特别是七月中下旬的一个多月内,生长速度更快,平均每天苗高可伸长1.27厘米。同时根系也迅速生长,无论是主根的深度和侧根的幅度,都达到最大程度。所以,这个时期是夏播培苗的关键时期。苗圃管理要以水肥猛攻为主,抓紧追肥、灌溉防旱,为幼苗旺盛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多次追肥。要每隔十天至半个月追肥一次,肥料以速效性肥料为主,化肥和人粪尿配合使用。施肥量仍应掌握逐次加浓的原则,特别是施用化肥,更要注意份量,一次不宜施用过多,以兔引起死苗。如果施用人粪尿,可按五成粪加五成水;如果追施化肥,更要交水使用,每桶水加化肥四两或半斤,而且要开沟施,施后盖上。最后一次追肥宜在八月F八或九月初,有条件的要配施磷肥 10-20斤,对增加革质有良好的作用。这样,这一时持每亩总的施肥量是:人粪尿20——30担,磷肥 10-20斤。 

  (二)灌溉抗旱。七、八月间气温高、日照强、空气干燥,容易出现干旱,影响桑苗生长,要做好抗旱保苗工作。久暗无雨时,要及时引水灌溉。灌溉时间,宜为傍晚为好,待条畦吃透水以后,即将水排掉。每次灌水后,进行浅除松土,以利保墒。另外,这时杂草生长旺盛,要经常清除,做到苗畦疏松无杂草。
  三、后期控上促苗壮。九月中旬以后,桑苗地上部的生长渐趋缓慢,但根部仍在旺盛生长。为f有成壮苗,提高砧木质量,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地上部的伸长,促使根部粗
壮。因此,这一时期的苗圃管理主要是摘芯,剪悄、加强培土工作。
 (一)摘芯剪梢。群众培苗的经验证明,适时搞芯剪梢是达到提高苗质和合理利用菌叶
的有效措施。摘芯剪梢都不可过早,以克限芽萌发消耗养分。一般在九月中旬为好。这时又是秋蚕壮蚕期,可以结合壮蚕条桑有,剪梢养蚕。剪相程度要看桑苗生长状况决定,一般可离地一尺高处剪掉。
 (二)培土。对根部加速生长有很好作用,是促进苗壮的又一措施。因此,可在九月间
将行间的土培拥在苗木的根部,促进苗根粗壮。


           (原载安徽《蚕桑科技》1978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