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目前蚕病防治的意见 |
蚕病是影响蚕茧和蚕种生产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解放以来,随着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蚕病的科学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蚕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曾经严重威胁养蚕生产的微粒子病、僵病、蝇蛆病、细菌病和壁虱病,都有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各地对蚕的病毒病也总结出许多预防经验。提出了综合性防病措施。无病高产的典型不断涌现。 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路线的干扰和破坏,规章制度不严,消毒机具供应不足,消毒药剂严重缺乏,各种消毒药剂的性能及其使用方法未能全面掌握,饲养管理不妥,科学技术宣传不力,科研成果得不到及时组织推广,蚕室委具不足,批次重叠。由于上述原因,过去已控制的僵病和微粒子病的发生又有所抬头,病毒病在有些地区和单位不断增加。蚕儿中毒不断出现,威胁养蚕生产的安全,夏秋蚕期影响更为严重。为减少蚕病危害、确保养蚕生产的安全,提出如下防治蚕病意见,仅供参考。
一、认真消毒,把消毒防病工作贯穿养蚕全过程 1、常用的消毒方法 (1)煮沸消毒。适用于蚕网、蚕谈等零星小蚕具的消毒。消毒方法是把蚕具放进铁锅等容器内,加入一定量水(水面超过受消毒的蚕具),加盖后升温烧煮,特水煮沸后再烧15~2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2)蒸气消毒。此法见效快,消毒彻底,大小蚕具都适用,是蚕具消毒最好的方法。养蚕规模较大的单位宜建造简易蒸气消毒灶。使用蒸气消毒灶时,灶内蒸气温度要达到100·C保持半小时。若温度达不到要求时,可按灶容积每立方米加1毫升福尔马林,升温至88C以上停火,经半小时以上,也同样能达到消毒目的。 (3)日光消毒。强烈的直射日光对暴露在外面的病原有杀灭效果,但经过时间较长始能凑效;而对内部或未晒到的部分不能达到消毒目的。仅起辅助消毒作用。 (4)药剂消毒。是养蚕生产常用的消毒方法。不同的消毒药剂对于病原体的作用也不一样,要根据当地发病情况、蚕病流行规律、发病种类、所要消毒的病原体和当地药剂供应情况,选择经济适用的消毒药剂。药剂消毒的方法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粉末)三类。气体熏蒸法适应于能密闭的蚕定消毒。液体消毒可采用喷洒法(要配备喷雾工具)和浸渍法,固体消毒可适用于蚕体蚕座消毒。饲养规模较大的社队,可建造水泥消毒池。供大量蚕具消毒用。消毒药剂多种多样。要掌握各种药剂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按消毒标准去做,始能达到消毒之效果。 2 蚕期前的消毒 (1)消毒的对象。凡是养过蚕的蚕室、簇室、贮桑室和周围环境,都有大量病原存在,养蚕前要彻底消毒。 (2)消毒的步骤和要求。要认真抓好扫、洗、刮、刷、煮(蒸)、消六个环节。 扫。消毒前将蚕室内各种蚕具用具搬到室外,室内外进行一次大扫除。 洗:将蚕架、蚕匾等用具,放在干净的河(或池塘)中浸洗干净,洗后架在清洁地方充分暴晒。蚕室内四周上下用清水冲洗干净。 刮:将蚕室及四周表上刮除,填上新土。 刷;蚕室用石灰浆粉刷一次。 煮(蒸)。蚕网、蚕筷等零星用具,进行煮沸消毒,或将所有蚕具放入蒸气灶内消毒。 消:在蚕室蚕具充分清洗之后。严格按常规消毒标准,进行药物消毒,要求消全、消细、药量喷足。小蚕室和炕床提倡进行第二次熏烟消毒。蚕室蚕具消毒后要妥善管理。防止病原污染。 3、蚕期中的消毒 养蚕前的消毒,可以消灭遗留下来的各种病原体,为养好小蚕创造无病或少病的环境。 但在饲养过程中,病原体还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蚕室,如不注意,很易引起蚕病发生。因此,要获得无病高产,不能单靠养蚕前的消毒,要做好蚕期中的防病消毒工作,把防病消毒工作贯穿养蚕全过程。认真做到:“五不要”、“五坚持”。 五不要:(1)大小蚕不要同室套养。 (2)小蚕室、贮桑室不要上簇。 (3)未经消毒的用具不要拿进蚕室使用。 (4)养蚕室不要堆放桑叶。 ( 5)病蚕、蚕沙、旧簇不要乱堆放,集中处理。 五坚持:(1)坚持给桑前洗手,蚕室门口铺放石灰,防止手脚带菌进入蚕室。 (2)坚持提青分批,淘汰病蚕,隔离弱小蚕,防止蚕座混育。 (3)坚持蚕网、防干纸等每龄日晒消毒一次;贮桑室每龄用漂白粉消毒一次;除沙后用石灰或漂白粉水消毒地面。 (4)坚持及时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5)坚持蚕期结束消毒,防止病原扩散。 二、加强管理,提高叶质,增强蚕体的抗病力 !、做好催青保护,养好小蚕,对增强体质,夺取无病高产关系极大。要抓好小蚕共育,普及小蚕炕房(床)育,严格控制温湿度,保持桑叶新鲜,在可能情况下,设立稚蚕专用桑园。 2、壮蚕期要做好防闷、防热工作,注意保持一定的蚕座面积,防止蚕座过密。 3、搞好桑园肥水管理,广种绿肥,提高叶质。做好桑叶采、运、贮、合理用桑,确保 蚕儿良桑饱食。及时治虫,防止野外昆虫带病传染。
三、预防为生防治结合,控制蚕病为害 在蚕病防治问题上,应贯彻无病先防,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要根据当地历年蚕病发生的情况以及蚕病的种类,及时采取措施,合理使用药物,使蚕病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1、应用防僵粉,抗菌剂402防僵网,优氯净烟剂。杂草熏烟防治僵病,要按标准使用。上期有侵病发生的,蚁蚕和每龄起蚕,盛食蛋各使用一次;没有僵病发生历史的,每龄起蚕使用一次;发生僵病时,每天使用一次,直到僵病不再发生为止,以后每龄使用一次。 2、应用“灭蚕蝇”添食或喷体,防止蝇咀病。添食用500倍,体喷用300倍,四龄第二天、五龄第二天、第四天和第六天或上簇前一天各使用一次。 3、应用氯霉素添食防止细菌性败血病和细菌性肠胃病(应用青霉素添食防止球菌引起的软化病)。作为预防添食时,从四龄开始每龄添食500-10OO单位氛霉素一到二次;发现细菌病时,每隔8小时添食一次,连续三次,以后每天添食一次或隔天添一次。 4、防止胃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的混育传染,可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座消毒,着重3~4龄。发现病蚕,应及时检出,撒石灰粉进行蚕座消毒。以控制蚕病传染蔓延。 5、防止药物中毒。目前只能立足于防。桑园要相对集中成片,靠近桑田和蚕室的农田施用农药时要注意种类、浓度、方法、风向,禁止使用对蚕危害极大的DDT和杀虫脒之类的农药。加强蚕室管理,互通情报,采叶喂蚕要坚持先试后用的原则,一旦发现中毒,要查清毒源,采取措施,及时抢救。在新发展的地区,宜适当建立相对集中的蚕桑基地,不与农田混杂。远离厂矿,以避免中毒。 6、防止壁虱病发生,棉蚕区尤应注意。可采用浸(有壁虱存在的蚕具水浸2---3天)烫(75°C以上热水烫1分钟)堵、(堵塞蚕室缝隙)、杀(药杀)等综合防治措施,处理要及时。
四、与雪又防治有关的几点建设 做好蚕病防治工作,不仅是单一的技术问题,而且也是组织管理问题。各地主管部门必须采取得力措施,方能凑效。 1、要加强对蚕种场的领导,建立和键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蚕种质量。 2、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组织生产适用于当地使用的蚕用消毒机具和消毒药剂。指定有关部门负责供销,做到生产有厂,供应有点,方便群众,满足需要。 3、健全蚕病科研成果的鉴定推广机构,使科研成果能及时应用于生产。 4、大力开展蚕病防治技术的科普工作,培训基层技术骨干,提高蚕病防治技术水平。开展蚕病调查,掌握有关蚕病发生的条件、蚕期、种类等资料。以利于指导生产。
全国防治蚕病座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