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社员私人栽桑养蚕  加快发展蚕茧生产


           ——竹湖大队蚕桑生产经验调查
               省经济作物局

  益阳县八字哨公社竹湖大队,近几年在办好大队蚕桑场的同时,积极扶持社员私人栽桑养蚕,蚕茧产量连年成倍增加。一九七八年产茧十二担,七九年五十四担,八0年一百二十一点八担。今年有百分之八十的户栽了桑,有五十三户养春蚕五十张种,产蚕茧三十二担,收入五千六百九十七点二五元,平均每户收入一百零七元。为了总结发展私人养蚕的经验,最近我们到这个队作了调查,现将情况整理如下:

           一、社员私人养蚕的发展经过

  竹湖大队是平湖水稻产区,十三个生产队,二百一十二户、九百八十四人,一干一百四十四亩耕地,旱土很少。一九七六年粮食总产六十六万多斤,亩产七百六十三斤,人平口粮四百九十斤,收入一百零四元。欠国家贷款五万多元,社员欠超支款一万多元。为了活跃经济,增加收入,公社党委主要负责人到浏阳参观后,号召发展植桑养蚕。一九七七年冬,在一块插花托洲上栽了三十亩桑,办起了大队蚕桑场。七八年产茧十二担,收入一千五百多元,加上其他作物全场总收入一万元。就此一个蚕桑场,即使有些收入,也难改变全大队的经济面貌。再要发展,土地、劳力、资金和蚕室蚕具都有困难,矛盾很多。有的社员想私人栽桑养蚕和开展其他家庭副业,但长期以来受左的思想影响,怕说是搞资本主义,公社、大队不敢提倡。这一年的春天,第五队社员王长庚,暗地里找了一张蚕种,放在堂屋楼上饲养。蚕到四龄时食桑量逐渐增加,他担心被人发现挨批评,便主动找住在他家的农业学大寨工作队的同志汇报,要求将这张蚕养下去。工作队看王长庚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经与大队党支部研究,同意将这张蚕养下去作为一次尝试,结果产了六十多斤茧,收入九十多元,解决了全家六口人的“春荒”困难。
  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干部、社员逐步消除了顾虑,一九七八年冬天,有十户社员在自留地上栽了几千株桑树,七九年这十户社员养了十张蚕(采一部分野桑),产茧七百多斤,收入一千二百多元。通过这十户社员引路,一九八0年,大队党支部组织发动社员私人栽桑养蚕,全队共养蚕二百一十张,产茧一百二十一点八担,收入一万九千八百零八点九元。其中私人养蚕的有三十五户,养五十张蚕种,产茧二十九担,收入四千七百六十四点一二元。平均每户产茧八十三斤,收入一百三十六元,其中产茧一百斤以上的十九户,收入二百元以上的六户、三百元以上的两户。最多的社员周正清,产茧二百二十斤,收入三百五十五点一元。今年全大队共有桑树六万六千多株,其中社员私人栽桑四万六千株,有一百六十八户已栽了桑,占全大队总农户的百分之八十。现全队已养春、夏、早秋蚕一百三十五张,产茧八十九担。其中社员私人养蚕的五十三户,共养蚕四十九点五张,产茧三十二点七担,占全大队蚕茧产量的百分之三十六点四。目前九十六张中秋蚕生长发育良好,预计全年产茧一百五十担左右,其中社员私人收茧五十担以上。新栽的桑树明年全部投产后,社员私人蚕茧的产量将会大大增加。

               二、养蚕户的经济结构

  党的经济政策促进了粮食产量大增加,推动了养蚕和其他家庭副业大发展,带来了社员生活水平大提高。一九七六年前,这个大队集体靠贷款维持简单的再生产,社员终年劳动有时粮食还不够吃。家庭副业不准搞,每人收入只一百二十元左右,其中集体收入约占百分之八十,家庭交售猪、禽收入约占百分之二十。一九八0年,粮食总产较七六年增加一倍,亩产一千三百二十七斤,人平口粮七百九十二斤,人平收入二百元,其中集体收入约占百分之六十,家庭副业收入占百分之四十。
  栽桑养蚕户一股是家庭副业开展好的户,家庭副业收入超过了集体收入。如第五队社员王长庚,全家六口人,二个劳动力,去年做农业工八千一百零五分,每个工值零点八三元,共收入六百七十二点七六元。家庭副业收入七百三十七点一元,其中蚕茧收入一百五十二点四元,占家庭副业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六队社员周光贤,全家五口人,三个全劳力,一个出农业工,二个农忙务农,农闲外出做泥木工,一个老妈妈和一个女孩在家喂猪养蚕。去年集体收入五百八十元、家庭副业收入一千四百元。今年家庭副业收入可超过一千五百元,其中养蚕收入五百元,春茧已收四百零一点二六元;二窝小猪、二头肥猪收入五百元;泥木工收入五百元。近年来全家买了三块手表,一部自行车,茅屋改建成瓦房。他们高兴地在大门上帖了一副对联:五谷丰登人人喜,百业兴隆处处欢。
  从发展的趋势看,养猪与养蚕将成为这里的骨干家庭副业和主要经济来源,它们与集体生产没有大的矛盾,每家每户都可发展,桑园可以间种一部分猪饲料,利用养蚕后的桑叶残渣喂猪,而猪粪又是桑园的好肥料,两者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应予倡导。

              三、私人栽桑养蚕的优越性

  通过几年的实践,竹湖大队的干部、群众认为:在巩固、发展集体栽桑养蚕的同时,大力发动私人栽桑养蚕具有许多优越性:(1)时间短,见效快。一户社员栽四、五百株桑
树,当年就可养半张至一张蚕种,产茧三十至五十斤,收入四十至七十元,加上合理间作,可收入一百元左右。第二年可产百来斤茧,收入一百五十至二百元。第三年收入二、三百元。而每季蚕的时间只二十多天,是农副业生产中周期最短的项目;(2)成本低,矛盾少。集中栽桑养蚕,土地、劳力有限,竹、木材料难解决,投资大,成本高。社、队蚕桑场每发展一亩桑园,需要四、五百元钱建蚕室购蚕具。而个体分散养蚕,可以利用堂屋空房作蚕室,以家庭用具代替蚕具。私人养蚕的成本费用可以大量节省;( 3)给农村剩余劳力找到了出路,并充分发挥了家庭辅助劳力的作用。小蚕期利用工余时间喂蚕。大蚕期全家老幼都来帮忙,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另外,蚕茧的商品率高,虽然是个体分散养蚕,国家不为收茧耽心,社员不为售茧发愁。

              四,扶持私人栽桑养蚕的措施

  (1)安排栽桑土地。开始由社员采野桑养蚕,后来养蚕户多了,不仅野桑资源有限,
而且往往容易发生争桑闹纠纷,甚至发生毁坏野桑资源和偷采集体桑叶的情况。因此,大队党支部发动社员利用自留地栽桑外,并于去冬每人增拨五厘自留田栽桑。还规定栽上桑的可以免除征购粮任务,不栽桑的要收回五厘地,以促进养蚕业的发展。
  (2)供应蚕种、桑苗。私人栽桑养蚕所需蚕种和桑苗,由大队蚕桑场负责接时如数供
应。蚕种每张三元,不加收中间费用,桑苗每株五分,栽植成活受益后再付款。
  (3)集中修青、养小蚕。蚕种领回后,由大队桑场统一进行催青、保种和收蚁,养到
三龄蚕后再分发到各户饲养,使蚕种孵化率高而整齐,蚁蚕体质健壮,小蚕生长发育良好,减少蚕病,为高产打下基础。催青、养小蚕所需桑叶、劳力、房屋工具折旧及物资消耗等费用,据今年春季核算,平均每张蚕种约需八元左右,以前由大队蚕桑场无偿扶持,今后准备改为记账划到各生产队,抵作生产队上调大队蚕桑场的劳力报酬,由生产队作扶持私人养蚕的经费。
  (4)做好技术辅导。催青和养小蚕期间,从每个生产队抽调一名私人养蚕户的劳力,
抵上调大队蚕桑场人员任务,由场里发给工资,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生产实践,逐步掌握养蚕技术,大蚕分到户后,以这些户为中心,在本队各户进行技术辅导。大队蚕桑场抽出一名技术人员,配合地县驻点的同志,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办好大队蚕桑场,进行生产示范。大队蚕桑场办得好坏,对私人栽桑养蚕的积极
性影响很大。竹湖大队蚕桑场,从建场以来,由于加强了桑园的肥培管理,桑叶产量高,蚕茧获得丰收,收入年年增加。从七八年至八0年,共生产蚕茧一百五十二担,出圃桑苗八万多株,总收入五万多元,新建蚕室二栋十六间、六百多平方米,付给各生产队调工工资一万一千多元(每年三十人)。一九八0年新栽桑二十亩,加三十亩老桑园共五十亩,共产茧九十六点六担,收入一万五千零四十四点七九元,其中三十亩成林桑亩产茧三百零二斤,每亩收入四百七十二点六元,加上桑苗和间作物,全场共收入二万七千七百四十九点五七元,每个场员创产值九百二十五元。给社员私人植桑养蚕户以极大的鼓舞。
  ( 6)党委加强领导,部门积极扶持。八字哨公社党委对私人栽桑养蚕很重视,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大小会议宣传养蚕的意义,布置植桑任务,督促收购部门贯彻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和奖售政策,及时兑现斤茧斤肥的奖售化肥。以竹湖大队为典范,号召全公社有条件的生产队发展私人植桑养蚕。计划今冬每人划拨一分经济田到户,作为栽桑和其他家庭副业的基地。大队党支部分工一名副支书专抓蚕桑生产,支部委员家里都带头养了蚕。地、县棉麻烟茧公司,协助公社供销社,积极采购桑子蚕种,组织化肥、农药和其他蚕需物资供应。今春每个养蚕户供应了四根楠竹,添置蚕盘。益阳县丝绸厂把抓好原料基地作为第一车间,聘请技术员长期住队,协助进行培桑、养蚕技术辅导。

                               一九八一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