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桐 银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我省从七十年代开始,丘陵山区的蚕桑生产发展很快。据调查:一九八O年丘陵山区桑园总面积达九点三万亩,产茧二点四万担,约占全省总产茧量的百分之五十九,亩桑产茧二十五点八斤,最高亩产茧量达到二百斤以上,亩产百斤茧的,大致有千亩桑园左右。假如全省丘陵山区桑园都达到亩产百斤茧的话,那么就可提高产茧量六点九万担,说明产茧的潜力很大。要达到亩产百斤茧,就必须根据丘陵山区桑园土壤和桑树生长的特点,来加强桑园的肥培管理,提高单位面积桑叶产量,改进养蚕技术,提高张产茧量。从现在情况看,亩产桑叶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施肥量不足和施肥方法不当所致。现就丘陵山区桑园的施肥问题进行探讨。
一
我省丘陵山区桑园土壤大部分是红黄壤,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还有小部分紫色土,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百分之十左右。
(一)红黄壤的主要特点。我省红壤主要分布在丘陵盆地.黄壤主要分布在广大山区。红黄壤有机质含量低,含量仅为百分之一。养分缺乏,含氮量在百分之零点一,全磷量在百分之零点零六以下,全钾含量在百分之零点五至二,速效氮、钾很少,有效磷有时仅为痕迹。酸性强,一般PH值在四至四点五。土壤结构性和耕性较差,质地粘重,干旱时易板结,多雨时泥泞易冲刷,保水肥和抗干旱的能力差。
(二)紫色土的特点。我省紫色土主要分布在衡阳盆地和沅水谷地。据湖南农科院分析紫色土有机质含量仅为零点六至百分之一,全氮百分之零点零九至零点一,全磷为百分之零点一三至零点一五,全钾为百分之三至四,所含有效养分磷、钾较多,但有机质和氮素养分较缺乏。酸碱反应变异较大,一般石灰性紫色页岩发育的紫色土PH值为七点零至八点五,而非石灰性,PH值为五点五至六点五,多呈酸性。
(三)沙洲、河滩土壤的特点。我省湘东丘陵河滩蚕桑区位于湘赣边界,幕阜山、连云山、罗霄山、高峰连绵。在山麓间,形成了许多曲折的江河,最后都婉延流入湘江。江河流径之处,冲积成许多河洲、小滩。土壤母质为近代历次河流泛滥冲积物,层次发育不明显,以河床远近区别土质的优劣:一般离河床近,主流经过的地方,流速快,沉积沙粒粗,底层卵石多,含沙量大,土质沙性重而贫瘦。细土含量少,土壤结构差,保水肥能力弱,易受旱涝,面积虽大,但实用价值小;而离河床稍远,地势稍高,泛滥时流速慢,沉积的沙粒细,含沙量少,间有淤泥,土面平整,土质较肥沃的沙洲、河滩已开垦种植农作物。见土面不平,土层沙粒交错。土壤质地十分复杂的沙洲、河滩大部分还没利用。近几年来,已有部分经过开垦改良后种植了桑园,不与粮棉争地,发展栽桑养蚕生产潜力很大。
二 在我省丘陵山区桑园的施肥问题上,目前还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施肥量不足。湘乡县潭市公社大平大队蚕桑场,三百余亩桑园,八O年亩平施纯氮仅十斤,未施磷、钾肥。有些丘陵山坡地桑园自桑树定植后一直没有施过肥。此外,从全年施肥期来看,一般春天催芽肥,冬肥施用较好,夏秋肥最差,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差。由于施肥量的不足,结果桑树生长不良,迟迟不能养成树形,亩产叶量仅二百多斤,养蚕数量少,亩桑产茧量低。
(二)在桑园间种绿肥和施用有机肥料少,偏施氮素化肥。浏阳县高坪公社天池大队桑园,桑树定植时未施有机肥,栽桑六年来,一直都是施用氮素化肥,每年亩平施纯氮三十斤左右,桑园中从未间作绿肥,结果桑树生长不良,易发芽枯病等,类似以上情况,比较普遍存在。
(三)施肥浅,靠村太近。有些单位,在施肥时,一是为了省工,二是唯恐桑树吸收不到肥料,大多存在施肥太浅,靠树太近。据我们观察:由于施肥离树太近,挖施肥穴(沟)时,大量伤根,影响桑树的正常生长。凡离树近的施肥穴,为了少伤根,一般都挖得浅而小,肥料施在土表面及大根、粗根附近。结果肥料吸收利用率低,肥分大量逸散损失,严重时还会灼伤树体,往往限制了根系向行间伸展。
三
在丘陵山区桑园增施肥料是当前提高产叶量最显著也是最切合实际的一项措施。我们认为:应依据丘陵山区桑园土壤的特点以及针对以往在桑园施肥时存在的问题,现提出当前在我省丘陵山区桑园施肥时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施肥量。施肥量的确定,一般都是以产叶量为主要依据,据报导,亩产三千斤叶(亩产茧一百五十斤)的桑园,大约需要施纯氮四十五斤、磷二十二点五斤、钾三十七点五斤。而从目前我省桑园施肥水平来看,除少数单位的高产桑园外,绝大部分桑园的施肥量还远远没有达到亩产三千斤叶的水平。这正好说明在丘陵山区桑园增施肥料,来提高桑叶产量的潜力是很大的。
浏阳县北圣公社大江大队后拢生产队,三十六亩桑园,一九八O年亩平施纯氮五十至六十斤、磷二十至二十五斤、钾二十五至三十斤,亩产桑叶三千至四千斤,亩桑产茧达二百斤左右。
湘潭地区湘乡县东山公社东岸二队,桑园施肥量调查。表1
注①重施夏肥为主 ②从七九年起除施春、夏、冬肥外,追施一次秋肥。
③在桑园中每年间种绿肥,就地翻入桑园。
从表中看出,该队由于重视桑园肥培管理,所以桑叶年年增产、蚕茧年年丰收,社员收入年年增多。
据报导:日本桑园施肥量是以亩桑产茧量来计算的。表2
从表2看出,日本桑园施肥水平在逐年提高,一九六三年亩平施纯氮达三十斤,有的高
达七十斤,但忽视了与其他养分的配合,特别是与有机肥的配合使用。因而一度出现桑园地力衰退,蚕作不稳定,蚕茧产量下降,吃了偏施氮肥的亏,这个教训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般桑园的施肥量,可按每百斤叶施纯氮一点五斤计算,亩产二千至二千五百斤的桑
园,大致每年施尿素六十至七十五斤,过磷酸钙四十至五十斤,氯化钾五十至六十斤。但在保肥力差、土质较贫瘦的丘陵山坡地桑园和部分河滩地桑园,要千方百计因地制宜解决肥源,增施土杂肥、猪牛粪、蚕沙、饼肥、绿肥及枯枝杂草等有机肥料。
(二)适时施肥。丘陵山地和河滩地桑园,因保肥力差,一次性施肥易被雨水冲刷,应分次施足肥料,可减少肥分的流失。
1、春肥不宜过早,过早因春雨的淋溶而流失,过迟则达不到增产春叶的目的。据日本
黑漱氏、荒川氏等人研究认为在利用贮藏养分时期的桑树生长期间,对于春肥的吸收利用是在新梢生长十厘米左右,即在五至六叶时。在丘陵山区桑园施春肥分两次施用为好。催芽肥在冬芽脱苞前一周施毕,如果是稚蚕用叶的桑园要更早一点施。长叶肥一般是施于壮蚕用叶桑园,在用叶前一个月施好。
2、夏肥是全年关键性的一次肥料,它对提高夏秋叶的产量和叶质以及翌年春叶产量都
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浙江农科院蚕研所试验调查:施用夏肥的桑园,(每亩二次共施人粪五十担,硫铵一百斤)。当年夏秋叶就可增产百分之三十至三十五,翌年春叶增产百分之十九至三十七。故必须做到将全年施肥量的百分之四十左右的肥料,在夏伐后(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及时施入。
3、秋肥应分次施用,一般要求采一次叶施一次肥,首次于七月中旬开始,最后一次应在八月上、中旬前施毕。以速效性肥料为主,但要配合施用适量的磷、钾肥。
4、冬肥是基础肥,对桑树整个生长和产叶量起有重要作用。冬肥宜用堆、厩肥、饼
肥、栏肥和士杂肥等迟效性肥料。近两年来,在我省有些地区,利用冬闲对低产和生长不良的丘陵山区桑园进行冬季深耕,重施有机肥料。这对改良桑园土壤和提高桑叶产量、质量的效果十分显著。其方法:在桑树的两侧或一侧挖深一点零至一点五尺宽一尺的沟,将猪、牛、蚕粪、土杂肥等有机肥施入沟内,有的也可混合压入部分枯枝杂草。据调查: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吊井公社树木大队“三八”蚕桑场,一九七八年冬季深耕,重施有机肥,进行低产桑园改造。一九八O年春叶产量比较:在同一梯面上,改造了的桑园亩产春叶一千三百五十斤,未改的仅五百五十斤,相差一倍多。
(三)大力提倡肥料深施,提高肥效。据调查一般施化肥的深度在八至十厘米之间,有机肥,大多施深十五厘米以上。一般作物的肥料利用率仅达百分之二十左右,这说明施入的肥料大部分逸散、固定或法失掉。施肥越浅,肥料利用率也就越低。因此,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有利桑树生长,就要大力提倡肥料深施。我们认为无论有机肥化肥都要深施。一般宜深勿浅,特别是在施用氨水、碳铵、人粪尿,过磷酸钙等易挥发,逸散或固定的肥料时,更须重视施肥深度和施后及时覆盖。
(四)施足底肥、打好基灿,栽好桑。湘西自治州永顺、沪溪等县以及湘潭地区浏阳、酃县湘乡等县的许多丘陵山坡丰产桑园,都有一条共同的经验,在栽桑前,挖深宽一点五尺以上的植沟,压足山青(沟底每亩压火山青绿肥五千斤以上)。为中和土壤的酸性,底肥可与石灰混合施入(每亩约施石灰一百斤左右)。使桑树栽植后扎根快而深,生长好。
湘乡县苏坡公社蚕桑场,一九六六年在有卵石的河滩上栽桑。栽植前,先挖深宽二尺以上的植沟,施足底肥,做到一株桑,一担肥土。栽后逐年加土增施有机肥料,随时清除卵石。在桑园中间种绿肥,改良土壤。桑树生长旺盛,树形整齐,支干层次齐一,虽拳数不多,但一直保持桑叶高产稳产,近年来亩桑产茧超百斤。
(五)桑园间作绿肥,是因地制宜、开辟肥源,提高施肥水平和提高现有丘陵山区桑园产量的重要关键。生产实践说明在桑园中间种绿肥有化工少,成本低、收效大等优点。在丘陵山区和河滩地桑园间种绿肥,施用绿肥,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肥料运输,节省劳力,桑树生长和产叶量都有更显著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