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植桑蚕生产 发展山区经济

浏阳县张坊供销社 

  我们张坊供销社,在张坊区委的领导下,从发展山区经济出发,七六年以来,先后发动群众利用河洲、荒土和空坪隙地,植桑五百一十多亩。并发动一百八十三户社员,私人植桑一百六十五亩。到八一年止,全区共向国家交售鲜茧一十六万九千另四十斤,产值二十五万九千七百五十五元。其中八一年提供鲜茧三百六十六担,产值六万二千七百五十八元,比养蚕初期的七六年增长四点六倍。我们的体会是:

一、全面规划  加强领导

  我区位于浏阳河的上游,河水流经三个公社,沿河形成许多河洲沙滩,土质比较肥沃,对发展蚕桑生产十分有利。七六年起,我们根据这一特点,通过各级党政领导,深入发动群众,逐步建立了六十一个蚕桑生产基地。为了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区社分工主任陈世磐同志专抓,并配备了三个蚕桑专干,雇请了两个蚕桑技术员常年驻点跑队,指导产生,收到点上出经验,面上见成效的良好效果。例如小河公社田心大队清溪生产队,七六年植桑六点一亩,六年来一直有人驻队帮助工作,促使该队蚕桑产量年年上升。八一年平均亩桑产茧达到三百九十斤七两,亩桑产值上升到六百七十一元七角五分,居全区之“最”。通过总结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全区蚕桑产生的发展。在发展集体植桑养蚕的同时,我们从八一年起,以凤溪公社皇岗大队为试点,鼓励十四户社员利用房前屋后和空坪隙地,植桑一个一点六亩,当年投产受益,产茧一千一百另六斤,产值一千七百六十元,户平收入一百二十五元七角,最多的陈龙富一家,收入六百另一元,从而带动一百六十九户社员,在八一年冬植桑一百五十三点四亩。

          二、积极帮助场队建立和建全生产责任制

  随着大田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各级桑场的组织形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情况,我们组织力量,先后帮助五十三个场队,建立和健全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使场队得到了巩固。如凤溪公社皇岗大队桑场,原来管理水平低,产量上得不快,到七九年全年收入只三千多元,群众很有意见。八O年我们与大队党支部研究,将四十六点二亩桑园,包给了新湾、东风两个队管理,结果、产茧四千四百五十斤,收入七千四百七十九元,比上年长增一点三倍。八一年又与六个生产队签订了为期五年的承包合同,结果又比八O年增产茧一千一百四十八斤,增收一千七百九十三元。小河公社田心大队东庄生产队与清溪生产队只有三里之隔,同样面积,同样土质,产量不及清溪的一半。我们针对该队管理驰的缺点,帮助成立专业饲养小组,及时辅导技术,使该队八一年的蚕茧产量增加到二千五百一十四斤,增产百分之一十七。

         三、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科学植桑养蚕水平

  几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为场队培训骨干力量达三百人次,起到了很好作用。例如小河公社田心大队永久生产队和凤溪公社皇岗大队新湾生产队,通过培训技术骨干,春蚕每张蚕产茧达到九十九点八斤和九十八点九斤,张平收入分别增至二百一十八元和一百八十八元。
  在培训的同时,我们还与生产队养蚕人员一起研究分析,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了小蚕薄膜围帐育,很受群众欢迎。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