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省蚕茧质量的建议 |
湖南省蚕桑学会 为了弄清我省目前蚕茧质量情况,探讨提高茧质的措施,一九八一年十月中、下旬,我们组织部分会员,对华容、浏阳、湘乡、澧县的茧质情况作了一次调查。并于十一月十日至十二日,邀请湘潭、岳阳、常德、怀化、自治州等五个地区及华容、岳阳、澧县、常德、湘乡、浏阳、酃县等七个县和省级有关部门的蚕业科技人员,围绕如何提高湖南蚕茧质量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讨论。蚕学会有九名理事参加了会议,省科协也派人参加了讨论会。 一、选育推广良种,提高养蚕技术 近几年来,我省在更新蚕品种上做了大量工作,五十年代以瀛汗×华九(正反交)为春用种,瀛文 X华十及华十×3O6(正反交)为夏秋用种;六十年代从四川引进“川-×华十,(正反交)”作为春秋兼用种。多丝量品种“东肥”、“华合”问世后,从一九七一年起又以东肥X华合(正反交)为春用种,川一×华十(正反交)为夏秋用种。后来,为克服“东肥”产卵量少的缺点,从一九七三年起,以“六七一”与“东肥”杂交,制成互交原种,成为 6 71·东肥×华会三元杂交种。一九七八年开始,从广西引进“539×7532(正反交)”作为夏秋用种,通过多点生产鉴定,逐步扩大推广,一九八一年饲养量达四万三千多张,占全省夏秋用种量的百分之六十点七。据全省十一个单位自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一年连续三年,六次的饲养鉴定,该品种平均茧层率为百分之二十一点二二,比东34×苏12百分之十八点四一净增百分之二点八一,平均一茧丝长九百八十米,比东34×苏12长一百九十四米。鲜上茧平均出丝率百分之一十三点五二,比东33×苏12净增百分之二点零六。今后,一方面要尽快选育出适于湖南饲养的桑蚕品种,继续做好外地良种的引进比试鉴定,积极进行多丝量品种秋养试验,提高夏秋茧出丝率;另一方面对现行推广的蚕品种,在繁殖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蚕种质量,不断摸索其在湖南的生长发育特性,采取相应的饲育技术,达到良种良法的良好效果。从这几年初步观察的情况看,对于“539×7532”这对杂交种,在饲育技术上要注意五个问题:(l)该品种催青期间对湿度要求较高,我省夏秋高温干燥,运种、催青必须十分注意降温补湿和蚕卵转青后的黑暗保护工作,以求孵化齐一,孵化率高;(2)“539×7532”及其反交,蚕期经过短,食桑量少,必须使蚕儿充分饱食,以免降低全茧量和茧层率;(3)该品种抗高温力强,抗农药力弱,要注意防止农药中毒;(4)蚕儿老熟快而集中,上簇时需及早做好簇室簇具准备和捉老蚕的劳力安排,捉老时注意熟适偏嫩,防止蚕儿过熟;(5)熟蚕喜欢向上乱爬,并有吐平板丝的情况,要选用簇枝较多分布均匀的簇具,适当稀放熟蚕,以增多蚕儿结茧位置,减少不良茧。 二、注意合理布局 认真消毒防病 蚕作布局不合理和蚕病严重,是影响蚕茧单产和茧质的重要因素。我省秋季常有较长期间的规律性干旱,最高温度多出现在八月五至十日。而早秋蚕的五龄蚕期,大部地区恰好安排在全年最高温度的时期。加之,消毒防病不严,在高温冲击下,容易暴发蚕病,导致早秋蚕普遍低产劣质。八一年全省养蚕十万四千张,其中春蚕张产五十八点二斤,夏蚕三十四点二七斤,早秋二十五点八斤,中秋三十五点八三斤,晚秋三十二点四一斤。据调给津市等六个丝绸厂九千七百二十二点三七二担干茧统计,印、染、薄等下茧平均只占百分之一十三点四,但其中的早秋茧,下茧占百分之二十以上。因此,除湘西和怀化地区及其他山区外,一般早秋蚕的饲养季节最好适当推迟七至十天,于七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左右出库,使大蚕期躲过最高温度威协。并进一步做好消毒防病工作,做到蚕无病,茧优质。 三、选用优良簇具,加强簇中管理 因地制宜,选用优良簇具,加强簇中管理,是提高蚕茧上车率和解舒率的有力措施。据省蚕桑研究所试验:用方格簇上簇,上茧率百分之九十二点八六,折簇百分之八十七点一二,蜈蚣簇百分之七十三点八九,竹枝簇百分之六十六点五。一九八一年我省各地养蚕,用蜈蚣簇和折簇上簇的约占百分之六十,尚有百分之四十的蚕是用竹枝、棉杆、菜子杆和其他杂草做簇具,蚕茧质量较低。
因此,必须把上簇看成是养蚕的继续,既要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做到适熟上簇,先老先上,合理安排,稀密适当。又要固定专人进行簇中管理,保持簇中温度华氏七十三至七十七度,相对湿度百分之七十至七十五,气流每秒零点五至一米,光线明暗均匀。上簇二十四小时后,要敞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排湿,并将迟结茧的“游山蚕”捉出另上新簇,以防其排尿污染已结好的蚕茧。 四、增加收烘设备,改进收烘工作 合理收烘蚕茧是保全茧质的关键。我省蚕茧收烘设备有了很大的改进,全省先后建起了一百四十多付烘茧灶,有一万八千七百平方米鲜茧堆场和五千多平方米干茧仓库。华容县建立了蚕桑公司,分片设立了四个蚕茧收烘站,一手搞蚕茧收烘,一手抓蚕桑生产的发展。浏阳县按经济区设立烘茧灶,由县统一验级作价,对提高蚕茧质量,避免工商纠纷,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蚕茧生产发展较快的县,收烘设备仍赶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个别新发展的分散产区,目前还无烘茧设施。华容县江洲公社一九八一年产茧四千六百担,其中中秋茧占二千零八十四担,设在这里的烘茧站只六付茧灶,以每付茧处一个蚕期最大负荷三百担茧计,茧灶超负荷百分之一十五点八。加之这里鲜茧堆场不足,没有干茧仓库,交通不便,蚕茧调运困难,不仅常常造成鲜茧不能及时烘烤,堆放过厚,容易蒸热变质,已烘干茧一般也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霉变,有时甚至要翻仓复烘。一九八二年这个公社计划产茧五千五百担,其中春茧预计三千三百担,收烘设备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击。怀化和湘西自治州地区等分散蚕区,有的用烘饼干的设备烘蚕茧,很难保证蚕茧适干优质。为此,对干蚕茧生产发展较快的县,必须根据蚕茧增长速度,每年增加相应的烘茧设备。分散产区应建立小型烘茧灶,实行就地收茧,就地烘烤,避免鲜茧长途运输,降低茧质。增添烘茧设备的经费来源,除合理使用好从蚕茧成本中提取的建灶费外,需要财政给予适当补贴,根据目前我省蚕茧的发展速度,每年约需补贴费五十万元左右。 五、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贯彻执行党的政策 我省蚕茧生产,过去由公社、大队办专业场,进行集中经营的较多,现在大多改成了包产到户的形式,由于养蚕单位变小变多,使蚕茧收烘的工作量增大,更需我们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才能把好蚕茧质量关。首先要广泛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蚕农充分认识到蚕茧是纤维皇后——丝绸的原料,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蚕农收益和丝绸工业的发展,也关系到出口贸易,影响我国的国际声誉,因而必须生产优质原料茧卖结国家;其次,在进行专业承包时,既要包产量,也要包质量,要把质量纳入生产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实行优质有奖,劣质受罚;另外,收购人员要认真贯彻“优质优价,按质论价”的价格政策,原原本本按照省规定验级办法和作价标准,进行验级作价,不能图简单,怕麻烦,凭目观手触,简单定价。更不能收入情茧,按人定价。要用政策调动群众提高茧质的积极性。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