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竹湖大队个体农户栽桑养蚕谈起
郑 纯 阳
(湖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局) 桑蚕茧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国防工业和医药工业不可缺少的物资。大力发展蚕桑生产,不仅能为国家提供量多质优的生丝和绸织品,而且可获得大量的蚕粪喂猪、养鱼、肥田,促进农业生产的综合发展。植桑养蚕周期短、见效快、收益大、经济价值高,一般每亩桑园养蚕二至三张,产茧二百来斤,收入三百多元。可见,发展蚕桑生产对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我省蚕桑生产历史悠久,近几年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从目前来看,速度仍然不
快、产量低。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左倾错误影响,限制个体农户私人植条养蚕是其中重要的教训。
实践证明,发展蚕桑生产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巩固发展集体蚕桑生产的同
时,积极支持个体农户私人栽桑养蚕,是发展蚕桑生产重要途径之一。益阳县竹湖大队个体农户私人发展植桑养蚕的经验给我们很深刻的启示。这个大队地处洞庭湖区,一十三个生产队,九百八十七人,一千二百三十亩耕地。三中全会以来,大队党支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发展农业两个文件精神和有关经济政策,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在办好大队蚕桑场的同时,积极支持个体农户私人栽桑养蚕。一九七八年十户社员利用房屋周围和空地、自留地栽桑,一九七九年开始养蚕,产茧七担多,收入一千二百多元,平均每亩收入一百二十多元;一九八O年有三十三户栽桑养蚕,产茧二千八百七十七斤,收入四千七百六十四元,每户平均产茧八十三斤,收入一百三十六元,最多的一户栽桑九百株,产茧三百零五斤,收入五百一十七元一角一分。八一年发展到一百六十八户,占大队总户数的百分之八十,栽桑四万六千株,有三十五户养了五十七张蚕种,产蚕茧三十四担,收入五千五百一十五元,每户平均收入一百零四元。虽说时间不长,收效非常显著,主要经验是:大队每人增拨五厘田扩种桑树,并免除粮食征购任务;大队桑场繁殖桑苗,分发给社员栽植,成活收益后再付款,并帮助各养蚕户集体催青、饲养小蚕到三龄,然后分户饲养;桑场专业队负责培桑养蚕技术指导,经常举办短期训练班,传授科学技术;大队支部确定一名付支书专抓,当地供销部门积极组织肥料、农药、蚕具等物资供应,大力扶植蚕桑生产。竹湖大队的经验告诉我们,个体农户私人栽桑养蚕的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农村中剩余劳力和辅助劳力,增加收入,创造财富,使部分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一户人家,栽上五、六百株桑树,一年养种二、三张,产茧一、二担,收入二、三百元是比较可靠的;二是投资小,收效快,较易解决养蚕中蚕房、蚕具等难以解决的问题。社队蚕场每发展一亩桑园,需要四、五百元钱蚕室,购蚕具。而个体农户私人分散养蚕,可以利用堂屋、空房作蚕室,以家庭用具代替蚕具;三是有利于发挥社员个人的技术专长和钻研精神提高栽桑养蚕的技术水平,挖掘增产潜力。如果说,全省四万多个大队,都象竹湖大队那样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农户栽桑养蚕的话,那么二、三年之后,全省蚕茧产量和收入将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我省发展蚕桑生产的有利条件很多,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资源且较丰富。只要各级加强领导,认真落实政策,在巩固发展集体蚕桑生产的同时,来一次深入发动,发动千家万户,充分利用洲土、滩地、边地、空坪隙地和扩大的自留地栽桑养蚕,蚕桑事业将有一个大的飞跃。为了鼓励个体农户私人栽桑养蚕,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资金、物资上给予支持和做好生产技术指导。对于发展蚕桑生产所缺少的木材、楠竹等物资,国家和集体应给予必要的扶植。银行和信贷部门对有困难的社员也应发放一些小额贷款。在蚕茧生产比较集中的地方,供销部门应建立收购点和烘烤站。农业部门应利用科学小报、小广播、黑板报和举办科技讲座、训练班等多种形式,传授植桑养蚕生产技术。当地要抓好桑苗的培育,以保证桑园面积的不断扩大。养蚕中要帮助社队普遍建立集中饲养小蚕的共育室,派出技术人员指导,这是保证蚕茧高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也是帮助个体农户私人发展蚕桑生产的中心工作,以提高饲养成绩,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蚕茧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