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新品种“研菁×日桂”的选育(摘要)

          陆天锡 陈翰英 关佩卿 廖琼香
          黄 转 藏琼煜 霍五妹 胡旺兴

              (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

                 前 言

  我省现行推广二化性品种“两广一号”生命力强,配合力好,眠起齐一,容易处理,深受群众欢迎。但是本种丝的净度较差,平均只能保持88一90分之间,不能满足丝绸工业的要求和国际市场的需要,因此,选育“优质、强健、高产”的新品种是我省迫切的愿望。从1978年开始,我所即着手进行选育,利用“新九”、“7532”两亲本的生命力强特点,通过与高丝量品种杂交,选育出丝质优良、丝量多、强健好养、繁殖容易的适于我省春秋季及其他各省夏秋季饲养的二化性新品种。
  选育目标:
  1.生命力要求强于现行生产品种“新九”与“7532”。
  2.出丝率高,解舒率达到70%以上。
  3.净度92分以上。
  4.茧丝纤度2.3-2.7D。

               一、选 育 方 法

  1.饲育型式:从FI代起连续3—4代用公分混合育,各龄眠时淘汰早眠、迟眠,保留发育整齐的大批,熟蚕分始盛终上簇,取盛熟批选留个体,F5代以后利用单蛾区饲养,根据饲育区的成绩,以五龄期和全龄期长短,全龄病蚕率、簇中减蚕率、虫蛹统一生命力、茧层量、茧层率以及茧形的整齐与否等决定选留与淘汰蛾区。
  2.留种个体的选拔:在留种蛾区盛熟批中,先用手触,肉眼观察选取茧形大小均匀、茧身结实、缩雏较粗的雌雄茧各15-25粒,分别以电子天平进行个体称量。选出茧层量、茧层率高的个体采用上上×上上,上×上的组合型式分级制种,分离阶段采用自交为主,性状趋于稳定后以异蛾区交为主。
  3.利用个体选拔余下蚕茧,与丝厂协作进行缫丝成绩选种,主要从净度和解舒率两个项目进行选择。连续进行至各次成绩符合选育目标趋于稳定为止。
  4.饲养用桑:稚蚕期每日给桑三回,壮蚕期每日给桑四回,为了增强其抗性,对叶质的好坏不强求,因此,除蚁以至一龄眠之前选桑饲养外,从二龄开始不选桑,老嫩叶、虫口叶;病害叶,甚至泥叶均同样给食,务使其粗食,不要求高质量饲料。
  5.全年采用自然温度饲养,特别是在五、六月多湿季节,七、八月高温时期不采取任何形式排湿降温,让其“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淘汰”,增强品种的抗性。

               二、选 育 经 过

  “研菁”的选育经过:
  “研菁”是生命力强;茧层率高、卵量较多的中国系统品种,是由研白x新九杂交选育而成,在1978年秋杂交,1979年三月开始饲养F1,F1-F3代以混合公分育饲养,收蚁时选产附平整、卵量多、不良卵少的蚁区称取一公分蚁量进行收蚁,F1代幼蚕期间发育齐,起眠处理容易,食桑快,虫蛹统一生命力达96.75%。茧层量只有 0.325克,茧层率21.92%,同年五月份饲养F代,因当时温度高全龄经过比F1代缩短约2天,而虫蛹统一生命力下降至91.32%,茧层率却提高到25.07%,F代是在七月份饲养,正是广东温度最高的季节,全造室温平均84.89°F,五龄经过5.07天/小时,全龄经过19.21天/小时,五龄后期多受闷热而死全龄病蚕率达60.02%,虫蛹统一生命力只有27.07%,茧层率也下降到22.96%。
  从F4代开始转为单蛾区育,以全龄经过时间短、生命力强、茧层量、茧层率高为重点进行蛾区选择,并在选留蛾区中进行活蛹缫丝,根据解舒丝长,出丝率、洁净情况选出个体留种,连续进行了四代的活蛹缫丝选择后,至F9代茧质调查,蛾区之间差距缩少了,茧型大小均匀,茧层量保持在0.35—0.37克之间,茧层率稳定在22-24%之间。经送顺德丝厂试缫鉴定,洁净92.5分,可缫制4A级生丝。该品种现已培育至F31代,经济性状已稳定下来。
  “日桂”的选育经过:
  本种以“794×7532”杂交选育而成。于1981年第一造杂交,第二造开始饲养F1代。F1-F4代用混合公分育。这段时间,正是我省5-10月份,温度高,湿度大,桑叶生长快,横枝桑多,我们则利用自然温度饲育形式,不采用任何降温排湿措施,让其感受高温多温条件冲击;另外在叶质上采用不选桑,让老、嫩、虫、泥叶均同样喂饲等等。在这四代中不进行特定的选择,只从发育齐一,龄期经过短为目标,选出个体后称重按茧层量、茧层率高的留种继代。从F5代开始进行单蛾育,一般饲养量为10-14蛾区,根据蛾区间的体质性能强弱,茧层量茧层率的高低,茧形整齐度等而造出4一8蛾区,然后再在各个蛾区的群体中选出个体留种,在这段时间选留个体特别对茧形、缩雏等性状严格进行,除了肉眼手触选择之外,还要借助电子天平、紫外光灯等仪器进行测试,务求茧层率高茧形大小均匀、茧形中等,不要过大,因过大使用花簇容易产生紫印茧影响出丝率。全茧量控制在1.50—1.65克之间,茧层量0.32-0.35克左右,特别是要注急选除“通头茧”。通过这样的选择,生命力略低于“7532”之外,全茧量、茧层量都比“7532”有显著提高。为了提高后代的茧丝量与出丝率,从F9代开始,我们与顺德丝厂、顺德蚕茧试样厂、顺德容桂茧站协作,实行缫丝选种,饲养量扩大为20—24蛾区,以生命力和茧层量、茧层率为目标选出10-12蛾区,然后在这些蛾区盛熟蚕批中选出20-30粒茧身结实、茧形整齐、缩维中粗的茧利用电子天平称重选种,其余剩下的鲜茧送茧站代烘;丝厂或试缫厂缫丝,根据缫丝解舒率、净度来决定选留蛾区。通过1983及1985年十五次的缫丝选育,净度和解舒率二项主要目标均达到选育目标,收到了预期效果。

               三、全国鉴定成绩

  本种于1985-1986两年参加全国七省(单位)共同鉴定,结果两年成绩趋于一致,四龄起蚕健蛹率91.40%,比对照品种“东34×苏12”的93.72%略低2.48%,而茧层率24.11%,鲜毛茧出丝率17.38%,均居参鉴品种首位,分别比对照种高4.65%和3.15%,即提高22.57%和22.14%;茧丝长达1175公尺,比对照种长275公尺;解舒丝长826公尺,比对照种长118公尺;净度94.59分,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全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同时由于这品种茧层率和出丝率高,万头蚕茧层量、万头蚕产丝量均达到了3.51公斤和2.508公斤,分别比对照种提高20.70%和20.26%。
  1987年3月,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召开了第七次会议。根据部颁《审定条例》和全国鉴定成绩,进行了审议,认为本种主要经济性状符合国家审定标准,可供全国各地在夏秋蚕期试养推广[87桑蚕(审)字第03号]。

               四、我省试养成绩

  1.参加省品比成绩
  1986年参加全省品比,品比点分别设在顺德县、云浮县、罗定县,以一二六七造进行,结果,顺德县和罗定点全年均获得了好收成,而云浮县稍差,全年共饲养蚕种67.5张,平均单张产值96.33元,比对照种“新九× 7532”提高5.43%,担桑产值12.94元,比对照种提高2.8%,经1986年品比点共同总结,认为本种在一二六七造饲养对增加高级生丝原料茧和提高产值很有前途,拟在1987年继续品比。
  2.研菁、日桂两个原种试养试繁成绩
  为了进一步探索研菁、日桂两个原种对农村原蚕户饲养的适应性,1987年春季委托本省惠阳地区蚕种场和郁南县蚕种场进行试养试繁,共养原种64张,共制得一代杂交种1606.4张,据郁南县蚕种场生产实绩调查,平均公分产茧5.19斤,担茧制种169.5张。原蚕户反映,蚕好养、蚕大、眠起齐一、容易处理、茧层厚、茧型大(惠阳地区蚕种场成绩尚未收集,待日后补充)。
  3.一代杂种试养成绩
  从1984年开始,本种即少量进行农村试养,经试养蚕户反映,本种蚕大,眠起齐一,茧型均匀整齐,茧层较厚,因此斤茧价较高。1984年平均单张产值151.69元,比同期饲养对照种“新九×7532提高23.76%;单张产茧58.18斤,比对照种提高14.51%。1985年平均单张产值140.65元,比对照种提高9.67%;单张产茧56.83斤,比对照种提高4.87%。1987年平均单张产值161.49元,比对照种提高19.40%,1986年在化州县试养,试养后全部鲜茧送化州丝广试缫调查,一茧丝长达965.67—1096.99公尺,解舒率84%以上,净度90.5-93.15分。据丝厂反映。整批茧试缫获得这样成绩,为近年来少见,因此该县丝绸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共同决定,对本种进一步扩大饲养。

                五、小 结

  1.研菁、日桂两个原种在气候条件正常情况下体质强(与现行二代性生产品种新九、7532不相上下),眠起齐一,容易处理,平均担茧制种量可达170张以上。
  2.一代杂交种经1985-1986年全国共同鉴定后认为本种经济性状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可以试养推广,经1987年进一步扩大试养,平均单张产值达160元以上,比日期饲养生产品种提高19.44%。群众反映很好,认为本种好养,茧层厚,斤茧价高,单张产值增产显著,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品种,适宜于我省一七造饲养(粤北山区气候条件较好,可以一二六七造饲养)。
  3.本种丝质较好,全国鉴定两年平均达94.59分,我省化州县试养全部茧试缫也可达90.5—93.15分,对提高我省生丝品位和增加高级生丝原料茧比例有很大的作用。
  4.研菁、日桂,两个原种抗高温性能较新九、7532还差一些,还需要通过高温多湿环境定向选育再提高其强健性。
  5.研菁出蛾不耐冷藏,冷藏超过2天影响交尾能力,所以要注意做好对交批的调节。

                 本所西北江课题组参加本试验农村试养部分。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