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养蚕研究室
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品种资源室 蚕桑生产中,为了充分利用杂种优势,都是饲养一代杂交种,要制造一代杂交蚕种,就必须先将雌雄蚕分开,然后进行异品种杂交。目前,我国一代杂交蚕种的采制,都是利用蚕蛹进行鉴别雌雄,这在蚕种繁育上是一项极费劳力且鉴别又容易发生错误的工作。如能应用斑纹限性蚕品种,在蚕期根据蚕体有无斑纹的区别,可将雌雄蚕准确分开上簇结茧,这样不仅能彻底进行异品种杂交提高蚕种质量和大大节省雌雄鉴别劳力,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专门利用雄蚕茧缫丝大大提高出丝率和生丝的品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因此,我们从1985年开始进行“夏秋蚕斑纹限性品种选育”的研究课题,根据湖南夏秋季气候、叶质和其他环境条件等特点,要求新育成的斑纹限性一代杂交种的蚕体强健性和产茧量与湖南夏秋蚕现行推广主要的非限性优良品种“芙蓉×湘晖”相仿或略有提高,茧层率达到22~23%,一茧丝长1000米以上,解舒率70%以上,净度92分,鲜毛茧出丝率15%以上,纤度适中。几年来,通过采用杂交和回交的途径,初步选育出了中系品种“限1”和日系品种“限2”,其配制成的一代杂交种“限1×限2
,经过1986一1987年连续两年实验室小区比试和农村少量区试鉴定,其主要经济性状的指标已达到了确定的育种目标。现将该品种的选育、区试鉴定情况初步总结如下:
一、选育方法
(一)新本选配
“限1”是利用从广西农学院蚕桑专业引进的体质较强,丝量较多的普斑限性品种“限539”作为雌体,以湖南夏秋蚕现行推广主要的强健性多丝量优良素蚕品种“芙蓉”为雄体,进行杂交和回交选育而成。
“限2”是利用从广西农学院蚕桑专业引进的配合力好,体质较强,丝质较优良的普斑限性品种“限7532”作为雌体,以湖南夏秋蚕现行主要推广的体质强健,茧丝质优良的素蚕品种“湘晖”为雄体,进行杂交和回交选育而成。
(二)饲育型式
F1采用蛾区混合蚁量育,着重个体选择。从F2开始实行单峨育,以蛾区选择为主。为了解决好发育整齐度问题,各龄眠时严格淘汰早眠、迟眠、弱小蚕,保留发育整齐的大批,老熟时普斑(雌蚕)和素蚕(雄蚕)分开上簇。
(三)培育环境
春季和晚秋期加温保持常温常湿饲养,夏和早、中秋蚕期采用自然温湿度饲养,经过我省夏秋季自然高温多湿或高温干燥与春、晚秋的常温常湿环境条件的交替培育和选择,从中”选拔出既强健而茧丝质又优良的蛾区和个体留种继代。
(四)留种蛾区和个体选择
以生命率为前提和茧丝量丝质为重点进行选择。首先选出发育齐快,迟弱小蚕少,一茧形匀整,生命率最高的蛾区,然后在入选的蛾区内用肉眼观察,手触选取茧形匀整;茧身结实的雌雄茧各30~40粒,分别用扭力天平称量。选出全茧量中等略偏上,茧层量和茧层率高的个体,茧15~20粒,采用上上×上上或上上×上中的组合型式分级制种。
(五)饲养用桑
稚蚕进行选叶给予良桑;壮蚕不进行选叶。常常给予老叶式嫩叶,日照不足或虫口叶等不良桑叶,以提高品种耐粗食的能力。
(六)丝质的选择
从F3开始对入选蛾区内的个体选留茧实行活蛹缫丝,选择丝长较长。无切断或切断次数少,小类少的个体分级交配留种继代,或者对入选蛾区的落选茧进行煮茧缫丝,选留丝质优良的蛾区留种继代。
二、选育经过
”限l”是中国系统品种,于1985年春开始杂交配制“限539
×芙蓉”育种材料(育种编号为限l),夏、早秋饲养FI和F2代,并连续回交“芙蓉”二次,即[(限539×
芙蓉)×芙蓉]×芙蓉,中、晚秋进行F3-F4代的选育。1986年春、夏和中、晚秋连续进行F5-F8的选育,1987年春、夏进行F9-F10的选育,现蛾区间的开差很小,其主要经济性状已基本稳定。为了测定杂交种配合力,1986年春选育至F5代时开始进行一代杂交组合测交比试,测选出“限1×限2”具有杂种优势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这一斑纹双限性杂交组合。选育的大致过程如下图所示:(选育的历代成绩略)
“限2”是日系品种.于1985年春开始杂交配制“限7532×湘晖”育种材料(育种编号为限2),经夏、早秋期连续回交湘晖二次,中、晚秋进行F3一F4代的选育。1986年春、夏、中、晚秋和1987年春、夏季连续进行F5-F10代的选育,现性状已基本稳定。1986年春选育到F5代时开始进行一代杂交组合测试,测选出“限1×限2”这一对优良杂交组合。选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选育的历代成绩略)
三、一代杂交种鉴定
(一)实验室鉴定
1986年的春、夏、中秋和1981年的春、夏等五季蚕,连续对“限1×限2及其反交进行了实验室、小区比试鉴定,鉴定结果表现杂交优势强,其综合经济性状成绩优良,现将两年历次比试鉴定的养蚕和丝质平均成绩列表1、表2。
从表1和表2看出:“限1×限2”(正反交)实验室历次比试鉴定的平均成绩,虫蛹率和万头产茧量及万头茧层量与对照种“芙蓉X湘晖相仿,茧层量和茧层率接近对照表,单茧丝长1073米,比对照种略长30米,丝的净度和等级分别比对照种提高2分和一个等级,解舒优良,纤度适中,但解舒率比对照种稍低,全龄经过比对照种略长。
(二)农村区试鉴定
“限1×限2”(正反交)一代杂交种,于1986年早秋和1987年夏季在湖南省的澧县、汉寿、津市等县(市)农村三个比试基点进行了两期少量生产区试鉴定,两年鉴定的平均成绩列表3。
从表3看出:“限1×限2”(正反交)在农村两期区试鉴定的平均成绩,无论产茧量或茧质及产值均较显著超过对照种“芙蓉×湘晖”,其张种产茧量提高近10%,每斤茧少12粒,茧层率的绝对值高0.5%,但桑产茧量和担桑产值分别提高12.73%和11.23%,唯有全龄发育经过比对照种略长。
四、小 结
(-)“限1”和“限2”的限性斑纹明显,遗传稳定,有斑为雌,无斑为雄,分辨准确。同时蚕体强健,好养,茧丝质优良达到夏秋蚕生产实用品种的水平,蚕种繁育时,凭借蚕体斑纹的有无。能迅速准确地把雌雄蚕分开上簇结茧,可大大减少削茧鉴蛹用工和彻底进行异品种杂交,提高蚕种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但“限l”在夏秋季自然高温条件下繁育时有部分生种发生,有待选有克服。
(二)“限1×限2”(正反交)一代杂交种,经1986-1987年连续两年实验室小区比试和农村少量生产区试鉴定,鉴定结果初步表明:该对斑纹双限性品种,具有蚕体强健,各龄眠起齐一,好养,产茧量高,茧丝质优良等特点。实验室鉴定的虫蛹率和万头产茧量及茧层率均与对照种“芙蓉x湘晖”相仿,而单茧丝长比对照种略长,丝的净度和等级却比对报种分别提高2分利1个等级,解舒良好,纤度适中,农村鉴定的各项平均成绩均较显著地超过对照种“芙蓉×湘晖,其张种产茧量提高10%,茧层率绝对值提高0.5%,担桑产茧量和担桑产值分别提高12.73%和11.23%。“限1×限2”是一对杂交优势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夏秋蚕斑纹双限性新品种。拟定于1988年扩大区试鉴定和试养量。
(由湖南蚕研所吴正中、郭定国执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