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叶质与养蚕成绩

刘生森
(华容县农业工作站)

  桑叶叶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蚕成绩和蚕茧质量。近年来,全面实行责任制承包后,蚕茧生产进入了一个较高的生产水平,亩产茧量不断提高。在较好的形势下,剖析其桑茧结构看养蚕成绩,方知桑叶利用之低。担桑产茧之少,潜力之大。例如鲇鱼须镇黄洋村三级蚕农刘海清,八六年春叶总产桑叶(包芽叶)200斤,春蚕总产茧155.4斤,担桑产茧仅3.7斤;又例如江洲乡小渡口村蚕农陈建设,春叶总产6500斤,春蚕总产茧507斤,担桑产茧7.8斤。比刘海清担桑增茧4.1斤。这种很不平衡的桑茧结构,究其原因,是叶质差所致。
  一、新鲜桑叶与养蚕成绩
  桑叶新鲜与否,是叶质优劣的指标之一。在同品种、同方位、同叶龄的条件下,新鲜叶能增加蚕的食下量,提高消化率,充分满足蚕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使蚕儿发育齐,生长旺,体质健,蚕形大,茧质优。反之,陈腐叶、萎蔫叶等,叶质变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水等营养元素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管理方法不当,损失程度增加,导致蚕病多,死笼多,茧质差,详见表一。

  二、桑叶成熟度与养蚕成绩
  各龄用叶成熟与否,是叶质优劣的又一重要指标。小蚕期的叶质,应采适熟叶为佳,采用叶位、叶包一致,阳光照射充足的桑叶,喂蚕儿易食下,易消化而富含营养。而叶质老硬,水分少,纤维多,营养含量少,小蚕食下困难,蚕体发育不齐,生长缓慢,发病较多,影响养蚕成绩;叶质过嫩,则水分、蛋白质多,蚕虽然喜食,但蚕体肥大,蚕座温度大,体质虚弱,易导致蚕病暴发,决定养蚕成败,与桑叶叶质的优劣有关。试验证明,各龄期用叶的适熟程度是:春蚕一龄用叶黄中带绿,黄绿比例为2:1;二龄用叶绿中带黄,黄绿比例为1:2;三龄用叶为绿色。夏秋蚕:一龄用叶浅黄色,黄绿比例为4:1;二龄为黄中带绿,黄绿比例为2:1;三龄为浅绿色。从叶位来看,托叶尖端三分之一变黄褐色,基部皮孔黄色,腋芽顶端黄褐色为一龄适熟叶。收蚁叶与各龄催眠叶、饷食叶宜较同龄期偏嫩。小蚕是养好大蚕的基础,养蚕成绩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小蚕的精心饲养,但也不能忽视占90%以上用叶量的大蚕期的饲养和叶质,如果忽视了大蚕期的良桑饱食,其结果是喜死人的蚕,气死人的茧,详见表二。

  总之,提高桑叶质量,不仅要重视田间选择,严格小蚕用叶标准,把住大蚕用叶质量,而且在采叶、运叶、贮藏、调桑、给桑等各个环节上都要做到一环扣一环,协调配合,使蚕儿良桑饱食,才能提高担桑产茧量和蚕茧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