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丝蚕出现原因及预防对策

                南京林业学校 曾俊仪
                 广西柳州地区蚕种场 陈韶晖
                广西柳州地区科委 梁琪瑶 韦祖明

  在桑蚕饲育过程中,近年来经常遇到不吐丝蚕发生,重者出现率高达70—80%严重地阻碍蚕业生产的发展。关于不吐丝蚕发生原因,目前国内外的报道有生理、病理、微量农药中毒、遗传、环境条件等因素。为此,我们于1983—1986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地区各县进行了定点调查,并在柳州地区蚕种场实验室饲养了三十二批,调查了二百二十一个品批,现将主要结果简述如下。
  一、大面积不吐丝蚕的出现,主要属高温危害所致。四龄至吐丝或平均气温>28℃、平均最高气温>33℃ 、平均最低气温>24.5℃;或五龄至吐丝期日平均气温>30℃、日最高气温>35℃;或整个蚕期持续高温,易引起不吐丝蚕的出现。就广西柳州地区而言,六月至八月上、中旬出库催青,七至九月上旬吐丝的蚕,容易遇上这种气象条件,这段时间养蚕,要特别注意通风换气,防闷防热,加强管理,防止或减少不吐丝蚕的出现。
  二、结合本地气候特点,掌握原种出库安全期,避过高温是防御不吐丝蚕出现的有效措施。例如苏16、苏17、5091、123、研新等品种,在柳州地区的出库安全或为四月中旬前,九月上旬后。7532、539B则是五月上旬前,八月中旬后。
  三、根据季节变化做好品种搭配。目前广西饲养的桑蚕品种中,7532×539B、7532× 932、 932×7532对高温的抗逆能力较强,历年来较少出现不叶丝蚕,高温季节选择高温品种,尽可能少养或不养对高温反应敏感的品种是防止不吐丝蚕出现的重要措施。
  四、一般来说,原种在高温季节易出现不吐丝蚕,杂交组合中,539B×7532、7532× 539B、7532×新九、新九×7532易出现不吐丝蚕,同一杂交组合中,日本母系抗高温能力弱,不吐丝蚕率比中国母系高,要注意培育对高温抗逆能力强的杂交良种。
  五、在易出现不吐丝蚕的季节,要根据天气条件做好预测预报,采取相应措施,加强防治,减少或避免不吐丝蚕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