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毒 的 自 然 不 活 化 |
核多角体病病毒 病毒在干燥状态和湿润状态下,用不同温度保存时活性消长如图1所示。
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 对于CPV,用感染本病蚕粪进行了与NPV同样的试验。其结果如图2所示。 在湿润状态时的 CPV,与湿润状态时的NPV活性消长大致相同。5℃时,即使120天后也几乎看不到活性变化。25℃,60天后活性就降低,以后缓慢下降,到120天后只能看到有若干活性。45℃,40天后不活化。但在干燥状态时的CPV,45℃-天以内,25℃,4天后都会完全失活。即使5℃放置的蚕粪,从相当干燥的40天后也迅速降低,120天后失活。同时,精制的多角体,在更短的时间内就能看到不活化。放置在玻璃器皿上的CPV可以说是对湿度在15~30%和稍为强制的干燥状态下抵抗力弱的病毒。 传染性软化病病毒 IFV用与CPV同样的方法调查活性的消长,其结果如图所示。 IFV的活性,在5℃时是比较稳定的,但25℃湿润状态下,15天后就明显下降,36天后就不活化。在干燥状态时则比湿润状态稍快些,12天后就失去活性。45℃不管在干燥、湿润的状态下,数天就不活化。但粗精制的病毒活化性比蚕粪中的病毒可以保持稍长些。在干燥状态反而有变长的倾向也有。同时,混入土壤中的时稍长,可以说病毒的活性依病毒的状态和放置的场所而有一些差异。IFV的特征与前述的2种病率相比,可以说在高温下是容易不活化的病毒。 养蚕农家的病原分布 对收成比较好的10户农家,在春蚕消毒前对每户采集饲育室5点,上簇室3点,贮桑室2点的尘埃给蚁蚕添食进行病原调查,其结果如表1所示。 从9户农家中捡出NPV,其中有些农家从调查的全部尘埃中都有检出。在调查的场所方面,上簇室的检出率高。添食尘埃蚕的发病率,总平均为31.1%,但依尘埃而不同,发病率100%的也有,显示出相当高的病原性。这暗示了在上一年发生的NPV,在饲育的设施内没有受到自然的不活化。从调查因核多角体病而经常失收的农家的病原分布来看,即使消毒后也可以从蚕室内检出有活性的病毒,这就可以认为饲养前的病毒污染与蚕病发生是有关连的。如表 2所示。因而NPV难于自能不活化,加上消毒不彻底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CPV从10户中只有 2户农家被检出,添食蚕的发病率都为5%,活性是小的。故推测CPV从上年到翌年春蚕期前这一段时间里已大部分被不活化了,也有认为上一年病蚕的发生量少而未能下结论。近年来,受细胞质多角体病危害而造成大减产虽然少,但也有些农家比较易发生。从入夏后每蚕期都有发生的农家的调查结果看,这些农家都有一个共同性。在湿气大的地坑直接地饲育,不能进行有效的消毒而产生的。 林健荣
译自《蚕丝科学与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