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建设蚕茧基地县的浅见


罗桂荣
(汉寿县农业局经作站)

  一、历史与现状
     我县栽桑、养蚕有 2100多年历史,在清朝初年蚕桑生产已达高潮,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到解放前夕蚕桑生产已似夕阳西下。解放后,随着国家为促进蚕桑生产发展几次调高蚕茧价格,我县蚕桑生产也随着几起几落。70年代中期桑园发展到3800亩,后因苧麻热冲击,农民挖桑种麻,桑园面积迅速减少。仅汉寿蚕种场、围堤乡共挖掉桑树500多亩。加之规划不当,技术服务不配套,以致我县桑园不到1000亩,产茧不足500吨,全县蚕桑生产跌入低谷。
     近两年随着蚕茧价格政策的放开,加之各级政府的重视,全县蚕桑生产有了新的起色。不仅稳定了原有桑园面积,而且还新扩桑园400多亩,1988年产茧创历史最好成绩,达到80余吨。并出现了一批高产户,如酉港乡沙仓村共有26亩桑园,1989年共获收入39000元,亩平1500元。
     二、适宜的条件
     1.天适地宜我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7℃,≥10℃的活动积温为530O℃,≥℃的日数为249天。年降雨量1300mm左右。桑树的生长时间达230天,每亩可产桑叶2500—3000公斤,养蚕5—7盒,产茧 100—200公斤。据统计,我县有外洲、湖滩2万多亩,这些土地,土层深厚而肥沃,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PH 5—7,若能利用1万亩就地栽桑或挖塘填基栽桑,这样每年就可增加产值1000万元以上,解决3000名农民的就业。
     2.基础好
     我县现有1200亩桑园,面积集中,土地条件好。现亩平产茧65公斤,若亩平产茧125公斤,总产可达150吨,增产潜力还很大。全县现有蚕桑科技人员15名,只要领导协调组织,组织力量攻关,及时解决蚕桑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推广先进技术,办好科技示范户,就一定能使我县蚕桑生产跃上新台阶。
     三、规划与建议
     “八五”湖间要实现年产茧500吨的目标,必须走巩固、发展的道略。一是挖掘现有桑园的潜力,力争亩桑产茧125公斤;二是新拓桑园,重点开发县北平湖区、朝阳河两岸  的外洲荒滩和低洼低产地。具体分两步走,在1990-1992年间发展5000亩桑园,产分500吨以上。1995年前发展1万亩,产茧5万吨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如下措施:
    1.迅速成立县蚕桑生产领导小组
     建立成立县蚕桑生产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付县长牵头,农委、计委、则要应分别派一名负责同志兼管蚕桑生产。同时在基地乡、村也应相应成立3—5人的领导班子,由乡长或付乡长参加。县领导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工作,明确职责,表扬先进。
    2.适度发展规模
     蚕桑生产商品化程度高,因此新拓桑国力求集中成片,提倡“十、百、千、吨”的模
式,即一村民组有桑园30-50亩,一村上百亩,一乡上千亩,一户产茧上吨。这样生产集中,便于技术推广应用;便于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将资源地势转化为产品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
     3.建立桑苗繁育基地
     坚持自繁、自育、自栽的方针,既可降低成本,又可提高苗木质量,减少桑树传染病的发生。从1990年起,我县计划每年播种桑籽10-15公斤,培育实生苗100万株左右,嫁接苗200万株。县有关部门应采取合同定购的方式,激发农民培桑育苗的积极性。
     4.经费要落实
     按上述计划,我县每年需育苗经费35万元,这笔经费应由省、县提供70—80%;乡村、个人集资20-30%。这样共同出力,共担风险,利于共同负责,共同创汇。建议省有关部门迅速落实每个基地县的资金,并督促检查各基地县的进展情况。
     5.大力推广新技术,提高经济效益
     首先应加强常规技术的辅导。目前我县亩平产茧低,其根本原因是技术跟不上。如坡头乡蚕农刘德稳有桑园12亩,1989年春季出卖4亩桑叶,得款1200元,其余8亩养春蚕5盒,只得款1400元;中秋出卖6亩桑叶,收入1400元, 6亩养蚕8盒,只得收入120元;晚秋养蚕6盒,产茧20公斤,收入130元。低产原因,主要是缺技术,蚕病为害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养蚕,不如卖桑叶。因此具有关部门应主办几次技术培训班,帮助蚕农提高技术水平。
     其次,要加速推广蚕桑适用新技术,如集中催青、小蚕共育、大蚕室外棚架条桑育、熟蚕自动上簇等;同时要推广“新桑园密植、速成综合技术”“桑基鱼塘高产,高效益综合技术”、并积极开发:“桑-豆”、“桑-菌”“桑-菜”等立体桑园,组织力量探索桑萎缩病及蚕微粒子病综合技术。
     6.制定有利政策,搞好全程服务
     为充分调动农民栽桑养蚕积极性,让农民无后顾之忧。第一,要切实贯彻国家制定的茧价政策,避免压级压价,并实行保护价格;第二,应想办法解决蚕农吃粮问题,实行茧粮挂勾,多交茧多吃粮;第三,优先满足蚕农培管桑园所需农药、塑料薄膜、化肥等生产物资;第四,新扩桑园近两年应减收或免交税;第五,加强蚕桑技术全程服务,如帮助蚕农制定养蚕计划;及时供应蚕种、蚕药、蚕具;负责蚕种集中催青,供销部门做好蚕茧收烘工作。总之应全程服务,鼓励农民栽桑养蚕,使我县早日成为蚕茧基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