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蚕茧和生丝分级标准讨论会在杭召开


    由联合国亚太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召开的蚕茧和生丝的标准化和分级方法的讨论会、于1990年1月15-19日在杭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印度、泰国、越南、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中国等12个国家的代表。会上,各国代表介绍了本国的评茧计价、生丝检验和分级方法,讨论了统一各国生丝等级和检验方法的可能性,并对现有的各种缫丝设备的性能和效率、蚕丝业的发展趋势等众多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国际丝绸协会(ISA)总秘书长回顾了蚕丝业发展历史并分析了现状,认为由于天然丝在整个纺织纤维产量中只占极小比例,而其本身又具有特殊性能,因此国际市场对丝绸的需求量呈上升势头。鉴于蚕丝业是劳动力密集型生产,以往作为主要产丝国的日本和南朝鲜,茧和生丝的产量逐年下降,蚕丝业的发展重心已转向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投资能力有限,而且各方面基础薄弱,特别是发展茧丝业的这些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地处热带地区,因气候和蚕种等条件的限制,估计要使蚕丝产量大幅度地增加有相当的困难,或者说要有一个相当的过程,但从这次会议的论文和发言来看,有一点是明确的:这些国家对蚕丝业已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这些国家都有相应的政府机构统筹蚕丝业—一几乎都将蚕茧(包括桑)和丝归并统一管理,不少国家还有颇大的发展规划。会上还宣读了国际劳动组织( ILO)亚太官员的信件,表示国际各种机构对亚太地区发展蚕丝业协调给予支持。

摘自《浙丝科技信息》1990.No 2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