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蚕期的桑园培管


浏阳县土产公司    陈留芳

     我县夏秋蚕茧在全年产茧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1980年至1989年的夏秋产茧量分别占该年总产茧量的 55.6%、 59.l%、 59.4%、 56.8%、58.5%、60.3%、60.5%、61.5%、61.7%、59.7%。而且,多数情况下,亩产茧越高,夏秋茧所占比重也越大。因此夏秋茧能否稳定持续增产,它不仅关系到蚕农的经济收入,而且对国家计划的完成和蚕丝工业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夏秋期间6—9月气温高,是桑树的旺盛生长季节,其生长时间比春期长一倍。根据多
年测试,夏伐桑园在6—8月内枝叶生长量占全年枝叶总生长量的85%以上,而6-7月桑树枝叶生长量又占夏秋期枝叶总生长量的70%左右。因此应该把重春蚕、轻夏秋蚕;重养蚕、轻培桑的习惯扭转过来,从而达到养蚕季季高产丰收。
    回顾十年来的情况,我县春蚕生产基本稳定,而夏秋蚕生产则悬殊很大。按盒产茧计算,中秋最低的1987年盒平产茧16.5公斤,中秋最高的1986年盒平产茧23.5公斤,相差7公斤,究其原因:一是桑树病虫害严重,桑叶产量和质量不高;二是消毒不彻底,病原物多,蚕病多;三是饲养管理不善等。但从整体看与夏秋干旱密切相关,通常的情况是:大旱大减,小旱小减。旱在前,早中秋减;旱在后,晚秋减。不早就增产。这说明,水是桑树的命脉,对夏秋蚕饲养影响很大,也说明我县桑园大部分不具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条件,致使夏秋茧的产量极不稳定。
     现就如何抓好夏秋季桑园管理,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增施夏秋肥
     桑树从夏伐到早秋蚕饲养前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桑树消耗的养分大,急需大量补充,
加上此时气温高,雨水充沛,桑树生产迅速,单株吸肥量达到最高峰值,多年的实践证明,凡施用夏肥的桑园,当年可增加夏秋叶30-50%。第二年春叶可增产19—37%。所以重施夏秋肥,是争取桑园高产的关键。据试验分析:每产50公斤桑叶,需要外氮0.75-1公斤,以及相应比例的磷、钾肥。亩产1500公斤桑叶的桑园,每年亩施纯氮必须保持25—30公斤。夏秋叶占全年产叶量的一半以上,夏秋肥的施用量必须占全年施肥量的50-60%,即施纯氮15公斤以上,夏秋肥应以速效性肥料为主。鉴于夏秋季气温高,有机肥料在土壤中分解较快。因此也可配合施用蚕沙、厩肥、堆肥等有机肥料。
    二、及时灌溉,解决秋旱
     水分在桑树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养料的摄取和运输、光合作用的进行、细胞膨压的维持,以及树体温度的调节等都离不开水。一般桑叶含水量为70—75%;枝条为58-61%;根部54-59%;休眠芽约为43%。满足桑树对水分的需要,是保证桑树旺盛生长的必要条件。因此对桑园要适时适量进行人工灌溉,不要等旱象严重才开始抗旱,灌溉方法可因地制宜,水源方便的可引水沟灌,让水从沟中浸透畦面上层,避免跑水浸灌,灌后中耕松土,防止表土板结减少水份蒸发。水源缺乏的可在桑树株间开穴,挑水穴灌。有喷灌设备的应实行喷灌。
     三、加强桑园病虫害防治。
     近十年来,夏秋桑园里面虫害多,蚕室里面蚕病多,揭示了桑树病虫害不但影响桑叶产质量,而且与养蚕好坏密切有关。我县近年来主要有桑瘿蚊、桑蓟马、桑毛虫、野蚕等,尤以前两种为害猖獗。如1987年关口乡高升村樟树组有桑园15亩,受桑瘿蚊危害面积8亩,当年早、晚两季比1986年同期少养蚕13盒,少产茧197公斤,减少产值800余元。1987年全县受害面积上千亩,造成严重的减产减收,如不及时防治,对夏秋茧生产威胁很大。
     防治措施:
     1.翻土冻晒。桑瘿蚊喜湿、怕干旱,在冬翻和夏耕后经冰凉与日晒,能杀死暴露在表面的虫蛹。
     2.土壤施药。在冬翻或复耕时,每亩用杀螟粉或六六六粉2-2.5公斤均匀地撒在地面上,再及时翻耕,杀灭虫蛹效果较好。
     3.新梢喷药:用40%的乐果乳剂1000倍或800倍的灭蚕蝇进行新梢喷药,若将新梢浸药液效果更好。以上药的残效期为三天,每隔一个星期喷药一次,连喷三次,以后看虫害情况而定。
     桑蓟马一年发生六代,药物防治主要抓住第二代和第四代。桑树夏伐后,第二代桑蓟马密集在春伐幼龄桑树上,这时进行防治,目标小,药量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能彻底防治,可减轻以后世代的危害。桑蓟马的第四代常在七月中旬发生,这时正是防治桑蓟马的最好时期,因此要突击治虫,保证秋叶质量。
     桑蓟马、桑毛虫、野蚕各地都有防治的经验,只要思想重视,掌握虫情,及时喷药,就可有效控制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