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市农业局经作站
一、生产情况
我市蚕桑生产,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上级各主管部门的支持,市有关部门的协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已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12个蚕桑基地县市之一。全市现有桑园面积5800亩,今年养蚕8200盒,产茧156吨,产值169万元,均价10.83元/公斤。其中饲养春蚕2600盒,产茧85吨,产值94.775万元,均价11.15元/公斤,单产32.7公斤/盒;夏蚕600盒,产茧8吨,产值6.4万元,均价8.00元/公斤,单产13.3公斤/盒;中秋1500盒,产茧8吨,产值7.36万元,均价9.20元/公斤,单产5.3公斤/盒;晚秋3500盒,产茧55吨,产值60.5万元,均价11.00元/公斤,单产15.7公斤/盒。今年蚕桑生产呈现“四增一稳”趋势。即:一是桑园面积增,去冬今春新扩桑园2800亩,比去年增加近一倍;二是养蚕数量增,今年实际养蚕比去年新增蚕种5000盒,增长1.56告;三是蚕茧产量增,今年比去年增产55吨,增长1倍多;四是总产值增,今年比去年增加产值60万元,增长55%。一稳是鲜茧收购价格稳定,今年平均收购价为10.83元/公斤,与去年10.80元/公斤基本持平。
今年的蚕桑生产中,涌现了一大批高产典型。如渡口镇新湖村郭久五,有桑园3.7亩(1987年栽桑1.l亩,1988年栽桑2.6亩),今年饲养春蚕8盒,产茧259公斤,收入3048元。夏秋蚕12盒,产茧327公斤,收入3437元,共收入6485元,亩平产茧158.4公斤,亩平收入1752.70元。
二、主要措施
1.加强了蚕桑生产的领导,兑现了优惠政策。市委、市政有认真贯彻执行了省政府4号)文件,决定我市提前到1992年达到基地县市要求目标,即桑园面积达到1万亩,鲜茧产量达到500吨。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蚕桑生产,市委书记陈本洪亲自挂帅,并明确了副市长肖朝进主管蚕桑生产。乡镇也由副乡镇长或党委成员主管蚕桑生产。蚕桑生产区区渡口镇还成立了蚕桑管理站,主产材有一名村干部专营蚕桑生产。农工商各部门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各尽职责、制订并及时兑现了扶持发展蚕桑生产”的优惠政策,为植桑农户提供贴息贷款53万元用于购苗,减免农业税1.4万元。减免粮食定购任务215吨,减免水利工日0.7万个,调动了蚕农的积极性。
2.采取积极措施,控制了桑萎缩病蔓延。今年7月,我们对我市桑园进行了巡查,发现除去冬今春新扩桑园外,其它3000亩桑园均有不同程度的桑萎缩病发生。其中以1987年前栽植的
3O0亩桑园发生较严重,发病株率为50.1%,1987年市缫丝厂调苗的1580亩桑园发病株率为10.7%。市农业局调苗的200亩桑园发病株率为0.5%,今年发生桑萎缩病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夏代过迟,采伐严重,肥料培管未跟上。为此,我们认真做了群众思想工作,上技术课,印发技术资料,统一了防治措施,及时挖除、烧毁病株,加强桑园防病治虫,杜绝传染媒介,加强桑园肥培管理,现已基本控制了桑萎缩病的蔓延。
3.推广先进技术。(1)在初龄桑园中推广间种中绿一号绿豆500亩,保证了每亩桑园加上间作收入达到或超过了常年收入。如渡口镇去冬利用低产棉地新扩桑园中,间种绿豆的250亩桑园,平均亩产茧23公斤,产值270元。亩产绿豆38公斤,产值50元,共计收入320元,超过了常年种棉300元的收入。(2)大力推广全年饲养四季蚕和1988年度已获省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课题――洞庭湖区蚕桑优质高产综合研究技术。(3)在省蚕科所的大力支持下,推广绿枝扦插育苗技术。(4)积极推广小蚕共育和小蚕片叶立体育技术。
4.搞好技术服务,抓好大面积技术指导。
我们利用广播、报纸、墙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蚕桑技术,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培训 8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00份,技术咨询200人次。蚕桑技术人员深入蚕区,采用“一听、二问、三辅导、四串门”的办法进行技术辅导,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春蚕因催青失误85%的蚕种不孵化的情况下,与省蚕科所的技术人员一道搞好补种的催育和收蚁工作,保证了春蚕的高产。中秋蚕期间,遇到了历史上少有的高温干旱性天气,我们采取早晚采叶,蚕室洒凉水降温,做到良桑,少食多餐,搞好防病消毒等技术措施,挽回了部分损失。
三.明年工作设想
1.今冬明春新扩桑园3000亩。
2.搞好蚕种供应工作,新建一个催青室。
3.继续推广绿枝扦插育苗技术。
4.搞好桑萎缩病的防治工作。
5.抓好夏秋蚕防病消毒工作,提高夏秋茧产量。
一九九○年十一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