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成丰产桑园生产结构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吴若云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建立速成丰产桑园,提高桑园土地产出不足,是提高蚕桑生产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开发蚕桑生产基地并促进了蚕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为了探索在洞庭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下,新栽桑头3年实现“1、2、3”丰收计划的高产技术途径,从1987年以来,在开发津市市“新中民”(新湖村、中心村、民主村)蚕桑生产基地的同时,开展了桑园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综合开发研究,采用速成密植方法,发展新桑园3850亩,占当地栽于总面积的66.4%。经过几年探索实践,发展速成丰产桑园,完成了“1、2、3”丰收计划。即栽第1年亩桑产叶1000公斤,产茧1市担;栽桑第2年,亩桑产叶2000公斤,产茧2市担;栽桑第3年,亩桑产叶3000公斤,产茧3市担。1987-1990年4年实际完成,平均亩产茧和亩产值分别达到54.8公斤和607.56元, 109.6公斤和 1138.08元,154.5公斤和1524.48元,164.3公斤和1586.O7元。超额完成经济产指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总结几年来的试验研究成果,对已速成丰产桑园相关的生产结构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
     一、速成丰产桑园的合理生产结构
     桑园高产的中心问题,是培创高光效的桑树群体,提高光能利用率。桑田产量的高低,受到桑树本身和环境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即一方面受到每亩株数、每株条数、条长和单位条长产叶量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桑树本身丰产性能(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光合效率、呼吸消耗等)的影响。另一方面外界因素中的水肥条件、采伐收获、培管措施等也都通过产量形成因素对桑叶产量施加影响。
     (一)群体密度
     速成桑园为亩栽1500株的低干拳式桑,1987年元月栽植,桑品种为团头荷叶白、湖桑197和“7920”,全部选用甲级苗木,根系完整。1987年3月剪伐养成主干,5月初疏芽
留梢,并经济搞芯养成支干,1988年春代定拳高度50厘米左右,分析丰产桑园群体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见表1)表明:

亩桑栽植500株,单株养成2-3拳,亩桑总数不少于3000个,留条数控制在7500条左右,每株5-6条,每亩总条长13000米以上,夏伐条平均长度不低于180厘米,是亩桑产叶3000公斤、产茧150公斤的必备丰产群体结构。

     (二)枝叶生长
     速成幼龄丰产桑园,栽植后的头2在春伐后,枝条生长健壮,晚秋养蚕后留叶较多(6
片),贮藏养分丰富,加之冬春培肥管理及时,春季枝叶生长旺盛。从栽培后的第3年开
始夏伐,在冬春培肥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表现出开叶早,发芽率高,新梢多且生长快等特性。据1989和1990两年调查,到春蚕进入大蚕期时(大约在5月20日一22日)单株新梢数平均达到11.8根,新消平均长度达52.8厘米,开叶16.9片,单叶面积达102.6平方厘米。

     夏秋季的枝叶生长,表现为夏伐后发芽快而齐,长势旺,生长快,光合效率高,旺盛生长时间持续长,因而条壮枝长。据1989和1990两年调查结果(见表2)表明:夏代后到10月底,桑树经过140一150天的生长,平均年长达到180厘米以上,单技开叶数达到52片。从夏伐后发芽到7月底(约55天)枝叶生长量均达到夏秋季生产总量的50%以上;生长到9月初(约85天)枝叶生长量分别占夏秋季生长总量的86.4%和83.3%。
     (三)光合面积
     桑叶是桑树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又是收获对象。妥善处理好留叶与采叶间的矛盾,保持桑园较多的叶量,维持适当的叶面积指数,是速成丰产桑园持续高产稳产的重要前提。据1989年1990两年对津市速成丰产桑园叶面积指数的测定,在全年五个蚕期中的桑园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如下图:

     (四)施肥水平
     培创速成丰产桑园,必需有相应的施肥水平,才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高产群体的形
成,保证桑叶的持续高产稳产。据试验分析,每生产 50 k g桑叶,施肥量氮( N)为 1.18kg,磷(P2O5)为0.26kg,钾(K) 0.59kg(含土壤改良的用肥量);其氮磷钾配比大致为10:2.5:5。因此亩桑产叶3000kg,产茧150kg以上,必须施足氮(N)50kg,施磷(P2O5。)10kg,施钾20 kg以上是十分必要的。
     二、速成丰产桑园栽培途径
     (一)选土厚肥栽桑
     在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连片植桑的原则下,速成丰产桑园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沃,能排能灌,方便管理的田块。津市市“新中民”蚕桑基地,1987年以来发展的近
4000亩速成桑园,是建立在原棉田土地上,栽桑前土样理化分析测定结果,0一40厘米土层的有机质大量为1.28—1.04%,全氮含量为0.084一0.069%,l00克士样含水解氮、速效磷和速钾分别为5.8—4.1毫克 ,0.85一0.62毫克,14.9一12.8毫克,土壤耕作层30厘米左右,土壤孔隙度49.6%。为了促进幼桑生长,栽桑地在冬前抽沟(深50厘米,宽40厘米)冻垄,以加速土壤熟化和养分分解,并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100公担,或施人畜粪料50公担,或施肥搪肥150分担,以便为幼桑生长创造良好生长环境。我省洞庭湖地区90%以上土地和各地专业鱼场堤基地适宜发展速成丰产桑园。
     速成丰产桑园的生长期的全年施肥,必须坚持普施冬肥,适施春肥,重施夏肥,增施秋肥,多施有机肥的原则。在施肥方法上要坚持分次施,深理施,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以确保获得最佳的施肥利润。
    (二)增加栽植密度
     建立速成丰产桑园时,适当增加栽桑密度,不仅是减少桑树幼龄期漏光损失,提高桑
园光能利用率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保证建园头3年获得高产量,高效益的关键措施。“新中民”蚕桑基地发展速成高产示范桑园时,每亩栽植1500株(行株距为120厘米×37厘米),比一般大田桑园栽植密度增加了一倍左右。
     (三)适时搞芯增条
    为了实现速成丰产桑园当年成园,在栽桑当年3月定干,经过40天左右的生长,待新梢25厘米左右(约开叶10片),4月底 5月初,摘去顶芽,促进发权从而养成支干。在摘芯时选晴天进行,以减少树液流失。在搞芯后待分枝新精长到15厘米左右,及时疏去多余芽,每株留条2—3根,从而实现当年成园,当年高产。
    (四)提倡合理间作
     桑树是落叶树种,冬季落叶后到春季新叶长出来之前,长达5个月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即是在桑树生长季节,尤其是夏伐后,桑园光能损失也较大。因此在桑园中进行合理间作,不失为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土地产出率提高蚕业经营综合效益的有效措施。“新中民”蚕桑基地85%以上的原因,新植桑头1、2年间作矮早属黄豆、绿豆或七星朝天椒等。冬季桑园间作凤尾菜、萝卜、花菜或绿肥等。桑园间作收入栽植头1、2年亩平达338元,约占蚕茧收入的30%以上,栽桑3年后,间作收入亩平266元,占蚕茧收入的20%左右。
     桑园进行合理间作,不仅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由于农民对间作投肥较多,管理精细,还能起到促进桑树生长的作用。
     (五)合理收获利用
     桑叶的合理收获,是调节和维持桑园适当叶面积,充分利用光能,增产桑叶的又一项关键技术。夏秋季桑叶的收获利用,在各蚕期均应以新消生长发育程度、枝叶形态特征为依据,以保持桑园有较适的叶面积为原则。各蚕期采叶标准为(1)夏季,采摘枝条下部5—6叶和疏芽叶,单条留叶8片以上,保证面积指数1.5以上。(2)早秋蚕:采摘枝条上着叶数的一半,单枝留叶15片以上,叶面积指数维持在2.5以上。(3)中秋蚕:采叶后单枝留叶10片以上,叶面积指数保持2左右。(4)晚秋蚕:根据枝条上存叶数适量饲养,养蚕结束后枝捎上留片4—5片,叶面积指数1左右,以便制造和贮藏养分,为下年着叶高产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