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五个落实  推广先进技术


华容县加速蚕茧基地建设的做法
(华容县农业局经作股)

  我县是湖南省蚕茧生产基地县之一。今年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发(1990年)4号《关于加速发展蚕茧生产的通知》精神,在蚕茧基地的建设中,狠抓了组织落实,政策落实,面积落实,资金落实,技术落实五项关键措施和新技术的推广。战胜了4—5月春蚕生产期间,阴雨多湿,光照不足,桑树长势缓慢,桑叶产量低,叶质劣,以及7—9月中秋蚕期间连续用多天高温干旱和晚秋蚕中、前期受高温干旱影响,中后期遇阴雨多湿天气等不良气候影响,仍取得了蚕茧生产的丰收,加速了蚕茧基地的建设。
     全县共养蚕30631盒,总产划茧量727.34吨,比去年增13.3%。其中,春蚕饲养11053盒、产茧396.86吨;夏蚕3108盒,产茧62.16吨;中秋9550盒,产茧181.45吨;晚秋6920盒,产茧96.88吨。全年盒平产茧23.8公斤,全县桑树面积9600亩。其中,成林桑5800亩,幼林桑410.5亩。1989—1990年冬、春新扩3800亩。平均亩产鲜茧124.2公斤,比去年增12.9%。我们的做法是:
     一、狠抓五个落实
     1.组织落实。今年春,县调整充实了蚕桑生产领导小组,由刘鹿鸣副县长任组长。农
业、供销、银行、工商、粮食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建立常设专门班子。八个基地乡(镇)成立相应机构,配备专职蚕桑骨干。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组织带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2.政策落实。在全面贯彻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我县为了加速发展蚕茧生产,更有效地调动蚕农生产积极性,对省政府的有关经济政策,进行了补充和具体化。第一、蚕茧实行优质优价,全额收购,今年每公斤鲜茧的均价比去年增加1元左右。杜绝了白纸欠条,打击了二道贩子;第二、增加奖售。除按省里每公斤鲜茧奖售1公斤标准化肥指标外,根据我县实力,每亩桑园再增碳铵指标100公斤。每交售100公斤鲜茧补给蚕农经销粮稻谷指标200公斤,并对专业桑场(组)五保户的口粮,按不低于邻村(组)水平供应;第三、控制了蚕种价格。在农业部门的干预下,蚕种价格基本按省规定的执行。高价、抬价局势大有好转。
     3.面积落实。按基地县建设目标要求,1995年全县计划产鲜茧1000吨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1994年以前,全县桑园面积必须发展到1.5万亩,1990年起,每年必须递增2000亩。按照这一规划,今春,我们组织30多人次,分赴全县各乡镇进行摸底排队,分批分年度落实植桑面积。由于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去冬今春新扩桑园3800亩。并确定景港、新河、宋市、鲇市、终南5个乡(镇) 8个村(场) 15个专业组为高产优质示范基点,以点带面,推进蚕茧生产的快速发展。
     4.资金落实。在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县农业和茧丝绸公司共拿出20万元、组织信贷30万元扶持蚕农,妥善解决了桑苗、化肥、蚕种及蚕茧生产上的资金不足,保证了蚕茧生产的顺利进行。
     5.技术落实。全县现有助农以上专业技术骨干10人,根据“八五”规划,要求桑面积200~500亩的专业桑场配备专职蚕桑培植员一人,到目前为止,到岗工作的蚕桑技术人员实有35人。农、供两家全年办短训班8次(场),培训蚕农技术员1500人次。印发简报,资料800多份,将技术送到了养蚕农户。
     二、推广先进技术
     1.试验示范小蚕片叶立体育初见成效。小蚕片叶立体育是一种省叶、省工、防病高产的桑蚕饲养新技术。今年,在去年试验的基础上,于夏蚕、中秋蚕、晚秋三分三批次继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节省桑叶11.5%。节省用工9.3%,单盒产茧高15公斤,增产5.8%;上茧率高4.6%。
     2.桑树施用稀土211~01效果明显,今年6月,终南桑场桑树夏伐后,每亩施用211~01稀土一包,施后15天调查:叶片增厚、增大,叶色增浓,桑枝条伸长速度快,亩平增产鲜叶8~12%,成本0.7元。
     3.新蚕品种比试成功。我县固定专人负责,在江洲白水湖村,选择了代表性蚕农6户,分春、中秋、晚秋蚕三个批次对钟秋×金玲、春蕾×镇珠、限1×限2及其反交,分别与现行春用当家品种华合 × 671·东肥。夏秋用现行当家品种芙蓉×湘辉及其反交试验比较,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
     另外,我们还建设了一个高标准的桑苗圃墓地。全县5800亩成林园中,桑萎缩病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有40%的成林园,病株率在20%以上,桑树的病、老、衰现状严重的威胁着我县蚕茧产量的增加。为此,我们从八月起,与终南桑场合作,建设了一个标准较高的桑苗木基地,基地面积1990年74亩。其中:高抗桑新品种育2号母本圃20亩,繁殖圃40亩,高产新品种5个,母本兼品比圃4亩;苗床基地10亩。计划1992~1994年逐步扩至300~500亩。1994年以前,基本更新全县病、老、衰桑林。
     我县蚕茧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省政府规定“供销部门收购五担鲜茧,向农业部门提供2~3元作为扶持蚕茧生产的服务活动经费”的政策没有落实,蚕种供应没有归口,仍由县茧丝绸公司供应。

一九九○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