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国航同志是汉寿县围堤湖乡桑场的蚕桑专业户,全家六口人,承包桑园面积17亩,桑基鱼塘7亩(其桑基2亩)。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商品经济中,以他自己的辛勤劳动,积极发展种桑养蚕家庭经济,从1986-1990年连续五年中,共养蚕466盒,产茧10.496吨,蚕茧产值11.85万元,五年亩桑平均年产值达1394.10元。
梅国航同志五年来养蚕季季高产,按他自己的话说: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最终是靠科学技术换来种桑养蚕“三’提高。一是桑园良桑化程度高。他家桑园基本实现良桑化。其中湖桑199、197占75%,“7920”、“7919”等新桑品种占5%。为养蚕提供优质桑叶,为多养蚕多产茧打下了基础。二是重视桑园的施肥管理。桑树基本做到无病无虫,健壮生长,久盛不衰;三是养蚕严格消毒防病。蚕室蚕具坚持做到蚕前彻底消,蚕期继续消,蚕后及时消的原则,把消毒防病贯穿于养蚕全过程。消防病换来无病商产商效益;四是坚持小蚕室内育,大蚕室外棚架育。这项技术既为各龄蚕提供了适宜生长发育环境,保证蚕儿吃饱吃好,健康生长,以为大蚕期减少除沙分箔的劳动强度,大大减少蚕体受伤的机会。提高蚕儿结茧率,为高产打下基础。五是使用先进技术,改进上簇方法。在蚕儿见熟时喷脱皮激素,摸索出一套“自动上簇排尿”的新方法,有效地把下脚茧控制在5%以内,大大提高了蚕茧质量。梅国舫同志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商品茧,增加了家庭收入,还义务帮助本村的养蚕户,辅导种桑养蚕技术,并主动借款经困难户,在他的帮助下,促进了全村蚕桑生产的发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他所在的村蚕桑生产边疆五年增产增收。养蚕农户思想稳定,积极性倍增,蚕桑生产呈现一派兴旺景象。
(程淑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