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一代桑冻害原因分析及对策


唐汇清         李云楼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目前,在我省推广应用的杂交一代桑品种有: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中桑5801×育82;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塘l0×伦109、沙2×伦109;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澧桑24×苗33等杂交桑品种。其中沙2。×伦109推广面广,这一品种与嫁接湖桑相比,具有发芽早、生长旺盛、再生力强、适应性广等优点。但也具有叶肉较薄、易凋萎,而且容易冻害等缺点。作者就这一桑品种在湖南湘北栽培冻害原因作一具体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
     一、杂交一代桑冻害原因分析
     中国农科院蚕研所选育的中桑5801×育82与湖南省蚕研所选育的澧桑24×苗33,均含有鲁桑系血统,抗寒性较强,在湖南栽培不受冻害。沙×伦109或塘10×伦109,父母本均系广东桑系统,起源于热带或亚热带,在湖南栽培往往造成冻害,特别是倒春寒,造成枝条梢部冻伤或萌芽冻死,影响桑叶产量。
     (一)月平均温度与月最低温度的影响
     1982年开始进行栽培杂交桑以来,1984、1985、1988、1990年先后在广东桑中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冻害现象。分析1982-1990年1-4月的温度变化(见表1)。

  由此可见,造成冻害是2月最低温度的影响,即出现-3.l℃以下温度时造成冻害,其冻害程度与各芽萌动的时期及低温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前期温度高,冬芽开始萌动后的低温冻害严重,低温持续时间长冻害严重。1983年和 1989年元月分别出现过- 6.5℃和- 6.3℃的低温,但2月份的最低温度偏高,广东桑还是未遭受冻害。
     (二)1—4月旬最低温度与冻害的关系
     桑树入冬落叶,具有抗寒防冻能力。广东桑在湘北越冬时若温度回升,冬芽便开萌动,这时抗寒防冻能力下降,从表2资料来看,2月中、下旬与3月上、中旬都出现低温,造成的冻害严重。1988年2月中、下旬分别出现-3.4℃、-2.6℃, 3月上、中旬分别出现-0.3℃,-0.4℃的低温,因此造成的冻害最重,1985年3月上、中旬最低温度偏高,但2月中、下旬分别出现-4.2℃、-2.0℃的低温,造成的冻害也较严重。1884、1990年2月上旬虽分别出现-3.9℃、-3.1℃的温度,但2月中、下旬最低温度偏高,因此冻害程度较轻。轻微冻害待恢复常温之后,抓紧田间管理,施肥供水,能使桑树迅速恢复生长。
     二、防冻措施
     桑树的冻害是受2月自然低温所致,通过人工栽培措施可减轻冻害或减少冻害所造成的损失。
     (一)早施肥、重施磷、钾肥。为了减轻广东桑在湘北栽培的冻害,秋季施用氮肥不宜过迟,以免造成徒长和梢端过嫩而产生冻害,促使枝条木质化程度高和体内含有充足的营养元素,尽量减少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因此8月底以后,不再施用氮肥,同时注意重施磷、钾肥,增强树体抗寒性。
     (二)重剪伐。从上述资料分析,冻害的时期主要是2月中、下旬和3月上、中旬的低温所致。这时枝条上部的冬芽开始萌动,抗寒力减弱,容易冻害,因此在2月中旬以前,重剪伐,即离地面或主杆10—20厘米处剪伐,能增强抗寒性,枝条基部的冬芽,萌动较迟,不易冻害,同时也可避免因枝条上部冬芽萌发而消耗养份。
     (三)冻害后的管理。冻害轻的年份,冬芽主芽冻伤冻死后,从腋芽又萌发新芽,这样消耗了体内养份。需补足营养,春肥要适当提早施用,满足腋芽萌发所需营养的需要,若腋芽又受冻害时,更要追施速效肥料,促使基部冬芽或潜伏芽萌发生长,增强生长势,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一九九O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