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南四省区第五次桑蚕育种协作会议,干1991年4月7日至13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广东省丝绸公司蚕桑生产部、广东省丝绸公司蚕种繁殖试验所、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指导所、广西农学院蚕学专业、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湖南省农业厅、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湖北省农牧厅等单位共30位代表。中国农科院蚕研所派代表到会作了指导。同时还邀请了河南省云阳蚕业试验场派代表参加本次会议。会议期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的负责同志到会并讲了话。
会议首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所严孝银副研究员介绍了我国“七五”期间桑蚕品种选育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以及“八五”期间的设想。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陆天锡副研究员在会上传达了1990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蚕桑专业委员会会议精神。
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和试验研究报告共12篇,其中《桑蚕夏秋用四元杂交种‘芙蓉·3新×日挂·湘晖’的选育及区试鉴定报告》、《“东43”的选育和“东43×湘晖”“东43×湘晖·7532“一代杂交种室内农村评比成绩报告》、《家蚕异科精子授精作用的研究》以及《夏蚕四元杂交种‘932·芙蓉×7532·湘晖’试养鉴定情况初报》等9篇在会上作了重点交流。
会议对1987年第四次协作会议以来,四省区在开展家蚕育种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作了总结交流。会议认为自1987年第四次协作会议以来,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省区的桑蚕育种协作是卓有成效的。由广东、广西、湖南三省区协作研究培育出的四元杂交种
“3新·芙蓉×日桂·湘晖”实验室和农村初步鉴定,成绩优良,已提交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蚕桑专业委员会进行全国鉴定;广东、广西、四川、湖南等省育成和应用的夏秋蚕品种“朝霞”。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蚕业指导所有成的春秋兼用新品种“
3新×5091”获广西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蚕研所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了抗病品种“研131×(7532·湘晖)”,为家蚕抗病有种开拓了新领域。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育成的夏秋蚕新品种“广蚕三号×朝霞”获广东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南省蚕研所育成的“芙蓉×湘晖”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已在全国十三个省区应用推广,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湖北省蚕研所育成的“黄鹤×朝霞”以优良的成绩通过了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蚕桑专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除作湖北省的夏秋蚕当家品种外,还在全国多省区应用。
与会代表对“八五”期间中南四省区的桑蚕育种协作研究开展了热烈讨论,明确了有种目标和主攻方向,制定了实现目标的措施和协作方法。
一、育种目标
育种目标仍坚持“优质、好养、高产、易繁”八字方针,以优质为中心,好养、高产为基础,重视提高繁育系数和经济效益。
二、实现目标的措施
1.改变目前品种单一化的状况。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选育以优质为中心的不同蚕品种。
2.引进高丝量的现行蚕品种和基础品种。为了加快育种步伐,积极引进优良品种。配置杂交组合,通过鉴定试验筛选可直接利用的优良新品种或作为育种素材进行杂交选育。
3.采用多元杂种的形式,解决优质与易繁的矛盾。
4.注意选育抗性强(抗高温、抗氟污染)、净度好、解舒优的基础品种。利用两广高温多雨的自然条件及现有品种素材,进行选育提高,培育出分别在抗性、净度、解舒等性状中具有1-2项特好的基础品种。
5.探索育种的新方法。广东蚕研所的蓖麻蚕与家蚕的远缘杂交、华南农大的抗DNA克隆转导都初步获得成功,需进一步探索、研究,以开辟有种新途径。
6.贯彻良种良法,优良蚕品种是实现蚕茧优质高产的基础。而优良品种优良性状的发
挥,必须有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饲养条件才有可能。如蚕品种选择、饲养方法、上簇环境、优良簇具应用、蚕茧收烘、缫丝等环节都要注意。
三、协作方法
1.尽快交换有希望的育种素材。各单位在育种过程中发现有希望的素材,要尽快与协作单位交流。两广侧重提供强健性品种素材,两湖侧重提高多丝量品种素材。
2.开展对口的相互协作,及时交流优良经济性状品种的有关资料,为各单位选择素材提供方便。
3.编印《中国桑蚕育种协作通讯》。从1991年开始,由中南各省每年轮流负责编印1-2期《中南桑蚕育科协作通讯》,各省确定l名特约通讯员负责组稿.
最后,会议为了协作的需要,欢迎河南省参加中南协作区;从下届开始扩大为中南五省桑蚕育种协作。鉴于协作范围扩大和加速信息交流的需要,会议决定协作会议由原来每3年召开一次改为每2年一次。下届会议初定1992年11月份在河南省召开。
中南四省区桑蚕育种协作会议 1991年要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