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桃武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近年来,我省夏秋蚕病呈蔓延趋势,对蚕茧生产威胁很大。发病倒蚕已成为蚕农的后顾之忧,在一些重病蚕区颗茧无收已屡见不鲜。因此,如何控用夏秋蚕病的发生蔓延,已成为我省当前蚕茧生产的重要问题。
一、病因分析
从调查中发现,夏秋蚕严重发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轻视消毒防病工作,一些蚕区消毒防病,往往重春蚕而轻夏秋蚕,希望一次消毒,
一劳永逸。一般是春蚕结束后不重视回山消毒,甚至是不消毒,接着养夏秋蚕。另外蚕期中无病不防病,有病才消毒,由于病健蚕混合饲养使本来是轻度的蚕病而蔓延导致暴发蚕病,目前农村是千家万户养蚕,消毒缺乏统一安排,更无健全的消毒防病制度,很难形成联片消毒网络,或是你消我不消,结果是一户发病,四邻受害。夏秋蚕期正是农忙季节,劳力紧张,即使消毒,也不彻底,多数是只消毒地面,不消墙壁,注重室内消毒,忽视室外周围环境的消毒。
2.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近两年来,我省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气候闷热,恶劣环境不适于蚕体生理要求,削弱了蚕体对不良环境和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1990年高温闷热天气持续到9月上旬,近百日无雨,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干旱,桑叶枯萎,病虫成灾,使中晚秋蚕严重受害。
3.桑叶质量较差,秋季易旱,如无抗旱设施,桑树受旱严重,桑叶过早硬化,叶质较
差,不能满足蚕儿正常生长发育的营养要求。同时一些蚕区只注重养蚕,而忽视管桑,养过头蚕造成种叶不平衡,使桑树采叶过度,枝条短小,叶质变劣,蚕儿食下劣质桑叶,难免发病。
4.蚕沙处理不当,养蚕农户对蚕沙处理很不重视,多数无蚕沙坑,一般是蚕沙到处堆
放,病蚕随便乱丢,不经发酵的蚕沙,直接施入桑园,造成病原菌扩散,使蚕病恶性循环,对旧簇不作任何消毒处理便反复使用,也是诱发蚕病的重要原因。
5.桑园害虫的为害,由于桑园承包到户难于统一时间,统一药剂治虫,致使桑园害虫密度增加,害虫尸体、粪便污染桑叶,为家蚕与野外昆虫的交叉感染创造了条件。
6.消毒药品的质量差,目前蚕药的种类很多,但有些蚕药的有效成份往往达不到要求,而使消毒效果很差。
二、防治对策
为确保夏秋蚕稳产高产,最大限度的控制蚕病蔓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广泛进行蚕病知识的科普教育。各级蚕桑技术服务部门,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
节,采取办培训班,印发资料,现场指导等形式,向蚕农传授蚕病知识,使他们认识蚕病的为害的严重性,增强消毒防病的自觉性,去掉“不消毒也能养好蚕”的侥幸心理,扭转重春蚕轻夏秋蚕的错误倾向。
2.建立消毒防病网络,推广行之有效的村组统一消毒方法。以村组为单位或以蚕桑重点户为主体,统一时间,户户行动,蚕室蚕具消毒严格按照扫、洗、刮、刷、消的步骤进行、同时建立切实可行的“家庭消毒防病规范”,形成联合消毒防病网络,把消毒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改善饲养环境,增强蚕儿体质。根据我省夏秋季气候特点,夏秋蚕布局尽可能安排避过高温顶峰期,推广小蚕共育,便于彻底消毒,在高温闷热的条件下,可在蚕房周围搭凉棚,浇凉水等方式,降低温度,加强通风,改善蚕室小气候。同时做到精选良桑,稀放初勤喂,做到勤除沙,防止蚕座蒸热,按规定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有针对性的进行药物添食,以增强蚕体抗病力。
4.妥善处理蚕沙和病死蚕,蚕沙坑要远离蚕房,蚕沙必须发酵后才施入桑园,各种病蚕要投入专用石灰消毒钵中,不要将病蚕作鸡鸭饲料,也不能把僵蚕放在蚕周围晒干作药材,以免病菌扩散。塑料簇具必须消毒后再用,旧草簇及其他代用簇,不能重复使用,应立即烧毁。
5.加强桑园肥培治虫管理,扭转重蚕轻桑思想。加强桑园管理,施足肥、治好虫,管好桑,干旱情况下搞好桑园灌溉,防止桑叶枯黄老化,夏伐后,要施肥促发芽,并以村组统一组织,统一时间,选择高效低毒农药,统一进行桑园治虫,杀灭桑园害虫,防止交叉感染。
6.选购正规药厂生产的蚕药,确保消毒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