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园及蚕桑副产物生产食用菌的应用研究通过省级鉴定


    1990年12月,省农业厅组织省内各微生物、生物、农学及蚕桑专家,对《桑园及蚕桑副产物生产食用菌的应用研究》进行了通信鉴定。
    该课题是省农业厅下达的应用研究课题,由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和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联合主持进行的。经1988年至1990年已圆满地完成。从全国各地引进香菇、木耳、平菇、金针菇四大食用菌类的25个菌种株,经过筛选比试和大面积推广应用,评比出了适宜蚕桑副产物原料栽培的优良菌株:香菇“856”、黑人耳“高温42”、毛木耳“黄背”、平菇“糙皮侧耳”、金针菇“金1”等。摸索出了适合不同菌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用桑木屑代替了PDA作母种培养基;以桑木屑和蚕粪代替棉子壳、米糠或麦麩作原种培养基,节省了粮食和饲料,降低了成本,且菌种不易老化,活力增强,保存期延长3倍以上,研究出了利用蚕桑副产物生产食用菌的高产栽培技术,证实了食用菌孢子不会引起桑病和家蚕僵病发生。
    专家们一致通过了这一成果鉴定,认为“桑园及蚕桑副产物生产食用菌的应用研究”课题,选题准确,设计思想完整、严密、实用性强,试验数据齐全、可靠。是在蚕桑和食用菌的双向生产中利用多种技术效能,变单一经营为复合经营的立体开发研究,符合物质循环的理论。是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的典范之一。为桑枝、残桑叶和蚕粪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开创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为食用菌生产开辟了优质菌料来源。该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建议尽快组织人力、物力推广应用这一成果。

(吴相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