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政 邵宁文 杨仁政 倪同时 姜玲 陈玉娟 方国平
(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 (江苏省海门县多管局)
马晓琳 韩良杰 陈国安
(江苏省海安县多管局)
为了进一步提高蚕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促进我国蚕业的集约经营与稳步发展,从1991年起我们开展了农村稚蚕人工饲料育实用技术的研究,并从1992年起在海门、海安县进行了多期共118张种的规模化1—2龄人工饲料养蚕,摸索出了一些农村稚蚕人工饲料育的经验,现概要报道如下;
一、饲料组成及成本核算
饲料由桑叶粉、脱脂豆粕粉、脱脂菜粕粉、玉米粉、纤维素粉、食糖、柠檬酸、没食子酸、无机盐、V、B混合物、防腐剂,成型剂等组成,其中桑叶粉含量为33%左右。按1: 2:3的比例一加入水后混匀,装入塑料袋蒸煮30分钟,冷却后在10℃下保存备用。饲料原料已采用食品级和饲料级产品,按1993年市价估算,粉体人工饲料成本价为55—56元/公斤左右,与稚蚕用叶成本基本相仿,已能为蚕农接受。
二、农村人工饲料育的房屋设施条件
根据稚蚕人工饲料育要求环境高温多湿、无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特点,我们在海门县汤家乡原有炕房式共育室的基础上,加设更衣室、洗手消毒池和杀菌灯,门窗均油漆,基本满足了饲料防腐要求,加温实现了地火龙半自动控温(投资150元),如以煤为燃料。每天仅需加温5-6次,大大减少了加温和劳力,控温精度在±0.5-1℃。海安县则采用蚕室内全自动控制加温补温。经实践比较,半自动控温地火龙加温炕房具有温湿度均衡平衡、故障少、投资省、房屋利用率高的优点,适合于农村推广。蚕具采用尼龙线和木制的叠式蚕具(12)×85×6cm),具有投资省、房屋使用率高的优点,给饵设备采用一给饵器或饵刀。
三、农村人工饲料育的饲育标准
1-2龄人工饲料育温湿度为29-29.5℃、90-95%RH,眼中降温1-2℃,扩座并用于干燥材料处理。以双网收蚁法收蚁,90%左右的蚁蚕均能上饲料,以切削方式给饵,饲料为棒状或薄片状,给饵次数为一龄二次、二龄一次,1-2龄给饵量为3.5skg湿料,蚕座面积为一龄0.6m2、二龄2m2。饲料经消毒池浸泡后入室,操作人员更衣换鞋入室,操作后用消毒净喷洒地面,开紫外灯杀菌15分钟,可以有效地控制室内微生物污染。按上述标准饲育现行多丝量春用品种,1—2龄经过时间8天左右。
四、农村人工饲料育实绩
海门县已饲养6期98张,除1992年春蚕因缺乏经验、饲料霉变造成减产以外,其余各期疏毛率一般在95%以上,未发生饲料腐变,成绩与桑叶育相仿;各期平均张产茧19.8-38.
5kg,为桑叶育对照的87%一123%,张产值224-501元,为对照的91%-121%,茧丝长1043-1282米,为对照的98%一117%,尤以秋蚕期人工饲料育蚕具有病少、体质强、茧质优的优点,深受蚕农欢迎。
海安县已饲养4期20张,张产茧26.6一36.9kg,茧丝长1043一1143米。 1992年二秋蚕期作为海安县中日交流内容,采用日本农产工(株)的饲料,日本饲育标准与我所的饲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所饲料比日本饲料更适合现行蚕品种,本所的收蚁及给饵方法的疏毛率、减蚕率、体重增长均优于日本专家的方法。
五、有待解决的问题
1、饲料生产。调制基本上是手工操作,影响饲料质量和工艺性状。
2、手工给饵劳动强度大,作业集中,影响了人工饲料育劳动生产率高这一优势的发挥,必须进一步研制适合于现阶段农村条件的简易给饵机械。
3、我国还没有人工饲料育用蚕品种,鉴于价格限制,目前的饲料尚不能完全满足现行品种所有个体的食性要求,导致人工饲料育减蚕率的提高。
4、饲料的保水性能与日本饲料相比仍有差距,尚待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