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种生产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探讨

 
                 肖 建 中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415500)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持续发展,对优质蚕种的需求量日益扩大。蚕种繁育如何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已成为蚕种生产者需迫切考虑的问题。商品的竞争,归结到底是质量的竞争。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是现代科学管理所运用的一整套方法体系,合理地加以运用,能够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本文试就蚕种生产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C)作一初步探讨。
  一、蚕种质量管理控制机制的建立
  TQC质量控制体系就是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运用各种有效的组织、经济手段及科学 检测方法,对产品从计划、生产、销售全过程加以质量控制。蚕种生产是一项工序复杂、技术性强、易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在蚕种生产上推行TQC控制蚕种质量,应根据其自身特点,结合实际运用这一原理。
  (一)健全质量管理组织
  要保证蚕种质量管理信息流转畅通,实现蚕种质量预期目标,首先必须抓好组织落实,建立健全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检查各部门的质量管理。在各生产班组设立质量管理员,开展蚕种生产过程各阶段具体操作的指导及质量监督。这样从上到下形成一个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使质量管理得到切实的组织保证。省蚕桑研究所于1992年成立了以技术权威为核心的蚕种生产管理领导小组,通过近三年的工作,为改进该所良繁工作,提高蚕种质量,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其做法可供借鉴。
  (二)明确工作质量目标
  蚕种质量目标是衡量蚕种生产过程操作者工作好坏的尺子,而工作质量目标是蚕种质量的保证和基础。为了使蚕种生产有序并卓有成效地进行,蚕种场各生产班组、行政后勤部门者应制定明确的生产、工作质量目标。蚕种生产质量目标的制订可以根据“家蚕食繁技术操作目则”及“蚕种品质检验标准”分别从消毒防病、催青收蚁、原蚕饲养、种茧保护、蚕种制造、蚕种浴消、冷藏浸酸、病毒检验等方面规定具体的操作要求及便于考核的指标;行政后勤主要是为生产服务,必须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其工作质量目标围绕“优化服务、保障生产”来制订。
  (三)完善现行检验制度
  蚕种质量检测是检验蚕种生产各阶段工作实绩、确保蚕种品质的主要手段。分两个阶段进行,即蚕种生产繁育各阶段的品质检测和蚕种检验;前者是事前控制把好质量关,后者是产品合格检验。为保证蚕种质量检测的准确性,一是必须层层加强质量检测工作,强化检测人员和生产操作者的质量意识;其次要不断完善现行检验制度。目前在蚕种生产上,由于某些检测人员缺乏高度责任感,加上没有设立专门监督检验机构,蚕种质量检测往往流于形式,致使一些单位粗制滥造,蚕种超毒、不良卵多、孵化率低,严重地影响了蚕茧生产。因此,严格执行蚕种检验办法,把好质量关,已成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蚕种质量检测应在加强各级原种繁育过程迟眠蚕检毒、淘汰不良个体的基础上,调整种茧检验 内容,把重点放在生命率上(蝇蛆、出血、僵蚕僵蛹等同样影响制种量,也应纳入死笼率);质量检验应根据病毒率、不良卵率、孵化率三项指标来进行,并结合检验成绩浮动蚕种价格,逐步建立起质量与效益挂钩的机制,以激励蚕种生产单位自觉提高蚕种质量。
  (四)蚕种使用信息反馈
  把质量管理工作延伸到蚕种使用过程,即是蚕种生产单位了解使用单位对产品的意见要求、改进产品质量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使用效果,更好地为蚕农服务的需要。主要应进行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印发技术资料,介绍蚕品种的性状及饲育技术要点;二是采取发放征求意见书或派人专访的形式,收集蚕种使用效果情况及相关的意见要求等。调查项目有:良卵率是否达到规定标准、孵化率高低。蚕茧产质量、产值高低及原因等。把调查收集的信息反馈整理、进行分析研究,以全面评价蚕种实用质量,找出影响蚕种质量的主次因素,作为进一步提高蚕种质量的依据。
  二、蚕种生产推行TQC的基础工作 
  在蚕种生产上推行TQC,必须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一)强化职工质量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蚕种是一种特殊商品,它具有社会必需、生产超前、需求多变、用途专一的特点,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蚕茧生产,关连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所以,各生产种场必须经常对职工进行质量、职业道德教育,在全体职工中树立起质量第一、为用户负责、信誉至上的思想,力求让每个员工把保证蚕种质量看作是县已为农民服务的具体职责之一,使质量管理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这是蚕种生产推行TQC的前提条件。
  (二)引入竞争机制,健全质量管理责任制 
  搞好质量管理,不只是质量检验人员的责任,而是全体职工的共同责任,蚕种生产应逐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大锅饭,按照规范化生产的要求,优化劳动组合,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依据蚕种质量优劣进行奖罚。只有这样把产品质量高低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才能使质量管理建立在可靠的经济基础之上
  (三)抓好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蚕种质量的好坏。固然与思想教育、经济责任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同时也与生产者的业务水平息息相关。一个种场,如果没有一支技术精、事业心强的骨干队伍,要实施蚕种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就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必须把搞好技术培训、开发智力,作为一件大事常抓不懈。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实用技术、操作技能的传授和训练,造就一批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人才,从而为蚕种生产推行TQC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三、PDCA工作循环的运用
  工业企业在质量管理上普遍采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工作方法,称之为 PDCA工作循环。这一管理循环也适用于蚕科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现就蚕种生产上如何控 制家蚕微粒子病,来例示PDCA工作循环的运用。
  (一)计划阶段(用P表示)。以控制家蚕微粒子病为目标,编制降低超毒蚕种量的措施计划。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分析造成蚕种超毒的主要原因(见图),第二步是提出解决问题应采取的对策措施(见表)。
  (二)实施阶段(用D表示),即执行措施计划。它是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要求把计划措施分解成具体明确的指标,落实到班组、个人,来规范指导日常生产操作。
  (三)检查阶段(用C表示)主要是检查执行效果。联系防微对策措施,通过自检、互检、普检与专检相结合等方式,分段逐项检查是否按计划措施执行及收效情况。
  (四)处理阶段(用A表示),是质量管理的最后一环,可分两步进行:(1)把各价段检查了解到的防微工作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权衡防微计划措施的可行性、实效性,巩固成绩,找出不足。(2)总结遗留问题,转人下一管理循环解决,直至全面控制家蚕微粒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