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夏秋蚕品种春制越年蚕种保护冷藏技术研究
 陈钦培  吴海平   李水林   陈灵方

(浙江省蚕种公司)  

(浙江杭州蚕种冷库)

 沈敏华 

 沈坤元      张一鸣

(浙江德清蚕种冷库)

(浙江德清县委丝委)

      
                1 问题的提出
  60年代初,浙江推广含多化性血统的蚕品种三0六 · 华十以来,春期生产的此类蚕种,由于它们比一般二化性蚕品种的卵容易解除滞育,而且解除滞育的起点温度较高(20°C甚至更高);接触较高的低温就可能引起部分解除滞育,再经较长的冷藏而发生白死卵。因此,此类蚕种一般只作春制秋用或春制即浸作夏用,不作越年使用。
  1990年春,我省蚕种大超产,其中夏秋 用品种超产数达32万张之多。为解决越年问 题,使之能有效地利用该批蚕种,陈钦培提出 初冬(11月初开始)用ZIC温度保护,使蚕卵 胚胎维持滞育状态直到洛种,浴种送库后用 改良复式冷裁法冷我作越年春、夏种使用的 方案,并首次在德清蚕种冷库取得初步成功, 春期孵化率95%以上,复期孵化率队%以 上,此后,经规范保护温度标准,完善冷藏方 法,使之完全达到实用化高标准。1993年作 了全面研究比较,得出最佳冷藏法,并达到了 预期的效果,二日孵化率稳定在95-98, 各项成绩与秋制越年仲无甚差异。
               2 研究方法
  2.1 参试蚕品种   星明×芳山及其反交, 54A×丰1及其反交。
  2.2 材料制备    1993年春期生产蚕种, 蚕卵均产在上浆连纸或夏布上。蚕种进入滞育期后,将蚕种洗落.漂洗干净后凉干,摊放在蚕匾中保护。
  2.3 保护温度、干湿差
  2.3.1 越复期保护 产卵后用23—24ºC 保护七天,然后用自然温度保护。温度控制在 24-25ºC,不超过27ºC,干湿差2-3ºC,直至九月中旬。
  2.3.2 秋期保护 9月中旬开始,至10月底。保护温度用24—21℃,由高温低温逐步降温,干湿差2℃。
  2.3.3 初冬期保护10月底至11月中、下旬。保护温度维持在21℃以上,干湿差 2℃,直至浴种。
  2.3.4 浴种时间11月中、下旬进行浴种,消毒、装盒、送库。浴种后温度尽量控制10ºC以下,以5-7℃为目的温度。
  2.4 蚕种冷藏 蚕种冷藏法比较研究,设常规秋制越年种复式冷藏为第一对照(春期、 夏期出库催育种以此法为对照);当年春制冷藏浸酸种为第二对照(秋期出库催育种以此为对照)。设置二种不同的寿制越年蚕种冷藏处理,即常规现复式冷藏和改良复式冷藏。
  2.4.1 普通复式冷藏法按“浙江省蚕种 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规定进行(详情略)。   2.4.2 改良复式冷布法其处理程序要求如表1。


  2.5 重复区设置  每个处理分别设三个重复区。每区1000粒良卵(浴种后抽样)。用常规标准催青、饲养、调查二日孵化率,一龄就眠率和一龄眠体重。
                3 结果与分析 
  含多化性血统的夏秋用蚕品种,其春制越年蚕种,按本研究制订的越夏,初冬期保护 标准,浴种实行二种不同模式的冷合,分春、夏、早秋、中秋四个蚕期出库催育、饲养, 其结果分述如下。
  3.1 春制越年的现行夏秋用蚕品种其初冬期的蚕种保护标准必须用21℃以上温度,否 则将影响胚胎发育的整齐度和孵化率下降。 本研究开始之初,对21℃温度保护维持蚕卵胚胎滞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际执行中提前进入21C以下的温度,实际保护温度是18—20ºC,结果孵化率未达到设计标准。请看表2。

  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含多化性血统的夏秋蚕品种,其春制越年蚕种,在初冬期温度 必须在21ºC以上,否则蚕卵胚胎就会产生解除滞育程度的开差。这样的蚕种入库冷藏必然造成发育快的大胚胎不耐长期冷载而死亡,孵化率就下降。而采用本法标准保护的蚕种2日孵化率与秋制越年种无异。
  3.2 初冬期保护相同,而冷藏型式(模式)不同,其有效使用期亦不同。 
  浴种前保护温度均为21ºC以上,浴种后分别实行复式冷藏和改良复式冷布。蚕种分别在翌年春、夏、早秋、中秋四个蚕期出库催青、饲养。其结果分述如下。
  3.2.1 春、夏期出库催青结果 
  春期4月26日出库催青,5月6—7日二天收蚁;更期6月14日出库催青,6月24-25日二天收蚁。将收蚁第一日蚁蚕进行饲养至一龄限。调查各处理蚕种的二日实用孵化率、一龄就眠率和服蚕体重。


  从表3、4可以看出,春期和更期孵化率和一龄就眠率、眠蚕体重同期各处理间无差 异。春期平均孵化率,复式冷藏为98.22%, 改良复式冷藏为98.56%,与秋制越年种(对 照一)的97.78%无显著差异;夏期孵化率复式冷藏种为97.7%,改良复式冷藏种为97.92%,与秋制越年种相比低1.8-1.4个百分点。但仍在实用标准之上。
  研究结果表明,现行夏秋用蚕品种春制越年春、夏用蚕种,只要蚕种保护合理,确保 蚕种胚胎解除滞育整齐,是完全可以避免白死卵的大量发生,保障良好的实用价值的。冷 藏法之间差较少。
  3.2.2 春制翌年早秋出库催育结果 
  早秋用种是7月28日偿责,8月7-8日二天收蚁的。二日实用孵化率因冷藏型式不同出现显著差异。复式冷藏的孵化率、各品种平均值为91.06%,与改良复式冷藏的97.09%和冷浸种的97.42%相比,相差六个百分点.而改良复式冷藏种与冷浸种之间则无甚差。这就充分证明,改良复式冷藏法,采用2.5℃冷藏70—80天使蚕卵胚胎缓慢解除滞育,然后直接降温至0℃,完全抑制甲胚胎的发育,是较合理的,先进的蚕种冷藏法。它消除或基本消除蚕卵胚胎解除滞育的开差,能耐较长期的冷藏。同时又省略了甲前胚胎至甲胚胎期的一次出库感温,使冷库操作更方便,更容易掌握(详见表5)


  3.2.3 中、晚秋出库催育结果
  由于冷藏设备条件限制,无法使中、晚秋用蚕种按控制标准执行,严重影响冷藏的结 果。为此,不能作定论,有待于今后探讨(详见表6


4  结论与讨论


  4.l 含多化性血统的现行夏秋蚕品种,春制越年蚕种保护的关键时期是10月底11月初 至浴种前。这段时期的蚕卵胚胎必须维持滞育,防止蚕卵进入20℃以下温度,而造成解除滞育快慢的开差。根据本研究结果,此时的蚕种保护温度必须保持在21℃以上才能有效地阻止蚕卵胚胎的活性化,保持滞育状态. 
  4.2 浴种后的蚕种冷藏,其最佳型式是改良复式冷藏法。研究证明,改良复式冷藏既具有三段复式冷勤的优点,又具有复式冷藏操作方便;既可以保证蚕卵胚胎解除滞育整齐,又可以有较长的冷藏期而不影响蚕种的实用价值。滞育蚕种冷藏70-80天后,从2.5℃直接降低至0℃的方法,春用品种和秋制夏秋用品种亦可以采用,不过2.5℃冷藏的时间要90天以上。
  O°C冷藏一直保持到催青出库前30天再出库感温到丙1+,这既可以省去甲前胚胎出库感温到甲胚胎的麻烦,又可以防止甲胚胎标准掌握不当造成影响,因为它从甲胚胎用5℃-7℃感温到甲胚胎后,直接升迁到10℃ 使之到达丙1+胚胎,只要防止甲胚胎偏嫩不怕偏老.这样初学人员就容易掌握,而蚕种配发则更方便,可以当期用也可以推迟到下一期用,其丙1+胚胎的冷藏期均在60天以内.
  4.3 春制现行夏秋蚕品种越年蚕种的保护和冷藏研究成功地、创造性地、巧妙地应用 21℃维持滞育和 2.5℃缓慢解除滞育相结合,使蚕种胚胎发育完全克服了高温解除滞育造成的开差,是越年蚕种冷藏实用上和理论上的一大进步。
     4.4 春制现行夏秋用品种的越年蚕种保护、 冷藏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经过六年40万张蚕种应用实践检验的技术操作规程,建议生产主管部门加大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使 之转化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