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夏伐扶条增产夏叶技术研究

              
            
                             

 李茂贞 许乐春

王桂英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山东临沂市丝绸公司)

  董世升

郭长武

(山东莒南县丝绸公司)

(山东肥城市丝绸公司)


                 
  夏季在我国许多地区,气候较中秋优越, 劳力也较中秋充足,本应是重要的养蚕季节, 但由于夏叶产量低、叶质差,实际饲养量很少。为解决增养夏蚕这一现实问题,我们在有关单位的协助下,从尽快增加夏伐后桑园的光能利用人手,研究了桑树夏伐伏条增产夏叶技术(下简称夏伏技术),经过7年研究证明,该技术简单实用,增产更叶、改进叶质显著,效果好而稳定,效益高。
  1 材料与方法
  小区试验在本校农场桑园及农村基点桑园中进行。
  l.1 试验设区
  1988年5月下旬,在本校农场桑园设区试验,以常规夏伐为对照,每小区30米2(0.05亩)45株,重复三次。桑园为1978年春建, 湖桑32号品种,行距2米,株距33厘米。1989—1991年间,先后在肥城及泰安郊区等地农村基点桑园试验,试验桑园均为成龄桑园,品种也是湖桑32号,行距1.5米左右,株距30-40厘米。设区情况同上。在夏、秋、春蚕壮蚕期及落叶后,每小区随机取样6-10株,分别调查产叶量、有效条数及条长等。
  1·2 伏条技术
  桑树夏代时,先将每株选留1根较粗壮、 位置较低的枝条(条长1.2—1.5米),随后将其余枝条按常规夏伐,夏伐后尽快做好松土、施肥等工作(一周内完成),其后再将留条横伏于行间,将伏条梢端插地固定,入土深度以伏条长期不会弹起为度,为便于伏条基部萌发旺芽形成壮条,不至因伏条基部原来应该夏伐的位置(剪口芽上方0.5厘米处),用锯铁小锯(或刀)进行锯割目伤刺激与截流,用刀须连割两刀,刀、据深度均达木质部1/4左右处,使之形成眼目状伤痕,故称目伤,痕长五厘米以上。再是为使桑园通风透光、便于管理,要求相邻两行相对伏条,为确保桑株两边平衡发展。两侧伏条须交替进行,即第一年在一侧伏条,第二年在另一侧伏条。到夏蚕3龄期对伏条上的生长芽进行摘芯,方法同春季常规摘芯。另外须加强肥培管理和适当根外追肥,情况全同对照。
  1.3 夏叶收获
  小蚕期选采适熟叶片,壮蚕期(4-5龄) 采脚叶、疏芽叶及收获伏条叶。收疏芽叶、脚叶全同对照常规收获,即疏下止芯条、细弱条及采去留条条长1/3的叶片,收伏条叶是在伏条基部留下1-2根壮条后从目伤处剪下, 试验、对照收获是全以片叶量计算。
  l.4 叶质调查
  采用养蚕试验、缫丝试样及桑叶成分测定等方法确定叶质优劣。1993—1994年夏分别在校办、兖州、莱芜等地进行养蚕试验,l-3龄大区饲养材料蚕,5龄起蚕后分区,每区 300头,试验区喂伏条叶片,对照区喂常规收获的疏芽叶及脚叶,每处理重复3次,各区均 采用定量给桑,其它条件力求一致。5龄第4天分别取伏条叶、疏芽叶、脚叶烘干后进行叶 质分析.上簇7天调查茧质,然后将样茧烘后送丝厂测定丝质。
  2 试验结果
  2.1 夏伏技术对夏叶的增产效果
   2.1.1 夏伏技术对夏叶产量的影响 
  夏伏技术应用得当,夏叶增产极显著(表1),5年试验结果的增产幅度为51.79—— 116.67%,平均增产86.64%。增产拍幅度因具体情况而异,若伏条较短(不足1米)或伏的不合要求,或桑树生长较差时,增产幅度会偏低。
  每根伏条的夏季片叶产量一般在200克左右,其中止芯芽片对量占35%左右,生长条片叶量占65%左右(表2)。


  2.1.2 夏伏技术对夏伐后桑园光能利用的影响
  桑树夏伐后伏条行间郁蔽早,一般较未伏条区提前十多天封行郁蔽,杂草减少叶片增加(表1、表3)。伏条收获后.桑株上所留的 枝条平均条长虽较对照稍短,但条数较多,总条长偏长,桑园光能利用情况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见表3)。


  2.2 夏伏技术对夏叶叶质的改进效果
  2.2.l 夏伏技术对夏叶成分的影响
  夏伏技术能有效地增加夏叶主要成分含量,其中粗蛋白质、可溶性糖等主要有机营 养,分别较对照提高20.39%和38.85%;全氮、全磷、全钾等主要无机营养,分别校对照 提高18.82%、l.54%和 5.69%(见表4)。


  2.2.2 夏伏技术对养蚕成绩的影响 
  夏伏技术区所产桑叶叶质优,对夏蚕成绩有良好的影响,两年试验成绩表现良好(表5),其中万头蚕茧层量较对照提高 3.20%,公斤茧粒数减少8.35粒,茧层率增加0.96%(提高近两个等级)。养蚕成绩与叶质分析结果一致(见表5)。


  2.2.3  夏伏技术对茧丝丝质的影响
  丝质鉴定成绩是,试验区(夏优条叶区)在干茧茧层量、干茧茧层率、干茧出丝率、茧丝长、解舒率、解舒丝长等主要指标方面较对照区(普通夏叶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解舒率、解舒丝长提高较大;在纤度及净度成绩上与对照相近.总成绩试验区明显优于对照区(表6).

  2.3 夏伏技术对桑树树势的影响
  2.3.1 夏伏技术对桑树的夏伐刺激的影响
  夏伐技术由于在夏伐时留有一条,因而减轻了夏伐对桑的刺激,伤流液明显减少(表7)。利用留横条伏打破顶端优势,有效地扩大 了发芽范围,增加了着条位置,叶面积迅速扩 大,有利于桑的恢复生长。

 


  2.3.2 夏伏技术对以后桑树生长的影响
  夏伏技术与对照相比,桑树生长无显著差异,对秋叶及第二年春叶产量均无不良影响,对有效条数有提高的倾向,对平均条长有下降的倾向(见表8)。


  3 农村中试与推广
  3.1 中试与推广成绩
  1991-1994年间,先后在泰安市、济宁市、莱芜市、淄博市、日照市、临沂地区等市地进行中试与推广,推广总面积超过5830公顷(87400亩),均收到了良好效果。其中莱芜市1994年就有1340公顷(2万余亩)桑园推行夏伏技术,占该市总桑园面积的91%,平均 1/15公顷增叶229公斤。在此期间江、浙等省也派员前来参观、考查和学习。充分肯定了该技术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中试成绩与学校试验结果一致(表9),主要结果是夏叶增产幅度为17.3—159.1%。平均增产51.4%,平均公斤茧收数少17.7粒,公斤茧用叶量减少5%,茧层率增加 0.62%(增一个等级以上),平均有效条数提高13.2%,夏蚕后平均株总条长提高10。4%。另外各丝绸公司反应丝质较好,效益较高(见表9)。


  在推广夏伏技术中。出现许多丰产典型,莒南县东于湖村采用夏伐技术,平均株产夏 叶在1公斤以上,莱芜市大槐树乡及临乡的上百公顷幼龄桑园采用夏伐技术,专家验收结果为是/15公顷桑园夏季增产片叶229公斤,增产幅度为109.6%。
  3.2 群众对夏伏技术评价
  一是技术简单易行,用工少增产多,叶质好。每公顷伐条仅用工20— 30个(每亩1—2 个),却增产夏叶3000—45000公斤(亩增200-300公斤),伏条上叶片大而厚、颜色深、泥沙少、叶质优,养蚕成绩好,每张(盒)蚕种可多产茧2.5-4公斤。
   二是采叶方便,利于树冠开展,对幼桑培养树形有利,收叶工效可提高50%以上。   三是效益高,平均每个伏条用工增产桑叶150公斤左右,可养蚕产茧10公斤以上, 收入150元以上。
  四是能充分利用夏闲劳力、蚕室兼具进行大量养蚕。
  另外群众反应,伏条时正处夏伐期间,此时较忙对伏条不利。再是伏条后虽发条数多 些,但平均条长稍短。生产得知,旺盛生长桑或加强田水管理时,伏条效益才会更好,三类 兵团来用更优技术增产幅度较小。
  4 结论与讨论
  4.1 桑树夏伏技术,增产夏叶极显著。采用该项技术不仅对迅速提高桑园单产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充分利用蚕室、蚕具及夏闲劳力,增加效益有着现实意义.
  4.2 伏条上的叶片大而厚,颜色深泥叶少, 叶质优良,无机营养氮、磷、钾及主要有机营养粗蛋白质、可溶性糖等均较丰富,养蚕成绩好、丝质优.
  4.3 夏伏技术增产夏叶的主要原因是,利用横伏老条手段打破顶端优势,有效地增加了发芽数及着条位置,为迅速增加光合面积减少漏光损失创造了条件;要求伏条基部高而 目伤,是利用顶治优势及阻截输导增加刺激, 达到促进伐条基部休眠芽萌发旺长目的,使 之不因伏案条的存在及收获而影响同株其它枝条生长,造成秋叶减产.
  4.4 夏伏技术简单易行,最适于丰产用桑园应用,伏条后加强肥水,配合叶面追肥,3龄期采取对伐条上生长芽摘芯,增产及改进叶质效果更好。衰败桑园、伏条较短或伏的不合要求,均对夏叶增产幅度及桑树生长有所影响。
  4.5 采用夏伏技术,可使夏叶80%以上的产叶量实行条叶收获,这对提高收叶工效、推行夏蚕条桑育均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