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浸种再冷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张以俭    曹布霞

沈玉仙   余淮堂

(江苏省淮阴市蚕种冷库)

(江苏省淮阴市蚕桑技术指导站)

  蚕种冷藏、浸酸处理,环节多,技术性强, 工作量大,时间较为集中,日浸酸数量有时可达数万张之多,冷库难以按用种计划浸酸供种,有时还因农村用种计划减少,浸出蚕种需进行再冷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库自1988年起, 对冷藏浸酸种再冷藏方面做了一些试验调 查,1989、1991年在农村小区试验,1992年进 行了大面积应用,使用数量达一万多张,并在江苏省蚕种冷库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1993年在全省推广应用这一技术,1994年获省农 林厅科技进步奖。通过连续几年的试验及应用,我们认为这一做法有利于冷库蚕种浸酸、 蚕种调度,现将体会及做法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l 冷浸种再冷自理论依据及生产的可行性 
  根据家蚕胚子发育特点,理论上蚕种胚子发育至丙1、丙2较耐冷藏,冷藏浸酸种在出 库浸酸后经过24—30小时(温度24—27℃),胚子基本上发育至丙1、丙2如果经过40—48小时胚子多数发育至丁1、丁2,耐冷藏力较丙1、丙2差)。因此.冷浸种在需抑制冷藏时可以掌握出库浸酸后肢于发直至丙12时进行冷藏。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浸酸是上午9:00—10:00结束,需再冷藏的蚕种可以在浸酸后次日9:00一11:00前进库冷藏.此时, 经解剖胚子已发育至丙1、丙2。
  2 冷浸种再冷间技术要求
  2.l 严格掌握蚕种入库、冷藏、浸酸标准。再冷藏种其前部分技术处理均要按冷藏浸酸技术标准实施.早秋用种冷藏时间最少不低于40日,中秋用种冷藏时间不能少于50日,晚秋用种70日以上。
  浸酸前冷藏时间不充分的浸酸后孵化不好,再冷藏孵化率也不会太高。因此,没有达 到有效冷藏期限的,不可提前浸酸,否则,提前浸酸后再冷我会降低孵化率。
  2.2 切实掌握好再冷藏时间的处理。
  蚕种浸酸后需再冷藏的蚕种,保护在24-27°C室温中,从浸酸后起,经过24-30小时,胚子基本发育至丙1、丙2时,先进外库中间温度(10—12.5ºC)放置12—18小时再进行内库(4-5ºC)冷藏,配发时再经外库 4-5小时。
  2. 3 再冷藏的各批蚕种之间胚子发育尽量齐一
  再冷藏蚕种出库配发时,一般都是集数日浸酸之种配发到一个地方。因此,各批蚕种之间胚子发育需齐一,这样有利于催青室的技术处理。为此,再冷藏种在入库标准上不能开差太大,一是同天进库再冷藏的入库时间不能开差太大;二是不同天入库再冷藏的入库 时刻基本上要掌握在前天再冷藏时刻;三是入库前保护温度方面力求相同。
  2·4 蚕种再冷藏的期限
  根据我们的试验及应用,浸酸后保护在24—27℃经过24—3O小时,中间温度保护在10—18小时内,进内库冷藏可以冷藏15-25日,实用孵化率仍在97%以上。根据我库这几年及全省推广应用这一技术.冷浸种在丙1、丙2胚子再冷藏31—35日,发到农村反映仍然很好,孵化率基本在95-96%。但是,品种不同,冷藏期限也有所不同,根据我们试验表明,春用种比秋用种耐冷藏,中系比日系耐冷藏。也就是说.再冷藏处理时,要考虑到品种的耐冷藏性,掌握适当的冷藏期限.有利于提高再冷藏林孵化率。
  3 冷浸种再冷藏技术处理体会
  3.l 通过这几年冷浸种再冷藏的试验及应用,我们认为,再冷藏滞留在外库的时间最好在10—18小时,过短或过长,死卵发生率都有升高的趋势。
  3.2 从试验研究中.无论春用品种还是秋用品种.其冷藏15-25内的蚁蚕死亡时间比再冷藏7日和不冷藏的都提早一天,但死亡高峰均在第六天。再从我库1992年的应用中可以看出再冷藏时间过长.孵化率明显降低。所以.我们认为再冷藏时间15-25日在生产中是可行的,再冷藏3O日以上应慎重使用.
  3.3 再冷藏种实际使用中,蚕种孵化齐一, 且较为集中,孵化率也较高,这也许是再冷藏种因出库经过了两次中间温度保护,促使浸酸后胚子发育齐一的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