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四省(区)第4次桑树育种与栽培协作会议,于1996年10月29—31日在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广西蚕业指导所、湖北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湖南省蚕种工作站等6个单位,共25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14篇。湖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局胡耀龙副局长、厅科技教育与质量标准处尹丽辉副处长参加会议并讲了话。
会议期间,中国蚕学会栽桑专业委员会主任叶伟彬研究员传达了中国蚕学会第5届常务理事会第4次会议精神;并就当前全国的蚕桑形势以及我国桑树栽培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作了专题发言;广东省农科院蚕研所郭展雄研究员作了桑树多倍体育种技术的学术报告。与会代表认为:会议开得及时,内容丰富,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会议情况纪要如下:
l、中南四省(区)桑树育种与栽培协作范围广阔、效果显著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四省(区)自1990年开展协作以来,在跨省组织合作攻关及各省之间就交换种质资源,交流育种技术及情报资料等方面都毫无保留地开展协作,并收到显著效果。广东省农科院蚕研所在桑树多倍体育种研究方面获得丰硕成果,“桑树四倍体资源的研究”1993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选育出四倍体资源材料104份;初步有成了粤桑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
8号、9号等9个多倍体桑品种和桑树杂交一代新组合60×851、69×伦109以及抗桑青枯病品种桑抗7号。广西蚕业指导所选配了多个优良杂交桑组合,初步育成了桂杂优62、桂杂优114、桂杂优12等杂交桑品种;育成四倍体资源材料200多份;完成了“广西桑树病虫害普查”工作,该项科技成果于1994年获区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农科院蚕研所初步选育出了三倍体桑品种鄂桑一号;“提高蚕桑生产总体经济效益配套技术研究”1991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桑树种质资源考察、鉴定和利用研究”1993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选育出优良杂交桑品种“澧桑24×苗33”,该项科技成果于1990年获省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后;1995年又育成了优良桑品种“澧州7号”,已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桑园及蚕桑副产物生产食用菌的应用研究”1991年获省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桑树快速育菌技术研究”1996年获省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桑树萎缩病的防治技术及抗病机制的研究”
1996年获省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2、中南四省(区)桑树育种与栽培协作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进一步发展
会议认为,四省(区)在桑树育种与栽培协作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桑树新
品种选育上协作成效尤为显著。四省(区)由于互相引进种质资源、交换育种早期材料、交流育种技术、加强相互观摩学习,因此,在“八
五”期间四省(区)都育成了一批新桑品种。
与会代表一致强调,各省(区)要在“八
五”工作基础上,再接再励,扎扎实实地继续加强协作,把桑树育种协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在育种上要贯彻“优质、高产、抗性强”的目标;选育的新品种的综合经济性状水平要有显著提高;并在常规育种的基础上开展抗病育种研究。
会议要求,今后四省(区)桑树育种与栽培协作一定要有更大的发展,从内容、形式、深度上要比过去更丰富、更有成效。
3、会议期间,经全体代表讨论通过,签定了“中南四省(区)桑树协作协议书”,作为四省(区)今后在桑树科研协作上共同遵循的准则。
4、与会代表要求中央及各省(区)有关部门对四省(区)桑树科研协作在立项、经费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以促进中南四省(区)桑树研究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蚕桑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会议商定,中南四省(区)第5次桑树科研协作会议于1998年在广东省举行,具体时
间和地点由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另行通知。
中南四省(区)桑树科研协作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