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蚕种春季催青的技术关键


                 颜 新 培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415500)

  原蚕种(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催青是良种繁育的重要起点,也是蚕种计划生产的重要关键。原蚕种催育通过调节环境条件,不仅使蚕种按计划在预定日期孵化,促使孵化齐一、蚁体强健并提高孵化率,而且还是蚕种生产上控制化性,达到生产越年种的主要手段。因此,原蚕种催青后应把握两条主要原则;一是保证原蚕种整齐一致地孵化(对交品种还应保证适当的催青期差),二是保持化性稳定。在此原则上,严格按照催青标准,认真细致地贯彻各项技术措施,为提高蚕种繁育的产量和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提高原蚕种孵化的整齐度

  要提高原蚕种孵化的整齐度,必须重点抓“两头“,即前期幼嫩胚子的低温调节和后 期见点后的黑暗保护。抓“两头”是利用低温和黑暗对胚子发育的双重作用,一方面抑制 发育快的胚子,另一方面促进发育慢的胚子,从而使同一批蚕种孵化整齐,提高孵化率。
  1.1 预解胚子决定出库时间
  越年蚕种一般采取复式冷藏。在预定催青前2个月左右,中选出库感温,使胚子发育 至丙1一丙2阶段,即丙1多数,丙2少数,再入库冷藏。为了了解中感入库胚子的发育程度,以便确定出库时间,掌握起点胚子,保证对交品种的催青期差,在催青前5—6天,对各级原种的各个品种,预先进行一次全面的胚子解剖工作,每个品种取样三个,了解胚子发育程度,以便确定提前或推迟出库催青。早期调节的方法是对入库偏嫩的品种提前用12.5℃中心温度进行调整,使胚子发育至丙1+一丙1时再入库;也可提前出库,胚子为丙l一丙1+时,在12.5℃中心温度下,提前1一2天出库,胚子为丙1-一丙1时,提前3—4天出库。发育太快的品种,可以推迟出库,并可适当降低开始升温的温度。通过胚子预解和早期调节,尽可能使各品种进人催青室时胚子发育至丙2阶段。
    1.2  调节超点胚子
  催青中开始加温时的胚子即起点胚子。由于丙2胚子是耐低温的临界胚子,丙2前的幼嫩胚子对低温的抵抗力都相当强,丙2以后的胚子对低温的抵抗能力便急剧减弱,需要逐步升高保护温度促进发育,因此生产上都把丙2胚子作为催青升温的起点胚子。另一方面,把发育程度不齐的蚕种,在丙2前若放在高温中催青,其发育开差将越来越大,导致孵化不齐,若放在低温中保护,则程度深的胚子发育较慢,而后进胚子发育却较快。能使全部胚子发育开差缩小,通过低温调节使胚子发育齐一。
  在生产催青中,起点胚子的发育情况关系到胚子发育的快慢和孵化齐一,不可不加以重视。因此,必须正确观察与确定起点胚子老嫩程度,调节好起点胚干,使催青开始时的 起点胚子基本一致,达到孵化整齐的目的。一般以大多数达到丙2,个别丙2-或丙2+时升 温,用20℃、75%保护。如出库后胚子发育不齐或未达到丙2胚子,应进行低温调节,在 17℃低温中保护,一方面抑制发育快的胚子,另一方面使后进胚子迅速赶上,务必使起点 胚子基本整齐后升温,避免幼嫩胚子因温度激变而引起发育开差。由于各品种的催青积温存在差异,品种不同,后期见点时间也不一致,为了保证中系品种在下午,日系品种在上午见点,催青时应根据不同品种调节好起点胚子,一般中系品种以丙2+作为起点胚子,日系以丙2作为起点胚子为宜,但各品种具体的标准起点胚子需经实际生产的多次调查观察才能确定。
  1.3 黑暗保护
  同一批蚕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催青,个体间发育仍会有一定开差,有时也会孵化不齐,从而影响计划收蚁。为了促使蚕种孵化齐一,根据胚子发育到点青期后,黑暗比明亮 发育快,到孵化阶段,黑暗能抑制孵化的原理,在催青末期,生产上常采取见点后黑暗保 护,利用黑暗对胚子的双重作用,促使胚子发育整齐。因此,胚子发育到已3后,要注意观 察见点时间,根据见点迟早,用25—26℃合理调整后期温度,同时见点后至收蚁前进行黑暗保护,使胚子发育齐一。遮光必须严密,并保持温度25-26℃,湿度80%一85%。

  2 保持化性稳定

  原蚕种合理催青的重要性之一,是在于保持各品种化性的稳定,生产越年种。家蚕的 化性除了决定于内在的遗传因素外,也在一与程度上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尤其是二化性种,发育过程中的环境条件,特别是催育期的环境条件对化性有极大影响。催青中的环境条件影响家蚕化性的时期,都在胚子产生胸肢到头部开始着色之间,在这段时期,一化性品种用20℃以上温度, 二化性品种用25℃以上的温度催青,基本上都可达到生产越年卵的要求。
  原蚕种催青时为了保证各品种的化性, 一般都在化性转变的临界胚子及时转入高温感光室保护。因为戊3胚子是化性转变的临界胚子,从该胚子起环境因素对化性的影响显著增大,25℃是化性转化的临界温度,光线对化性的影响又是反转以后至孵化前的期间才显现,所以目前生产上从戊3胚子起都采用高温感光催青法,每天必须给以25℃以上高温及18小时光照,满足生产越年种的环境要求。蚕种进入高温室必须掌握时机,过早转入高温,易造成后期胚子不齐,过迟转入高温,易影响化性,产生生种,一般掌握大多数戊3胚子、少数戊3+为标准,对于含多化性血统的二化性夏秋用品种下午胚子达戊2+时,应进入高温室,用25℃保护,晚上感光,以促进化性稳定,避免生种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