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伟 杨永春
(四川省涪陵丝绸(集团)公司
648000)
夏秋蚕是一年中养蚕的重要蚕期,夏秋茧产量已占全年总产量一半以上,确保夏秋蚕稳产丰收对提高亩桑产茧量和亩桑产值,提高蚕桑的比较效益意义重大。我省7—8月气候因受热带高压控制,自然温度常在38℃左右,绝对最高温度甚至高达40℃以上,湿度在75-85%之间,处于酷热干旱恶劣的条件之下,若要夺取夏、早秋蚕稳产丰收,必须选用最佳对路品种。而湖南省蚕科所根据湖南夏秋气温高、秋旱严重、叶质差的特点,于1991年育成的夏秋用斑纹双限性二元杂交种限1×限2,已于1995年通过国家审定,认为该品种具有抗逆性较强、蚕体强健、好养,
茧形大,茧丝量多质优等特点。
该品种经我们从湖南省蚕科所引种和试繁,于1994年至1996年三年夏、早秋季在我省黔江、巫山、奉节、涪陵、垫江、井研、三台等位于全省川东、川南、川北蚕区的7个县(市)小试、中试,共推广饲育2.8万余盘的效果来看,都表现具有龄期短、抗逆性强、体质强健好养、茧形较大、产茧量高、茧丝质优、用桑量较少、叶丝转化率高的特点,是一对适于我省夏、早秋蚕饲养,特别是川东蚕区7——8月雨量不足、伏旱严重,川北蚕区夏旱连伏旱和川南蚕区夏秋季常出现高温多湿天气的最佳对路新品种。
现将该品种在全国审定、我省区试鉴定和试养的情况报导如下:
1.全国1993年至1994年秋的鉴定和1995年10月的审定结果
审定结果认为:限1×限2为夏秋用斑纹双限性二元杂交种,孵化、眠起、上簇齐一;体
质强健,好养,虫蛹率比对照提高指数9.22%;茧形中等匀整,产量明显超过对照品种,茧丝质性状优良。茧层率22.66%,符合审定标准;鲜毛茧出丝率14.68%,超过对照品种,低于审定标准;茧丝长1076M,解舒丝长740M,解舒率69.26%,符合审定标准;净度(93.94分,茧丝纤度2.305D,符合审定标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672D,偏大。综合
经济性状优良。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五龄50Kg桑产茧量与产丝量,均
超过对照品种,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指数9.53%、13.29%、17.90%、9.13%、17.10%。
是适合全国推广的夏、早秋用新品种。
2.1996年参加四川省的鉴定、室内主要成绩和农村基点主要成绩汇总情况1996年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于正秋蚕期安排在4场1所做新品种室内鉴定和农村三个基点做农村鉴定,其结果详见表2、表3。
以上两表根据1996年12月12日南充
全省家蚕新品种鉴定会上主要成绩汇总表,是各鉴定点数据的平均值。从室内鉴定和农村基点主要成绩表都可看到,四、五龄病蚕率明显低于对照品种,仅为对照种的20.95%;
虫蛹生命率、结茧率、健蛹率明显高于对照种,分别高7.33%、4.22%、1.08%;说明限1×限2抗逆性强,体质强健好养。粒茧丝长不论室内和农村基点鉴定都略高于对照种,而解舒丝长和解舒率明显高于对照种,解舒丝长室内和农村基点比对照分别高18.04%和24.02%,都在740公尺以上;解舒率室内和农村基点比对照种分别高13.48%和22.45%,都在70%以上。这对提高茧丝质量、降低缫折、提高缫丝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缫丝成本都有很大的作用。按照四川丝绸蚕种(1997)16号文件、即全省蚕品种区域化座谈会纪要的精神,“推广品种必须要适应我省蚕业生产较为粗放的现实状况,注重健康性、解舒率指标的选择,为稳定蚕业基础和提高茧、丝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的要求,限1×限2夏秋用新品种,不论室内和农村基点鉴定的健康性和解舒率两项指标都明显优于现行全省推广的781×7532,是我省夏秋蚕稳定丰收的最佳对路新品种。
3.1994年至1996年在我省黔江、巫山、奉节、涪陵、三台、井研、垫江7个县(市)试养2.8万余张蚕种成绩的调查和与苏3·秋×苏4·苏12、781×734· 782的对比试验有关数据的调查
从表4中所列对川北、川南、川东蚕区夏蚕、早秋蚕饲养中,在三台、井研、黔江、垫江4个县24190张蚕的单产、干茧品质和茧丝品质调查可见,该品种具有龄期短,抗逆性
强。好养,特别是在高温干旱和高温多湿的环境中,都能稳产丰收。如三台县1995年夏季春旱连夏旱、伏旱的天气对养蚕场不利的情况下,在该县古井镇12村试养的290盒鲁班场即时浸种,自6月23日一天收蚁结束,于7月15-16日两天全部上簇结束,全龄经过22-23天,比同村饲养的苏3·秋3×苏4·
苏12结茧早半天至一天,茧形匀整,茧形较大,单产高,达32公斤,质量好,蚕农都卖起了好价钱,普遍反映该品种孵化齐一,眠起整齐,上簇齐涌;1995年地处川东南武陵山区的新蚕区,7月23日在北碚场出库的3600张冷藏浸酸种8月2日一天全县收蚁结束,从实发乡镇3590张种共收鲜茧86312.5公斤,平均单产24.l公斤,折合干茧37678.8公斤,全县平均烘折229,茧上车率、上茧率较低,主要因新区养蚕分散,上簇簇具和蚕房设施差,技术水平较低的影响,蚕品种的本身问题较小;1995年早秋地处川南蚕区的井研县处于高温多湿的自然条件和丝绸行业大滑坡,茧价收购单价仅6.15元/公斤的影响之
下,单产仍在23.4公斤;特别是垫江县1996年7月28日蚕种由湖南省冷藏浸酸经长途运输到县以后,整个蚕期都处于高温干旱
酷热环境之中,尤其是在蚕儿大眠后8月22一28日连续七天遭受38℃的高温干旱的威胁、桑叶干枯、叶质特差、食桑不足,再加上水稻收割农活打逗和因春、夏季茧价偏低,蚕农对蚕桑生产动摇不利的形势下,因限1×
限2品种龄期短,体质强健,抗高温和对饲
的适应性强,取得16.1公斤的单产,比“七”
字号品种高39.27%,深受蚕农欢迎。
从表4、表5、表6茧丝品质来看,突出表现在茧丝丝长长,都在899-1033米之间,解
舒光折低,都在261-277.6之间,即干光茧出丝率在36—38%之间,特别是解舒丝长长在518.6—690.9米之间,解舒率高在56~73.57%之间。垫江县与“七”字号对比,解舒丝长和解舒率分别比“七”字号高15.27%和24.79%;三台县与“苏”字号对比,解舒丝长和解舒率分别比“苏”字号高67.53%和52.35%,而干茧的国标等级高达6级,比“苏”字号的15级高9个级。限1×限2被三台县公司确认为夏秋用当家品种,为建立该县三季养蚕布局,改变蚕品种的多、杂、劣现状奠定了基础。
4 井研县对限1×限2在4龄期利用斑纹将雌雄分开饲养,分开收烘、分开试缫,挖掘限性品种雌雄分开饲养的生产潜力和经济潜力。井研县丝绸公司由杨永红农艺师负来,于1995年早秋蚕分别在马踏镇石家村6组陈素蓉和马踏村7组田淑珍家,在4龄期根据
斑纹的有无将雌雄分开饲养,并对单产、食桑量、50公斤桑叶产茧量和鲜茧品质、干茧品
质、丝质情况作了调查。(详见表7、表8)。
由表7、表8可见,从4龄开始将雌雄蚕分开饲养,因雄蚕发育较雌蚕快,可提高老熟
上簇的整齐度;节约桑叶,雄蚕较雌蚕少食桑5—6%;雄蚕茧层率比雌蚕高,茧丝丝长长、
解舒率较雌蚕高,健蛹率雄蚕比雌蚕高。雌雄分开饲养可提高蚕茧的匀整度,提高蚕茧品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丝品位,还可挖掘生产潜力,这是饲养斑纹限性品种特有的优点。
综合上述,选用湖南蚕科所培育的限1×限2斑纹双限性二元杂交种,作我省的夏秋用
品种,特别是早秋用种,因它具有龄期短、抗逆性能强、体质强健好养、茧形匀整较大、丝量多而质优,特别是解舒好的特点,对确保我省夏秋蚕稳产丰收,提高蚕业生产的比较效益和实现区域良种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