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桑叶产量和质量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

 
             谈顺友 李章宝 林高堂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摘 要
 本文对影响桑叶产量和质量的6大因素,即优良品种、土壤性状与肥料、树型养成与采伐、栽植密度、病虫草害防治、苗木与栽桑质量进行分析,估算其对增产桑叶的相对贡献率。从而有力说明“良种理想株型+最优化栽培”是增加桑叶产量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四词 桑叶 产量 质量 相关因素 分析 

  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是提高桑园土地产出率和蚕桑生产经济效益,促进蚕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影响桑叶产量和质量的因素很多,据笔者的调查,在目前的栽培技术水平和环境条件下,主要取决于桑树品种以及栽植密度、树型养成与采伐、土壤性状与肥料、病虫草害防 治、苗木与栽桑质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这些因素对桑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到底有多 大,则是本文研究分析的重点。

  l 分析研究概况

  1993—1994年笔者在湖南省汉寿县和津市市对农民的桑园产叶量进行了调查。该地区高产桑园全年每1/15公顷产叶量达2500-3000公斤;低产桑园全年每1/15公顷产叶量仅有1000公斤左右;高产桑园比低产桑园全年每1/15公顷多产桑叶1500—2000公斤。为探求增产的原因,又对该地10个农 户的8.5公顷高产桑园(全年平均每1/15公顷产叶2520公斤)和10.5公顷低产桑园(全年平均每1/15公顷产叶量1020公斤)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低产桑园的产叶量为比较对象,根据10个农户的高产经验估算,提出每1/15公顷桑园因栽植优良桑品种增产桑叶240公斤左右;土壤性状与肥料增产520公斤左右;树型养成与采伐增产250公斤左右;栽植密度增产210公斤左右;病虫草害防治增产160公斤左右;苗木与栽培质量增产120公斤左右。然后再将各项因素估算增产的桑叶与增产的1500公斤总桑叶之比,求出各增产因素的相对贡献率,见下表。

  2 优良桑品种对桑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农业“八字方针”把“种”放在首位,可见 “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我国桑树育种工作者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选育出了很多不仅产量高,而且叶质优良的新桑品种。在生产上每推广一批优良桑品种,都给蚕桑生产的发展和蚕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如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湘7920”、“澧州7号”、“澧桑24×苗33”,在同样栽培条件下,产叶量比目前推广的桑树品种湖桑197高20-30%,并且能够达到当年 栽桑,当年秋季就能采叶养蚕,每1/15公顷产叶800公斤以上;第二年春伐而不影响树 势,每1/15公顷产叶1500公斤以上;第三年每1/15公顷产开2500公斤以上。
  而且,这批优良桑品种的桑叶营养成份高,适合蚕儿生长发育,并能获得高额的产茧 量和出丝率。据试验用“澧州7号”桑叶养春·蕾×镇·珠丝茧育,产茧量高于湖桑197(对照)10.2%;上茧率高于对照4.55%;茧层率高于对照0.27%;解舒丝长比对照长6.17%鲜茧出丝率比对照高3.02%。
  1993—1994年在汉寿县、津市市调查桑叶产量时发现,高产桑园栽植的桑树品种主要是“湘7920”、“澧桑24×苗33”、“育711” 等优良品种。而低产桑园大多为湖桑197、荷叶大桑和早生桑,且品种混杂。因此,导致产叶量低、质量差。根据当地高产经验估算,优良品种在高产栽培技术条件下对增产桑叶的相对贡献率为16%。

  3 栽培技术对桑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栽培技术措施是满足桑树生长、调节发育的重要手段。只有当各项技术措施组合达到“最优化”程度时,才能提高桑树的光合产物向经济产量的转化量,促进桑园的稳产高 产。
  3.1 土壤性状与肥料对桑园的增产作用 
   土壤是桑树生长的基础,桑树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都是从土壤中取得的。 因此,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酸碱度等不同,不仅直接影响桑树生长,而且影响桑叶质量。汉寿县围堤湖乡蚕桑场汤仕顺农户家的0.31公顷栽植在河滩围垦的良田中的高产桑园,1994年全年每1/15公顷产桑叶2700公斤。1994年11月取桑园0—20cm土层送湖南省土肥研究所分析,测出土壤有机质含量2.8%;全氮量0.18%;速效磷13PPM以上,PH值8.2。另据汤仕顺介绍,他家的桑园每1/15公顷全年施氮素55公斤;施磷13.5公斤;施钾24.2公斤。为改良土壤结构,发挥增肥增产的效果,他将有机肥与化肥各占50%左右配合施用,即春肥施氮素化肥,配合翻埋绿肥,占全年总施肥量的15-20%;夏肥用化肥与蚕沙肥合施,占40—50%;冬肥用农家肥与蚕沙肥,占20一30%;秋肥施氮素化肥,占15-20%。
  汉寿县军山铺乡竹家龙村杨仕元的0.26公顷栽植在山坡上的低产桑园,1994年全年每1/15公顷产桑叶1020公斤。1994年11月取桑园0一20cm土层送湖南省土肥研究所分析,测出土壤有机质含量0.99%;全氮量0.089%;速效磷7.6—7.9PPM;速效钾60.5PPM;PH值6.3。肥力状况明显低于平湖区。据杨仕元介绍,他家的桑园每1/15公顷全年施氮素20公斤左右,不施钾肥和磷肥,因此,桑叶产量较低。
  据当地农民的高产经验以及调查分析,土壤性状与施肥水平,对增产桑叶的相对贡献率为34.7%。而且在土壤性状相同的条件下,桑园施氮肥时每1/15公顷在20-50公斤范围内,产叶量与施氮量存在渐线性关系。
  3.2 栽植密度、树型养成与采伐对桑园的增产作用
  1994年调查汉寿县围堤湖乡蚕桑场汤仕顺的0.31公顷高产桑园,每1/15公顷栽植1060株,桑树品种为“湘7920”树龄4年。为低干拳式养成,树干高度50cm。每1/15公顷桑园总拳数2510个,总条数6075条,总条长11800米,测定桑园的叶面积(LAI)为8.7。全年每1/15公顷桑园产叶量为2700公斤。而该村王健家0.4公顷低产桑园,每1/15 公顷栽桑600株,为中干拳式养成,树龄4 年,桑园总拳数为1780个,总条数为3120条,桑园叶面积只有5.1。全年每1/15公顷桑园产叶量只有1210公斤(施肥等其他技术措施也有影响)。据当地高产经验估算分析,桑树的栽植密度、树型养成与采伐对增产桑叶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14%和16.7%。
  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栽植密度过大,留条数过多,即LAI超过9以上时,由于桑园内光照气流条件恶劣,非但产量上不去,反而消化光合产物,时间一长,中下部叶片则黄化 脱落。同时得出:密植桑园是速成栽培的有效形式,但并不是唯一途径。有资料表明(矢口,1977),在每1/15公顷栽植1000—3000株范围内栽植初期的,群体产量有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之为“渐线性”相关,但经4年后,各密度间群体的产量则逐渐出现拉平趋势,这种现象称之为“群体的自动调节作用”。这就启示我们去探求经济而有效的栽植密度和树型养成的形式。
  3.3 病虫草害防治对桑园的增产作用 
  在桑树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害虫和病菌的侵害,重则威胁桑树生长,甚至死 亡;轻则损害桑树器官,降低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蚕茧生产。据调查为害我省桑园的主要害虫有15种,尤以桑蓟马、桑菱纹叶蝉、野蚕、桑蟥、桑天牛为害最重。1994年津市市渡口镇新湖村一农户的0.32公顷桑园中,桑蓟马最大虫量日时每株有若虫1045只,为害株率达80%以上。桑菱纹叶蝉在桑早春萌发前的虫口密度每1/15公顷最高可达1300- 1500头。
  我省常见的桑树病害有6种,以桑萎缩病为害较重。据我们1993年调查,汉寿县桑萎缩病株发病率达37%;津市市渡口镇桑萎缩病株发病率达39.2%。受害面积占该地区桑园总面积的80%左右。
  通过在津市市渡口镇新湖村对9.6公顷病虫害为害较严重的桑园,以及防治病虫害措施得力,桑叶为害较轻的8.6公顷桑园的产叶量进行比较分析估算,得出有效的防治桑树病虫草害,对增产桑叶产量的相对贡献率为10.6%左右。
  3.4 苗木与栽桑质量对桑园的增产作用 
  1993年冬我们还对新扩桑园所栽桑苗的大小、根系完好程度以及栽桑时所挖植沟的深宽、沟底施基肥等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试验,估算出苗木与栽桑质量对桑叶增产的影响程度,其相对贡献率为8%左右。

  4 小结与讨论

  4.l 影响桑园产量的因素很多,在一定的条件下,优良品种、土壤性状与肥料、栽植 密度、树型养成与采伐、病虫草害防治、苗木与栽桑质量等6个因素对桑园增产的相对贡 献率是有差异的,但在同等栽培条件下,选栽优良桑品种可获得更高的产叶量、产茧量和 经济效益。
  4.2 尽管各地桑园低产的原因各异,只要因地制宜科学培管抓住关键技术措施的实施, 仍是高产稳产的重要“秘诀”。
  4.3 本文分析研究影响桑叶产量和质量的6个因素对增产桑叶的相对贡献率,是根据 10个农户高产经验估算的,各因素增产的定量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