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蚕种场秋季蚕种生产的几点体会


杨希哲  王怀君
(重庆市北碚蚕种场  400700)


  北碚蚕种场位于全国著名“火城——重庆市远郊。开办建场已60余年,原系四川省属场之一。1990年确定为专业原种场,年生产原种10万余张,产销量曾占全省一半以上。重庆设立直辖市后,划归重庆,为重庆市唯一原种生产场。
    北碚蚕种场自有投产桑园600余亩,年产桑叶70多万公斤,秋叶产量高于春叶5——10%,桑叶主要供原原种、原种生产使用。有蚕房11幢,如全部投入生产,两季饲育蚁量大体相等。秋季原种生产量约占全年原种生产量的45%左右,历年秋季蚕种生产都比较稳定,查阅近十年生产报表,每年秋季原种生产,除极个别品种(批)外,都能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达到和超过良繁质量标准要求。我场先后受到国务院嘉奖令,荣获农业部及省丝绸公司授予”蚕种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多年生产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只要能认真分析秋蚕制种的特点,从各方面采取相应措施,秋季制种可以实现优质、稳产、高产。

  1 秋季蚕种生产的特点

  秋季蚕种生产往往不稳定,完成任务较差,其重要表现,一是蚕病比较多,损失大;二是单蛾产卵量少,不良卵多或因化性、限性变化影响任务完成。究其原因,主要是气温高、叶质差、病原多所致。
  1.l 气温高
  秋蚕期因时期不同前期高温干旱或高温多湿,后期又往往出现低温多湿,这些对养蚕制种都不利。
    重庆地处长江中游河谷地区,四川盆地东侧,地势低,属深丘和山区地形。立秋前 后,”三伏“高温时期,日极端高温可达 4O℃-42℃。在此高温暑热期间,十有八九都伴随有一个月以上的伏旱。至9月15日前后,如遇较大降雨,气温才逐步下降。高温不仅直接影响蚕的生理活动,降低对病原抵抗能力,而且还影响桑叶质量,也对蚕生长发育不利。
  1.2 叶质差
    秋叶生长期长,且经历高温伏旱阶段,造成桑叶水分少,叶质硬化,营养价值下降,连续干旱还会导致枝条封顶,叶片黄化脱落。秋季桑树病虫害也较多,不仅降低了桑叶质量,而且传播病原,感染蚕座。在暑热干燥天气,桑叶采、运、贮稍有不当,极易造成桑叶萎凋或发热发酵变质,蚕儿食下后极易暴发蚕病。
    l.3  病原多
    秋蚕生产距离春季制种结束时间短、春蚕遗留扩散了大量新鲜病原,其致病力强,如消毒稍有疏忽,病源传播感染很快,就是蚕前消毒较彻底,从桑叶、空气中也难免不带入病源菌。因此,消毒防病工作丝毫不能放松。四川省从1973年到1993年21年间只有6年秋蚕完成了普通种的生产任务,蚕病危害是其主要原因。
    虽然从各方面比较,秋季生产条件不如春季好,但秋季也有有利的一面,如秋季光热条件好,只要水肥充足,秋叶产量超春叶。其次蚕室外围环境处在强光高热之中,室外病源也易失活。第三,秋季气温变化总趋势是由高到低,这同稚壮蚕对温度要求的变化一致,有利生产越年性蚕卵。
    2  秋季蚕种生产的对策和措施
    秋季蚕种生产除应抓好常现技术的贯彻落实外,还必须有针对性的克服秋季不利因 素,开展各项工作。
    2.l  趋利避害,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计划 
    秋季蚕种出库时间与蚕种生产的成败关系密切。在制订生产作业计划时,要慎重权衡高温危害和桑叶硬化二者之间既相关又矛盾的关系。出库收蚁过早易受高温危害,过迟则桑叶硬化也影响蚕作安全。重庆地区秋季气温特高,延续时间长的特点,决定了把如何减轻高温的影响,摆在首要位置。因此,我场秋季出库偏迟,早批一般都在8月15日以后开始出库浸酸,主批放在晚秋饲养,在生产任务饱满时,全场11幢蚕室均投入生产,几十个品种批次,前后间隔半月左右。这种安排可保证秋季大批的壮蚕期和种茧期能置于较适宜的气象条件之下。
    在安排全年生产计划时,考虑到春秋条件好,要充分利用蚕室设备和桑园能量满负荷生产,力争全主动。在品种布局上春季安排春用品种原种的生产。秋蚕主要是生产下一年春季使用的夏秋品种的原种,其次是生产春季未完成或需填平补齐的春用品种原种,前者安排在秋季前面几批生产,利用其抗高温,健康性强的特点,后者因体质稍差饲育难度大,放在气象条件较好的秋蚕中后批饲养。秋季生产的夏秋品种无论在孵化率、孵化整齐度和以蚕健康性方面都比春制春用的好。
    如降温设备条件较好,秋季出库可以提早,这样能减少桑叶黄落、硬化损失,提高桑叶利用率。
    2.2  加强桑园肥培管理,提高桑叶品质 
    秋季桑园工作的中心是加强水肥管理,做好防治病虫工作。确保桑叶质量,为养好秋蚕,提高蚕种质量打下基础。
    夏秋季,重庆年年都有伏旱,桑树常出现干旱缺水现象,随着旱情加剧,叶片黄落硬化,枝条封顶停止生长。每年干旱期间,桑园职工均要全力以赴,利用现有抽水设备、堰塘等进行抗旱。
    施肥、除草、治虫,是桑园管理的重要工作。为了减少肥效流失,延缓叶片硬化,夏伐后到秋蚕出库前,一般安排三次施肥。第一次是6月上中旬,第二次是7月上中旬,第三次7月下旬到8月上旬。以速效肥为主,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施肥量约占全年总用肥量60%。一般是腐熟的人畜粪或油饼、鸡粪,每亩50-60担,尿素20公斤,氯化钾15公斤,过磷酸钙35公斤。伐条后,喷洒两次“草甘磷”能有效控制杂草生长。
  秋季桑园虫害较多,7-8月是一年中虫口密度高峰期,主要是桑螟、桑毛虫、桑尺 蠖、虎天牛、金龟子等。抓紧时机喷药治虫,可以有效提高桑叶质量,减少野外昆虫对家蚕的疾病传染。我场主要使用敌百虫、敌敌畏、乐果等,喷药二至三次,但是注意掌握最后一次喷药时间,防止发生养蚕药害事故。
  秋季,桑叶的采、运、贮对叶质的关系甚大。稚蚕用叶每天须上午完成,大蚕用桑量大,上午完成有困难,可安排傍晚时补采;坚决贯彻少装快运,防止日晒、堆积;贮桑工作要专人负责,防止萎凋,发烧发酵。
  2.3 把消毒防病工作贯穿到养蚕制种全过程 
    2.3.l 养蚕前后的消毒工作。春蚕制种结束后的消毒要先内后外,不使病原扩散蔓延。秋蚕开始前一月,要重新对蚕室、蚕具进行认真、彻底的洗、刷、晒、煎、蒸、消。
    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我们深刻体会到,养蚕前的洗消工作必须要有全场大环境的配 合。蚕种场年年季季养蚕制种,由于人为和自然风雨的传播,病原扩散面大,沉积多。在全面受到污染的情况下,只抓蚕室蚕具的洗消工作,既使再彻底,从全局看也不彻底。蚕前洗消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洗消范围必须是全面的。包括附属室、保管室、行政用房、宿舍区以及桑园道 路、贮沙坑等都必须认真清扫消毒。
    (2)洗消工作必须是立体的。制种期由于鳞毛飞扬,屋顶室外墙壁、堡坎、沟渠都 可能存在病原,蚕前必须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对室内外建筑物、树干等进行立体式冲洗,消毒。
    (3)全场洗消工作要划片包干,彼此配合。大环境洗消要安排在蚕室内洗消后,出 库前7-10天进行。全面清扫后,统一组织专门消毒队伍,集中时间进行喷药消毒。
    (4)要重视采桑用具和运叶车辆的洗消,坚持未经消毒的用具不得进入蚕室。
    (5)消毒防病工作要注意纠正重消轻洗,重消轻防,重消毒次数轻视消毒质量的不良倾向。
    2.3.2  认真贯彻执行蚕期防病卫生制度,净化环境,实行卫生养蚕。
    (l)做好收蚁前的卵面消毒和收蚁后的蚁体消毒。
    (2)坚持洗手给桑,坚持换鞋踏消毒水入室和进贮桑室二次换鞋的制度。
    (3)小蚕用的塑料薄膜,入眠后抽出用漂白粉消毒。各龄除沙后,蚕网要用日光曝 晒或实行蒸消、浸消。
    (4)蚕室内1-3龄每天洗消地面一次, 贮桑室每天消毒一次。
    (5)室外环境每3-5天消毒一次。
    (6)除沙时采用塑料布铺垫,蚕沙装袋运输,除沙后地面要消毒。
    (7)蚕儿入眠后,小蚕蚕座撒三七糠,大蚕撒石灰粉,各龄饷食用漂白粉石灰粉进 行蚕体消毒,并添食氯霉素。
    (8)五龄前三天和上簇前一天用漂白粉石灰进行一次蚕体消毒,四龄、五龄用硫磺 薰烟1-2次。
    (9)种茧采摘或收茧后用硫磺薰烟一 次,削茧鉴蛹后,用甲醛喷洒蛹体一次。削茧鉴蛹期间每天要消毒地面。
    (10)认真做好各龄淘汰迟眠蚕、弱小蚕的工作,病蚕、烂茧、死蛹要集中丢入消毒缸内,统一处理。
    针对微粒子病,蚕期要做好补正、预知检查工作,即收蚁后的苗尾蚁、转青死卵检 查,各龄迟眠蚕、病弱蚕的检查,簇中不结茧蚕的检查、死笼茧镜检以及苗蛾促进检查 等,做到早发现,早淘汰,防止蔓延扩散。
  桑叶消毒作为预防微粒子病食下感染的权宜措施,虽有作用但对叶质也有一定影响。用药前必须认真进行有效氯的测定工作。使用漂白粉有效氯浓度0.33-0.38%为范围,以0.35%为中心,我场四龄以前,由蚕定自行浸渍消毒桑叶,药量与桑叶之比为3:1,浸泡4-5分钟,捞出甩干或摊晾l-2小时后使用。每浸泡2-3次换药液一次。壮蚕用叶,我场采取采叶前一天在树上喷消。喷洒时要做到叶的正反两面都要喷匀喷到,不漏株,不漏叶,计划采多少叶就喷多少面积。喷药用具必须专用,清洁,配药用水也要求干净,无污染。
    2.4  改善饲育环境,重点做好防暑降温和通风换气工作
    我场秋季早批蚕五龄前,中批蚕稚蚕期多处在高温干燥环境下,此时对气象调控以降温补湿为主,我们多采用塔凉棚,挂窗帘,灵活开关门窗,室内撒冰水,蚕室屋顶、外墙喷淋自来水的办法降温,必要时进入贮桑室养小蚕等办法,力求蚕儿不感受85F以上高温,大蚕期,尤其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应十分注意通风换气,严防闷热。在干热天气的下午,上夜可结合添食药物,给予水叶或增加一次给桑。在高温期间要充分利用蚕房设备,及时扩座分箔,实行疏散饲养。
    眠中高温比食桑期高温的危害更大,特别是大眠,要千方百计做好降温工作,力争眠期经过不短于32小时。
    秋蚕后期,气温下降,雨水增多,此时大批蚕儿进入壮蚕阶段,应注意排湿及保温工作,饲育中要防止僵病和蝇蛆危害。
    在夺取秋季制种优质、稳产、高产的工作中,除了制订和实施完善的技术措施外,更重要的是要在调动职工积极性上下功夫, 因此,加强组织领导,运用政治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去组织和激励职工全力以赴战胜各种不利因素,这是秋蚕生产取得较好成绩的组织保证。
    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当地影响秋季蚕种生产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有效措施,是可以取得较满意成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