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斑纹限性蚕种实行分养分缫 
提高茧丝质量的探讨

                                 
钟兆基  魏 群
(湖北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  430070)


  家蚕的雌雄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雄蚕比雌蚕体质强键好养,出丝率雄蚕比雌蚕约高15%左右,这早已为人们所共识。因此,培育限性品种和专养雄蚕品种,一直都引起蚕业界的重视。60年代苏联的斯特洛尼科夫应用辐射引变创造了伴性平衡致死新类型,这种新类型,雌蚕全部死于催青期,而孵化出来的全部是雄蚕。但因经济性状不理想而未能进入实用化。家蚕性别决定的方式为ZW型,即雌体为杂合性别(zW),雄体为纯合性别(ZZ) 40年代日本的田岛采用诱变方法,将带有普通斑基因的常染色体片断 转座到W染色体上而获得雌蚕为普班,雄蚕 为素蚕。由于显性班纹基因只在雌个体上表达,故称为限性遗传,其育成品种为斑纹限性品种。家蚕斑纹限性品种的培育,近20年来有了较大的进展,我国目前,斑纹限性蚕种已经育成并在生产上逐步推广应用。生产现实向我们提出一个课题,在专养雄蚕品种尚未育成之前,应用斑纹限性蚕种,改变雌雄蚕混养、雌雄茧混缫的传统习惯;实行雌雄蚕分养、雌雄茧分缫的方法,以很高茧丝质量,增强竞争能力,使蚕丝生产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个问题确实值得研究和探讨。

    l  雌雄蚕不同的生理特性,使分养分缫提高质量找到了理论依据

    雌雄蚕不同的生理特性,中国蚕业研究所通过实验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从体质来 看:雄蚕比雌蚕体质较强,各龄起蚕耐饥饿能力的调查结果反映明显。蚁蚕和2-5龄的起蚕饥饿死亡时间,均是雄蚕比雌蚕长。蚁蚕、2龄起蚕、3龄起蚕、4龄起蚕、5龄起蚕的饥饿死亡时间,雄蚕比雌蚕分别长6小时、21小时、16小时、20小时和8小时。从饲料报酬率来看:饲料报酬率(叶丝转化率)是衡量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雄蚕桑叶食下量(干物)比雌蚕少10%左右,而食下的每100克干物所生成的茧层量,却比雌蚕增加9%。从茧丝质量来看:通过雌雄蚕茧质主要经济性状(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的调查,可以明显看出雌雄之间的差异,全茧量雌蚕茧比雄蚕茧高22%,茧层量雌蚕茧比雄蚕茧高1—2%,茧层率则雄蚕茧比雌蚕茧高21%。雄蚕茧单茧丝长长,解舒丝长长,纤度细,净度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雌蚕茧出丝率为18.31%,雄蚕茧出丝率为21.05%,雄蚕茧的出丝率比雌蚕茧的出丝率提高14.96%,即每100斤鲜茧,雄蚕茧比雌蚕茧可多缫生丝2.74斤。从后部丝腺谷——丙转氨酶的的活性来看:5龄盛食期,后部丝腺谷、—一丙转氨酶活性(0.D)雄蚕高于雌蚕,雄蚕为2.945,雌蚕为2.480,这为丝蛋白的合成提供了较多的原料(丙氨 酸),有利于叶丝转化率的提高。
    由于雌雄蚕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可以充分发挥雄蚕的优势,改变雌雄蚕混养、雌雄茧混缫,实行雌雄蚕分养、雌雄茧分缫,这是一条提高茧丝质量的有效途径。

  2 斑纹限性蚕种的育成和推广,为分养分缫提高质量提供了实用保证 

  在蚕业生产上渴望已久的斑纹限性蚕种,已于90年代育成推广,这标志着我国在家蚕育种历史上获得新进展。湖北省蚕业研究所根据限性遗传育种的理论,利用普通斑纹限性遗传材料,通过杂交将斑纹的遗传基因引入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中系和日系两种育种材料中去,使其双亲的优点汇集于后代个体,通过亲本,选择、杂交、回交、定向培育与选择选配等主要技术,育成符合育种目标的家蚕斑纹双限性秋用品种——荆研×楚星。这个品种体质强健好养,虫蛹生命率与黄鹤×朝霞相仿,茧层率24%左右,比黄鹤×朝霞提高14%茧丝长1200米左右,比黄鹤×朝霞提高20%,鲜茧出丝率17%左右, 比黄鹤×朝霞提高13%,鲜茧解舒率、净度、纤度等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斑纹双限性蚕种是指一代杂交种的父母本都具有斑纹限性性状,即雌蚕为普斑花蚕,雄蚕为素斑白蚕,具有这一特别性状标志的蚕品种,当蚕儿发育到4龄时,用肉眼即可分辨雌雄具有普通蚕种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根据蚕的生物学特性,雌雄比例大体各半,而雄蚕比雌蚕具有抗性强、发育经过短、饲料效率高、茧层率高、出丝率高、茧丝纤度细而均匀等特点。实践证明,斑纹限性蚕种不仅产量高、质量好,更重要是能够做到为改变混养混缫,实行分养分缫,有效地提高茧丝质量提供了实用的保证。

    3  技术措施与操作方法

    斑纹限性蚕种的饲养技术要点,主要抓好三条:一是严格防病,二是良桑饱食,三是科学上簇。分养分缫,这是一个新的项目,必须本着推广先示范的原则,通过对劳动生产者的培训,熟练掌握实用操作技术。
    分养分缫,在具体操作上实际上是“四分”,即分养、分上、分烘、分缫。
    3.1  分养  4龄起蚕第二天开始分蚕,按照斑纹分别雌雄,分别放置,分别饲养。
    3.2  分上  雌雄熟蚕分别上簇,分别采茧,分别出售。上簇贯彻“三改,即改革上簇 用具,改进上簇方法,改善上簇环境,并做到适熟上簇,稀放上簇,悬挂上簇。
    3.3  分烘  雌雄茧分别收购,分别烘烤。集中产区应当创造条件,逐步推行组合售茧, 缫丝计价。
    3.4  分缫  雌雄茧分别煮茧,分别缫丝。由于雌雄茧的纤度不同,有关合理的制丝工艺设计,有待进一步探讨。

    4  效益分析与应用前景

    实验证明:雌蚕茧丝纤度为3.52D,雄蚕茧丝纤度为3.15D,由于雌雄之间茧丝纤度开差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生丝品位不高,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在生产上改变雌雄蚕混养的传统方法,改变雌雄茧混缫的传统工艺,实行雌雄蚕分养,雌雄茧分缫,可以有效地生产高品位生丝,有利于满足织造高档丝绸和提供特殊用途,有利于适应对外贸易和国际市场的需求,还有利于制丝工艺的合理设计,并在缫丝过程中对提高台时产量、提高生丝质量以及提高栽桑养蚕和工业加工的综合经济效益,都大有好处。以提高茧丝质量,提高生丝品位为主要目的的分养分缫技术,目前尚未见有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因此,应用斑纹限性蚕种分养分缫,在蚕业生产技术上是一项新的改革,在有效提高生丝品位上将会获得新的突破。
    从增加产量来看:按湖北省每年秋蚕发种量40万张,应用斑纹限性蚕种张产蚕茧25公斤,增产幅度为10%,即可增产蚕茧100万公斤,按目前公斤茧价格15元计算,每年新增产值为1500万元。从提高质量来看:实验证明由于雌雄茧实行分缫,原料茧质的匀正度显著 提高,烘、煮、缫各加工过程的工艺设计更趋合理,雄蚕茧可以缫制5—6A级高品位生 丝,雌蚕茧的生丝品位也可达到3A级以上, 按40万张蚕种总产茧10000吨,出丝率按12%计算,即可产生丝1200吨,按雌雄各半计算,即雌茧丝为600吨,品位提高一个等级每吨可以增值5000元,则可增值300万元;雄茧丝为600吨,品位提高二个等级每吨可增加l0000元,则可增值6o0万元;上述增加产量的新增产值和提高品位的新增产值合计,每年新增产值接近2400万元。因此,应用斑纹限性蚕种,实行分养分缫把斑纹限性这个良种与分养分缫这个良法配套起来,将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对养蚕和缫丝生产的经济效益。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