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 大力开发 加速推进蚕桑产业化
—关于利用丘岗开发蚕桑的可行性调查

    
            黄培根  李如德  张善驰
                   (湖南省华容县蚕茧土产公司 414200)

摘要 分析了华容县利用丘岗大力开发蚕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加快开发步伐的步回和措施。
关键词 蚕桑 山丘地区 开发


  最近,我们就加速推进蚕桑产业化,到丘陵山区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总的概念是:我县丘岗面积多,特别是山区农民盼望加速丘岗开发,加快致富步伐已渐成气候,茧丝市场全面开始复苏,植桑养蚕的比价效益高于粮、棉、油等农作物,是农副产品中唯一可提高丘岗产值效益的可行性开发项目。

  l 茧丝市场复苏,为我县蚕桑生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1  通过国家宏观调控,采取压绪减锭、出口限价等措施后,自去年起丝绸行业农工贸呈现出恢复性的增长势头。工业环节扭亏为盈,97年元月至10月,国有缫丝、织绸企业 较上年同期减亏1.44亿元,减幅达17.31%,成本利润率和资金利税率分别提高1.36和1个百分点,人均利税增长600元;生丝、丝织品库存分别下降22%和35.3%,外贸出口创汇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丝及丝绸织品出口价格去年分别达到2.47万美元/吨、3.89美元/米、8.20美元/件,较之96年分别上升了12.3%、4%和24%。
  1.2 蚕茧通过高价抢购毁桑改种的起跌后,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对茧丝进销价格的宏观调控政策基本到位,维护了农工两个环节的利益, 特别是部分省产区在价格上实行上封顶(按国家标准价进行收购),下保底”(保险价) 的市场风险调节机制,使蚕桑生产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中西部地区蚕茧生产的发展。二是恢复尚需要一段时间,产区逐步由分散向集中转移。由于前两年市场冲击波的影响,毁桑改种在全国范围内比较严重,蚕茧产量大幅度递减,据农业部农业司提供的数据,1994年至1997年,全国产茧量分别为67.8万吨,68万吨、42万吨、41.3万吨,减幅近40%,就是恢复后的第一年(97年)的产量与上年比较基本持平,预计98年增幅仍然有限。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各地的蚕茧生产规模和比重不同,经受市场冲击波的承受能力不同,主产区恢复较快,分散产区仍呈滑坡状态,二是经济差的地区比发达地区的恢复步子加快,其整体趋势是生产逐步向集中产区转移。
  1.3 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前几年,我国丝绸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西方国家的制 裁,实施配额出口,致使销售渠道受阻,不仅生丝出口价格每吨比印度低1.2万美元,比巴西低近两万美元,而且造成国内为争配额指标,外贸单位不惜以每吨指标高达2万人民币进行购买,这样,严重阻碍了我国蚕桑生产的发展。但自今年元月五日起,美国、挪威取销了对中国丝绸产品的出口配额限制,为我国丝及丝制产品在欧美等国际市场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提供了较好的机遇。
  1.4 国家通过压缩减锭后,改变了过去的盲目性发展。近两年,透过不断抓出口产品质量,扭转了过去低水平的发展,对稳定茧丝绸行业起到了重大的调控作用。过去大起大 跌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

  2 恢复发展蚕茧生产,是富民强县的有效途径

  2.1  恢复发展蚕茧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县不仅有28年的植桑养蚕经验,有一支从生产培植、收购烘烤到销售的阵容整齐的技术队伍,而且有充裕的丘岗资源。在80年代初期我县就进入全国万担蚕茧基地县。市场经济的今天,全县若能充分利用植桑养蚕技术和“五荒”资源,合理布局发展蚕桑生产,将对农业的稳定,农民的致富, 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2 恢复、发展蚕桑生产,有利于搞活地方财政。发展蚕茧生产,是增加地方税源的重要举措。94全县桑园面积7000亩左右,县蚕茧公司在差价税改为增值税后,当年上交税额达30多万元;97年桑园面积下降到1700亩后,仍上交税额7万多元。由此不难设想,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桑园面积恢复到83年2万亩的历史最高水平,增值税可达到100万元以上,特产税可达到40万元以上。
  2.3 恢复、发展蚕桑生产,有利于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根据97年对我县团洲、新洲、新河、宋市、操军5个乡镇的3种农副产品的调查,人平单项过3000元的蚕茧、棉花,而稻谷人平测在1000元以下。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均按97年度的计价水平),最高的是蚕茧,其次是棉花,最差的是稻谷。其亩平产值指数分别为148.16、 90.29和 60.91。表中数字表明,单位面积的蚕桑产值相当于棉花l.64倍,稻谷2.43倍。

  2.4 恢复、发展蚕桑生产,有利于增强流通部门的活力。若我县桑园恢复到83年2万亩的水平,则可年产干茧1000吨,县基二级可创200万元的经济效益,这个规模不仅是诱人的,而且可安置大量的职工就业,需要40人的培植生产队伍,60人的收、烘、销售班 子,同时为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改变了企业过去靠棉吃棉的单一流通和山丘区无棉不富的格局,必将为供销社系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5 恢复、发展蚕桑生产,有利挖掘“五荒”潜力,实现农业增收。我县目前还有大量不宜种植粮、棉的一荒(荒丘近5万亩), 三洲(江洲、沙洲、河洲1万多亩)和四边(沟边、渠边、坡边、屋边)等闲置土地和低产低值土地可以充分利用发展蚕桑生产。 四川蚕农说得好,户栽千株桑(约一亩),胜过小银行。全县丘岗区农户按利用“四。 边”土地户均植桑200株计算,一举可发展新桑7000亩以上。这样,可使大批低产低效益土地的单位面积收入,从原来亩平年收入400元增长至1000元。

  3 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加速发展丘岗蚕桑生产

  通过实际调查,充分说明利用丘岗开发蚕桑,确实大有可为。如何做好这篇文章,我们认为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件事:
  3.l 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把丘岗蚕桑开发视为发展高效农业,视为富民强县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全国粮、棉储备趋于饱和的今天,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挖掘土地效益潜力,形成多元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种植布局,有利于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根据我县丘岗资源丰富,宜采面积充裕的;优势利用三年时间,到本世纪末高标准开发丘岗桑园10000亩,今年完成2000亩,99年完成3000亩,2000年完成5000亩,逐步使丘陵区蚕桑生产形成稳产高效规模的格局。各级政府要在“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下,根据本地实际,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把丘岗蚕桑生产纳人本级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面积落实在500亩以上的乡镇,要有抓种养殖业的负责人专职负责;1000亩以上的要组成专门的开发班子,制订规划,落实责任,直接指导生产。为了调动广大农户的积极性,开发后的桑园(开沟挖壕后),鼓励农民带资对土地进行承包,有条件的地方要支持村场自办绿色企业,减轻 农民负担。
  3.2 统一部署,增加投入。2000亩丘岗蚕桑的开发,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较多,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丘岗开沟挖场所需用工要及早落实到位。2000亩桑园的开发共需完成立方66万方(每亩330方),共投入工日10000个(每亩5对工日)。第二是要落实丘岗蚕桑开发的起步资金,据预算2000亩桑园的一次性苗木资金需投入50万元(用于购买苗木,每亩约200-250元)。因此,我们建议县政府对桑园建设用工,应采取打歼灭战的办法,纳入今年秋冬修计划,凡在秋修中实施了蚕桑丘岗开发工程的乡镇,其开沟挖壕投工应纳入全县秋、冬修用工计划,列抵水利用工,实行以工代赈,投工促开发。资金问题可采取县乡两级各50%的办法进行筹措投入。其中县50%的部分建议由县财税部门向有关单位或上级财税部门争取无息、低息贷款,此项贷款可进入国家扶贫开发笼子,亦可争取扶植产业化的专项基金;贷款资金实行合同下放,由乡财税分三年回收。其中乡镇5O%部分,也可采取乡、村与农户(桑园承包户)各出50%的办法进行筹措,也可采取农户带资(农户自筹并承担三年还款规划,承包期限可放宽到10年以上,以调动农户加大蚕桑开发投入的积极性)承包的筹资办法解决。供销社系统要积极配合各乡镇切实做好苗木组织和丘岗挖壕,苗木栽植及培管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工作,力求做到当年栽桑,当年受益,以加速蚕桑生产的发展。
  3.3 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要发挥县蚕茧专业公司的主渠道作用,防止资源、税源的浪费和流失,特别是要坚决打击村场、个体户私自乱收、乱烘现象,强化质量 意识和市场管理,确保蚕茧经营有序流通。
  3.4 县政府在蚕桑丘岗开发的起步阶段,要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主要是对起步头三年的蚕茧特产税予以豁免,之后再逐年减免,以培植财源,促其滚动发展,银行部门应以扶贫开发“五荒”为重点,注入一定的 金,以保障蚕桑丘岗开发及收购工作的顺利 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