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蓖麻蚕饲料资源及其利用

 
 魏兆军 吴冬秀 蒋勤文
(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 212018)(安徽濉溪农经委)

     蓖麻蚕是广食性绢丝昆虫,除食用蓖麻叶外,还有许多其它代用饲料。印度饲养蓖麻蚕已有300年的历史,对饲料资源研究较早,较有实用价值的饲料有:鼠李科枣树、大戟科科珊瑚树、夹竹桃科素馨、五茄科火通木、毒空木等。
  我国自50年代引种饲养蓖麻蚕后,对其饲料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1952年朱冼等试验可用蒲公英、野蓟、飞轻叶作为蓖麻蚕冬天的代用饲料;1956年邓启辉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获得成功;1959年许松生试验可用扁蓄饲养蓖麻蚕;1962年李忠恺用马桑饲养蓖麻蚕成功后大面积推广;1965年王天予试验可用香樟叶作为蓖麻蚕的代用饲料;1985年杨瑞详用红麻试养蓖麻蚕获得成功;1985-1987年吴冬秀对臭椿的栽培及管理作了专门的研究;1990年许德平试验可用葵花叶饲养蓖麻蚕;另外,还有鹤木、乌桕、鸡旦花、蒿柳等计有40多种叶子可作为蓖麻蚕的饲料。这些饲料在我国含量丰富、分布很广,在生产中都得以应用并创造了一定的价值。饲料不同,其分布、特性、栽培、管理及养蚕要求、价值等均有差异,本文主要就这些作简要的阐述。
     1  蓖麻( Ricinus CommuisL.属大戟科)
  蓖麻在我国已有1400年的栽培历史,各 地均有分市。每年种植约700A亩,成片种 植的有蒙、杏、辽、晋、陕等省,长江流域 及其以南部为零散种植。北方蓖麻为一年生 草本植物,南方蓖麻为常绿乔木。蓖麻是十 大油料作物之一,种仁含油率达52%以上, 是主要的工业用油原料。
  蓖麻叶是蓖麻蚕最喜食的饲料。籽叶兼收的蓖麻地,每年可采叶4-5次,亩产叶350-400kg。产籽100kg。种植籽叶兼收的蓖籽,要求适当密播间苗,加强肥水管理,株行距为20-30×30-40cm,苗长至40-50cm时按要求定株,分批采摘、疏除叶子养蚕,大批养蚕可按排在盛花期之前和籽成熟之后,盛花期之前采叶量不超过全株叶片数的25%。专以养蚕为目的的蓖麻,一般每亩年可产叶2500kg。田间管理时要注意防治青枯病、卷叶病、斑点病和拟尺蠖、浮尘子、金毛虫等。
  用蓖麻作饲料,每盒种全龄需叶300-350kg,其中五龄用叶占85-89%。用叶标准要求适熟偏嫩、叶质新鲜、无病虫害等。 生产上常用稚蚕期食用蓖麻叶,壮蚕期食用其它叶子的方式,对茧丝质无不良影响。食用蓖麻叶,龄期最短,约18天;生命力、茧丝质等均最好。
  2 木薯( Manihot PalmataMuel属大戟科)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全国每年种植约500万亩,种植较多的有广西、广东、海南,其次是台、闽、滇、赣、湘等省。木薯是一年生或多年生的植物,其块根含淀粉32.87%,可作为粮食、饲料或工业原料;木薯叶营养丰富,除总糖、蔗糖低于蓖麻叶外,其粗蛋白、脂肪、纤维素含量均高于蓖麻叶,蚕的七种必须氨基酸(即Thr、Lal、 Met、I1e、 Phe、 HiS)及Arg等的含量都高于蓖麻叶,因此木薯叶能完全满足蓖麻蚕生长发育营养需要。用木薯饲养蓖麻蚕成功并推广后,木薯成为喜叶兼收作物。
    采叶养蚕时要求不影响木薯产量,一般每亩年可产薯l000kg、产叶约300kg。采叶养蚕要求适时适量:春种木薯7月前是茎叶生长初期,也是块根开始分化与条数开始形成主要时期,不宜采叶;8-9月是木薯生长旺盛期,每月可采叶一次,每次采叶不超过全株叶片数20%;10月后块根日益成熟,每15-20天可采叶一次,采叶量不超过全株叶片数的33%; 11月下旬后至挖薯前可大批充分采叶养蚕。木薯地管理要注意中耕追肥、排涝防旱、及时摘芽、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蓖麻蚕食用木薯叶,每盒种全龄需叶250-300kg,五龄用叶占80-83%。龄期经过与食用蓖麻叶相仿,结茧率、全茧量、茧层量稍偏低、茧层率稍偏高。成绩见附表。
  3 马桑(Ailanthus alitssima swingle属芸香科)
  俗称哈蟆柴、阿屎木等。在我国分布很广,云、贵、川、鄂、湘等山区马桑资源十分丰富,桂、晋、豫、陕、甘等省也广泛生长,据估测全国马桑面积约1200万亩以上。马桑主要是野生的多年生落叶丛生灌木,少部分是人工栽培。马桑籽含油率为19.9%,是制作油漆、油墨、肥皂等的化工原料;其茎叶可沤制绿肥;叶子试养蓖麻蚕成功后,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马桑在早春2—3月即可采割作为蓖麻蚕的饲料,每年可采叶2—3次。人工栽培的马桑每亩年可产叶1000kg,其栽培方式有:直播、育苗移栽、分蔸、扦插、压条等方法,一般株行径为1.5×1.5m,直播或移栽的马桑第三年即可采割养蚕。
  蓖麻蚕食用马桑叶,每盒种全龄需叶250-300kg,五龄用叶占80-82%。与食用蓖麻叶相比,龄期延长2—4天;产卵量稍低,虫蛹生命率、羽化率相当或超过;茧层率偏低,全茧量、结茧率都相近,具体数字见附表。食用马桑,蓖麻蚕蚕体暗粉增加,适应性和抗逆性增强,利用这个特性,生产上可采用立体育、条桑育等省力化养蚕法。
  4 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swinfle属芸香科)
  又称樗树,是落叶乔木。我国东北、西北均有分市,南方也有种植,资源很丰富,仅安徽阜南据估测就有250万株。其纤维细长,是人造纤维的好原料。叶原是樗蚕的饲料,也可用来饲养蓖麻蚕,北方主要用来繁育原种。
  臭椿每年四月下旬即可采叶养蚕。零星栽植作木材用的臭椿,每次采叶量不超过树叶的25%,一般每棵树年可采叶20kg,专以养蚕为目的的臭椿一般成园栽植,采取中低干树型养成形式,亩栽800株,株行为0.6×1.3米。每棵树苗有效枝条8根,每亩计有效枝条6400根,年产叶约500公斤。每亩可采叶2—3次,养蚕2—3造。
  用臭椿养蚕,每盒种全龄用叶约500—600kg。(复叶连小枝),五龄用叶占85-89%o在华东地区,第一季蚕一般都用臭椿叶,中晚秋时稚蚕期食用蓖麻叶,壮蚕期食用臭椿叶。与食用蓖麻叶相比较,龄期经过、生命力、茧丝成绩等均相仿,具体成绩见附表。另外,采用臭椿叶养蚕,大蚕期可进行立体育和条桑育。
  5 香樟( C i n n a m o m u m CamPhorO属樟科)
  是常绿乔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用于造风景林和行道树。香樟叶原是樟蚕的饲料,也可作为蓖麻蚕越冬时的代用饲料。食用香樟叶与食用蓖麻叶相比较,蓖麻蚕龄期延长8—9天,全茧量、茧层量稍轻,茧层率增加,生命力增强,结茧率相仿,具体成绩见附表。用叶标准用求适熟偏老,叶质过嫩会造成蚕茧着色,其机理尚在研究中。
  6 扁蓄(Polygonum auiculueL属蓼科)
  又称乌蓼、扁竹、粉节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市在温带地区,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植株高20-70cm,单叶互生,椭圆或披针形,茎叶可药用或作工业原料。许松生试验认为扁蓄可作为蓖麻蚕缺乏饲料时的代用饲料,并在安徽推广成功。扁蓄一般3月中旬即可采叶养蚕,比臭椿早20天。龄期经过、生命力、茧质、卵质等均与食用蓖麻叶相仿,具体成绩见附表。

  7 鹤木( Euodia meliaefoliabenth属芸香科)
  又称擦木、苦栋树,是落叶乔木。在我国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是速生树种,传统性防护林木,其叶可作为蓖麻蚕的饲料。鹤木造林时如兼顾采叶养蚕,要求适当密植,株行距为2×3米。在我国南方,四月低五月初即可采鹤木叶养蚕,如果秋季剪枝,冬天仍可采叶养蚕,每亩年可产叶一般为900kg。蓖麻蚕食用鹤木叶,每盒种全龄需叶300kg,其中五龄用叶占85%。与食用蓖麻叶相比,龄期延长2-3日,全茧量、茧层量减少约10-15%,生命力、结茧率相近。同时,蚕体健壮多粉,发育齐一, 蚕座干爽,鹤木叶是蓖麻蚕理想代用饲料。
  8 乌桕(Sapinmsebi-ferum LIRoxm属大戟科)
  是落叶乔木,叶片扇形或圆形等。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均有分布。乌桕属种类多,以山乌桕和圆叶乌桕养蚕效果最好。与食用蓖麻叶相比,龄期延长4—5日,全茧量,茧层量减少15—20%,生命力相近。生产上宜采用稚蚕食用蓖麻叶,壮蚕期食用乌桕叶方式,对茧丝成绩影响不大。
  另外,红麻、葵花叶、蒿柳、蒲公英等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蓖麻蚕很好的代用饲料,有些在生产上都推广利用过。 
  纵观我国各地,蓖麻蚕的饲料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却没有充分利用,仅就蓖麻、木薯、马桑、臭椿这四种生产上实用价值很高的饲料来说,利用率仅有10-20%,许多饲料白白浪费,十分可惜。鉴于此,呼吁我国政府对蓖麻蚕业加以重视,管理、科研、推广、生产等部门通力合作,充分利用这些饲料资源,为我国蓖麻蚕业的复兴和丝绸业的繁荣再作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