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桑园土壤养分调查及其管理


               恢  秦喜秀 计成秀 陈登松
                (湖北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    430070)

  近年我们对鄂东桑园土壤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目的是指导蚕农科学施肥,进一步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提高蚕桑效益。 

  1 调查方法

  1.l 土样的采集
  为使土壤样品具有代表性,综合土壤类型、气候、产量、地形和植桑规模等因素,制订了相应的土样采集方法。即:以县为单位划蚕茧生产区(英山、罗田、麻城),区内按中高山和低山划片,片内选择重点蚕桑乡镇,镇内桑园按高、中、低三个产量分类取样。田间采样点的分布按梅花形状取点5—10个,取土层0-25厘米,避开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取得的土壤混合均匀后按四份法获得所需土样,1998年3月三县(市)共计取样18个。


  1.2 检测方法
  PH值(水:±1:1法);有机质(湿氧化法);全氦(开氏法);速效氮(碱解氮法);缓效钾(热 HNO3法);速效钾(NH4AC法);速效磷(olsen法)。

  2 结果与分析

  检测结果(见表1),表1显示,被查的18个点土壤PH值4,43一6. 67,有机质含量0.81—3.04%,全氮量0.07-19%,速效氮含量30. 8-86mg/kg,缓效钾含量332-2568mg/kg,速效钾含量4.85-60.4mg/kg。
  从总体调查数值看,桑园土壤PH值普遍偏低,且中高山区甚于低山区。18个样品中PH值6 .0以下的有 16个, PH值 5. 0以下的有6个,最低的为4.43,平均PH只有5.24。究其原因,一是鄂东桑园土壤多为黄棕壤和山地黄棕壤,成 土母质为酸性结晶岩,自然呈现酸性。二是中高山区由于地形变化大,雨水相对低山区要多,淋溶强烈,导致土壤酸性增强。另外,由于无机肥投入较多,自然肥投入偏少,土壤有机质过度消耗,降低了土壤对酸碱的缓冲性能,加上生理酸性肥料的施入如过磷酸钙、氯化钾等也是导致土壤酸化的原因之一。
  在养分方面,由于鄂东地区的土壤发育于酸性结晶岩富含抗风化的石英砂、砾,质地偏轻,土壤疏松,且鄂东雨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雨热同步,降雨频繁,强度大,土壤淋溶强烈。因而对土壤中各营养成份的含量及变化影响较大。从检测结果看,有机质的含量属中等,对照“桑树土壤养分丰缺指标”(表2)

  调查的18个样品中,有机质含量在1.8%的有6个(且多数刚达丰量水平),1.3%以下有7个,平均1.58%。缓效钾含量平均为1248mg/kg,除罗田中高山土壤外,含植较为丰富, 属富钾土壤。但由于土壤含石英砂、砾较多,抗风化性强,缓效钾释放缓慢,加之强烈的淋溶及作物的大量吸收使土壤速效钾含量很低,平均为 17.9mg/kg,处于极度缺 乏水平。速效磷含量又都在5mg/kg以上,含量丰富。全氮含量在0.08%以上的有16个,平均为0.118%,含量中等。速效氮含量在40mg/kg以上的有16个,含量较为丰富。由于土壤中的速效氮主要来自有机质(未施肥情况下)这次检测含量丰富与取样时期雨水少,淋溶小,地温升高,有机质分解加快有关。
  微量元素尽管不在这次检测之列,但生产上缺素引起桑树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的现象如缺硼导致的粗皮病等时有发生,淋溶强烈的山坡地尤甚。近几年来,鄂东坡地老桑园还出现了嫩叶白化现象,也疑为缺素引起。

  3 土壤管理

  根据桑树需肥规律和桑国土壤营养状况,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鄂东桑国土壤改良和管理提几点参考意见。
  3.1 土壤改良
  增施有机肥。从调查结果看,鄂东桑园有机质含量中等,但由于该区土壤通透性好,在水热条件充足的情况下,有机质分解迅速,雨季肥水流失严重。肥培上一定要重施有机肥,以便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增加团粒结数,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使桑园持续高产。
  鄂东约20-30%的蚕农保持着长期施用有机肥的优良传统。在生产上有机肥主要为猪圈肥,部分牛圈肥及少量蚕沙。从肥料的养分含量及改土性能来说,猪圈肥比较好。长期施用有机肥的农户,年亩施 量猪圈肥都在2500-4000kg以上,加上春季还施入碳铵100kg,在平洼地的成国桑叶产量平均可达2300kg,最高可达2600kg。
  3.2 防止桑园水土流失
  在近几年的蚕业调整过程中,鄂东桑园主要集中到了山区,坡地桑园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要十分重视防止水土流失。 一是要严禁在>30°以上的坡地建立桑园。凡在坡地建园务须修筑梯田,在管理上要实行稻草或麦草覆盖,桑树改春、夏轮伐为春伐等,以减少水土流失。二是实行间作套种,如冬季种植蚕豆、豌豆、紫云英,夏伐桑园种植田 菁等,以增加土壤绿色覆盖和土壤养分,夏季还能降低表土温度,避免桑根灼伤,起到保土保树的目的。
  3.3 防止土壤酸化
  鄂东桑园土壤PH值普遍较低,要引起足够重视。酸性土壤不仅会降低有机氮的有效性,尤其在不施或少施有机肥的情况下,能降低桑叶品质。而且过强的酸性会使土壤钾、钙、镁等盐类溶解,雨水多的季节易于流失。老桑园,尤其坡地桑园适当增补钙、镁,重施钾肥,对桑叶增产具有较普遍的意义。过酸的土壤(PH值在5.0以下)可用石灰改良,PH值在5.0以上的桑园,在多施有机肥的情况下(如施草木灰和腐熟的蚕沙),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草木灰呈碱性,富含钾素,对酸性缺钾的鄂东土壤改良作用明显,蚕沙含石灰很多,能增加土壤中钙含量,对土壤酸化起抑制作用。
  3.4 科学施肥
  施肥能补充土壤因采收桑叶和整伐枝条而带走的大量养分,维持土壤肥力,合理增施肥料能使桑树高产和改善桑叶品质。
  在鄂东蚕区,60-70%的桑园产量停留在1250-1750kg水平上,10一20%的桑园产量可达2000kg,桑园增产的潜力大。造成桑园低产的原因尽管多种多样,但肥培管理跟不上 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一是施肥量不足,多数蚕农只在春季一次性亩施碳铵100kg或50kg碳铵和50kg复混肥。氮磷钾养分施入太少。有的仅施入50kg碳铵或50kg复混肥。二是氮、磷、钾比例失调和过分依赖无机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罗田县九资河镇汪家 畈村选择了一块中等产量的桑园(1996年桑叶产量约 1500 kg/亩)进行肥料配比施用效果的示范试验。示范桑园总面积0。08公顷(1.2亩),分三小区,重复二次。以高产农户的年施肥量(即 2500kg猪圈肥十100kg碳按,纯养分约N28P5K15。,脚标单位为kg,下同)为对照,设推荐施肥区(2500kg猪圈肥十35kg尿素十过磷酸钙20kg十氯化钾15kg, N28P7K20。)。和无机肥区(65kg尿素十过磷酸钙80kg十氯化钾40kg,N29P8K20)。对照区碳铵按蚕农习惯一次性在春季施入,有机肥和磷肥春季一次性施入,其它肥料按春、夏、秋分别40%、50%和10%三次施入。试验结果如表3。

  结果表明,施肥量的增加使得桑叶产量大幅增加,与1996年相比,年施肥量维持在N30P8K20的水平上,桑园能获得高产,亩增产200kg以上,推荐施肥区亩产达2000kg以上,推荐施肥区较对照区适当增加了磷、钾用量,改进了施肥方法,桑叶产量较对照施肥区高 高11.8%,比无机肥区高14.6%。无机肥区尽管磷、钾施用量要高于习惯施肥区,但产量却与之相当,显示出依赖无机肥增产的局限。根据这次调查结果,结合鄂东的生态环境,就科学施肥方面提出如下要点:①有机肥要注重多施和持续施用;无机肥要在定量的基础上分次施用,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在春季桑树萌动时,由于降雨较少,春施碳铵能使桑树较快吸收氮素,增产作用明显,肥料利用率较高;6、7月份暴雨季节氮肥以尿素为好,另外,施肥后如遇暴雨,桑园要适当补充氮、钾。②鄂东桑园土壤缺硼,需要每年加以补充,酸性较强的土壤还要增补镁、锌。一般硼砂年亩施1—2kg,锌、镁1kg即可。可采用叶面喷施或根施。③鄂东桑园地形变化大,肥力不一致,坡脚平洼地等承受坡上来的养分、水分及较细的土粒,因此地力较好,以产定肥时目标产量可定在2000一2500kg。坡地相对要差,目标产量只能定为1500—1750kg,缓坡地可定为2000kg。④鄂东桑园处于极度缺钾水平。而桑树对钾反应敏感,施钾增强树势、增产桑叶效果明显,因此要重施钾肥,肥料试验表明,年亩施纯K2O20kg即可获得较理想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