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岚
(浙江省咏州市东郭蚕种场 312400)
蚕病的发生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其中危害较严重的是传染性蚕病,如病毒病、僵病等。因此,采取得力措施,控制蚕病的发生和蔓延,是稳定发展蚕桑生产,提高蚕茧质量,维护蚕农利益的重要环节。现就生产中如何控制蚕病的发生和蔓延谈一点看法;
1 蚕病发生的原因 蚕病发生的原因很多,生产上发生的蚕病主要是传染性蚕病,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l 思想麻痹,消毒不彻底
蚕农对“无病才能高产”道理是明确的,主观上也尽心尽力想把消毒搞好,但对蚕儿为什么会发病?对蚕病应采取“以防为主”认识模糊,所以在消毒过程中存在着粗放,养蚕前消毒不够全面彻底,现在农村中多数蚕户生活用房就是蚕室,消毒只限于养蚕这一块,其余用房不冲洗、不消毒,甚至对小蚕用的采桑篮、切桑板、切桑刀等小件用具没有进行消毒,留下了许多死角,导致交叉感染。不重视蚕期中的消毒,往往满足于小蚕期的无病表面现象,放松对壮蚕期蚕体、蚕座消毒、忽视蚕室地面,贮桑室以及周围环境消毒。蚕期后不回山消毒,使病原越积越多,留下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源,成为发生蚕病的祸根。
1.2 蚕沙、病死蚕、旧簇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
蚕沙、病死蚕、旧簇存在着大量病原微生物,是主要传染源。现在很多蚕区将蚕沙随便堆放,甚至有的蚕农摊晒蚕沙作羊饲料。病死蚕乱丢、乱放、喂家噙、家畜,簇草到处堆放,旧
簇重复使用,严重污染养蚕环境,导致蚕病交叉重复感染。
现将病毒性软化病污染蚕沙,用不同方法处理后的致病率如下表:

从上表可见,有病污染的蚕沙致病力能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若不妥善处理好,易导致蚕病爆发。
1.3 饲养管理缺乏科学性
1.3.1 有的蚕农养过头蚕,人为推迟龄期,由于龄期延长,病毒感染机会多,造成后期发病,还有的为了控制日眠,任意降低或提高饲育温度,蚕体生理受损,致使体质虚弱,降低抗病力,易造成蚕病发生。
1.3.2 桑叶的选采和贮桑管理不重视,小蚕桑叶的选择不标准,营养成分不符合蚕的生理要求,造成蚕营养不良,发育迟缓,体质虚弱,易发蚕病。据试验:一龄期给予不良桑叶,即使以后各龄期给予良桑也不能挽回其危害,发病率显著增加。桑叶管理上不重视,任意堆放,无专用贮桑室,大、小蚕用叶堆放在蚕室内或未经消毒的蚕室过道上。这样不仅桑叶易干燥,更易被病菌污染。
1.3.3 饲养密度高,分批提青不及时
当前有许多蚕户蚕房紧缺,蚕匾少,蚕头过密,蚕体相互抓伤,病毒粒子容易通过伤口侵入血液内而致病,尤在眼前危害更重,由于蚕头密度过大,蚕室通风换气差,其危害也较重。此外,还有不少养蚕户对早期感染重视不够,分批提青偏迟,提青后不再挑迟眠蚕,迟眠蚕不淘汰,发病的根源就潜伏下来。
1.3.4 异常气候与农药污染,诱发蚕病在遇到气候反常年份,特别是高温多湿,闷热气候,囚蚕体水分和热量散发困难,蚕体营养消耗大,生理失调,蚕体虚弱,抗病力弱,从而大大增加病原的感染,诱发蚕病的发生。
随着农药使用量猛增,工厂废气排放量增加,大气中农药残毒和氟化物对桑叶污染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蚕茧产质量,而且还会造成蚕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下降。 2 控制蚕病的发生和蔓延的对策 如何有效地控制蚕病的发生和蔓延,除了广泛开展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外,重点应抓好消毒和控制病原扩散,增强蚕体质这三个关键,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2.1 彻底消毒,消灭病源,杜绝传染
目前农村养蚕区消毒防病以户为单位量大面大,很难全面彻底,因此消毒工作一定要思想上重视,管理上严格。各项消毒工作做到全方位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层层落实,防患于未然。
2.l.1 蚕期前消毒,对生产区生活区内外环境进行大扫除,不留死角,彻底打扫干净,生产区内进行1%漂白粉液全面毛消后再冲洗,蚕室蚕具充分洗刷后进行消毒,蚕具第一次用漂白粉液浸渍消毒,第二次用喷洒消毒,蚕室也进行二次消毒,还喷一次石灰浆,对发病较严重的蚕户必须增加消毒浓度,漂白粉以有较氯 1. 5%药剂喷布
量每 100m2消毒面积用药液30kg,消毒次数为3次,保证消毒温度25
°C。
2.1.2 蚕期中,做到无病失防,坚持蚕体,蚕座消毒,当发生少量病蚕时必须及时拣去病蚕,然后撤施消毒剂,控制蚕病蔓延,病毒病发生严重的蚕户坚持多用新鲜石灰粉消毒,一至二龄可在焦糠里加些新鲜石灰粉,二龄以后每天用新鲜石灰粉消毒一次,防止蚕座传染,蚕室地面,周围环境,贮桑室常用0.5~1%有效氯漂白粉液进行消毒,蚕期各项处理结束后都要用漂白粉液拖消地面。
2.1.3 蚕期后,认真做好回山消毒;对用过的蚕室、蚕具、簇室、簇具都进行全面消毒。
2.2 严格控制病源污染,建立一个无病没污染的养蚕环境
为了有效地控制病源的扩散,污染和蔓延,建立经常性的防病卫生制度;如进出的小蚕室贮桑室一定要换鞋,蚕室、贮桑室用具一定要分开,操作前,除沙后坚持洗手、扫地,除沙防止灰尘飞扬,桑叶,蚕沙不在蚕室内抖网,不用落地桑叶,把养蚕结束后的簇草,死蚕以及废弃物因地制宜控制起来,及时烧毁,最大限度的控制与消灭污染源。
2.3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儿体质
增强蚕儿体质,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2.3.1 坚持小蚕共育,小蚕共育是国内外蚕业中成功经验,如养好1-3龄蚕,能防止蚕期交叉感染,就可以防止大蚕发病。
2.3.2 加强眠起处理,严格分批提青,及时隔离淘汰病弱小蚕,以免蚕室内混育感染。
2.3.3 选用抗菌素药物预防添食
2.3.4 合理调节温湿度,尽量适合于蚕生理标准范围,注意通风换气,抑制病菌繁殖。
2.3.5 严格按照养蚕操作规程,做好桑叶采、运、贮工作,坚持做到桑叶适龄适熟,良桑饱食,稀蚕薄座,增强蚕儿体质,提高抗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