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明朝
(湖北省罗田县蚕种场
436600)
随着栽桑养蚕技术的进步,鄂东蚕区桑树病虫类的化学防治技术有所提高,桑树病虫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问题及对策阐明自己的观点。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培桑人员缺乏对病虫害知识的全面了解,防治知识浅薄。一般对病虫害的发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略知其危害症状,不知其侵染规律及防治措施;只顾眼前危害结果,看不到长远危害后果;只知消极施治,不知传统不良作法带来的不利影响。如
桑萎缩病的防治,一般要求在生长季节及早发现及时挖除,以免菱纹叶弹吸毒传毒感染健康桑株,而生产上的传统作法是在桑树确实失去利用价值的当年冬季才将其挖除改栽,这样造成桑树不断带毒感染,病株逐年增加。
1.2 在病虫防治策略上,注重虫害,忽略病害;注重地上都,忽略地下部;注重春期,放松秋冬期。对于虫害防治,则偏重中大型、咀食性害虫,放松软小型、吮吸式害虫;这样使桑病虫防治工作未能做到有始有终,造成生产上秋期病虫
暴衍,密度急剧上升,越冬虫口增多,缺株明显增加以及桑树长势衰弱等不良后果。
1.3 防治方法不规范,防治药剂结构单一,喷施剂量增加,浓度明显加大。在具体组织安排上,表现为:时间不统一,队伍分散,行动迟缓,只求进度而不讲防效。如生产上一般单纯使用
敌敌畏农药,其喷施浓度由原初的1000—1500倍猛增至目前500—600倍。
1.4 施药工具落后,防治效果较低。目前使用的背负式手摇喷雾器,一则劳动强度大,二耗工时,三则浪费药剂;而且在生长季节桑树长势良好,树形高大,加之枝叶相互
遮掩,用手摇喷雾器难以将桑株真正地做到全面喷施,不可避免地造成不少地方漏治,因而防治效果较低。据罗田县九资河镇桑园抽样调查,一般施药后防效为64.2-78.7 %。
1.5 病虫害对农药的免疫抵抗性的存在降低了防治效果。根据免疫学原理,长期使用一农药,病害虫将不可避免地对该农药产生后天性免疫抵抗,因长期使用单一农药“敌敌畏”,并且随意加大浓度,故而其杀虫范围变窄,对害虫的药杀率明显降低,防效难以提
高。
1.6 培桑员的农药恐惧心理亦是病害虫得以蔓延的原因之一。生产上为提高防效,要求根据不同病虫害使用不同农药实行分期施治。而事实上,一般习惯看重速效低残存的触杀型农药,如敌敌畏,对长效型农药(如甲胺磷、敌百虫)则存恐惧心理,至于生产上未曾大面积使用的试验型新药剂更不敢轻易使用。即使是速效低残存的农药,若在施用后未远超过其残效期,则不敢采叶养蚕,如四月中下旬,正是我区桑叶虫、桑木虱的危害盛期,因害怕施药伤蚕,以致桑树虫叶较多,小蚕用叶选采困难。
2 主要对策
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桑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提高桑叶的产质量,我们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全国搞好桑园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切实做好桑园
化学防治工作。
2.1 加强科技推广,提高防治水平。
通过向培桑员宣讲桑病虫防治的基本知识,让他们了解各病虫害的危害规律,使他们增强防治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在实践中由被动的行动变为自觉主动的行动。在传授病虫害知识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下列内容:病虫害的危害后果,识别要点.侵染特点,用药适期,重点防治措施.同时,要注意抓住现实存在的问题,分析传统方法的利弊,不良作法带来的消极后果,如何克服病虫防治中的不利条件,发挥其有利条件。
2.2 开展试验示范,消除疑虑心理
为加深培桑员工对病虫害的认识理解,克服农药恐惧心理,加快新型农药的引进应用,尽早改变传统不良作法,可设置示范桑园,组织群众参与,进行现场示范,通过实地观察比较,应用新型农药,多点养蚕试验,实施标准作业等方式,让培桑员了解不同病虫害的区分要点,不同农药的安全性及防治效果,不同作业方式带来的不同效果等,使他们
消除疑虑心理,积极地搞好桑树病虫害防治。
2.3 购置机动器械,调整用药结构
使用机动喷雾器代替手工喷雾器,桑树的不易喷施部位较易喷施,并且能节省用工和剂量,显著提高防效。推广应用多种农药,改单一为多样,实行防病与防虫相结合,广谱性与选择性相结合,长效与短效相结合,单施与合理混施相结合,达到既保蚕作安全,又提高防效的目标。除已常用的敌敌畏、乐果外,还应注意辛破四、乌拉格等近数低残存药剂的引进应用,以及甲胺用、敌百虫等长效药的合理使用。在防病药剂上,可选用多菌灵、灭病威、甲基托布津、石流合剂等药剂试用推广。
2.4 加强病虫测报,实行专业联防
病虫测报要做到勤、早、准、适,即勤报早防,预测准确,适期用药,将各病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桑园喷施农药时,可以村民小组或多户联合的方式,抽调专职人员,选准对路药剂,统一时间,集中行动,讲求标准,,分片联治,加强检查,确保防效。
2.5 改变不良习 惯,提高防治效果
在生产实践中,喷施农药时,为图方便,赶进度,常不能将整株桑树全面喷湿,一亩桑仅用25-35公斤药剂就将桑树喷施完毕,以致农药残效期过后,虫口密度还居高不下。故应加强对桑叶的反面、树
叉处、树皮空隙处及残枯桩等病害虫密集地方的喷施,将整株桑喷湿,喷至向下滴水为度。另外,桑白条白拳防治时,应注意杂草、土壤表层,沟坎等周围环境的喷施。
2.6 掌握关键时期,狠抓关键措施
抓住关键时期,推行关键措施是减少病虫基数,降低血口密度,减轻危害程度的重要举措。关键时期是多虫并存,孵化趋盛,危害初始的时候,必须加强预报,及时实施药剂防治。根据本地病虫害发生特点,在进行药剂防治时,应把握好如下技术关键:
2.6.l 结合喷施农药,配施绿叶宝、叶面宝、奥普乐液等增产剂。
2.6.2 晚秋蚕结束后,喷施50%甲胺磷1000倍液,重杀未代菱纹叶蝉,把好关门虫关。
2.6.3 3月上中旬、10月下旬各喷施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可抑制桑真菌性病害的发生。
2.6.4 3月下旬用50%辛硫磷和80%敌敌畏按1:l比配成1000倍液,重点药杀桑象虫、桑尺
蠖、桑梢小蠹虫等。
2.6.5 4月中下旬选用 50%乐果乳剂与80%敌敌畏按l:1比配成1000倍液,既可药杀第一代菱纹叶蝉,又可治桑叶虫、桑木虱、桑毛虫等。
2.6.6 夏伐后及时用50%甲胺磷15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施白拳、土壤、
杂草等周围环境。
2.6.7 8月上中旬用40%乐果和80%敌敌畏按2:1比配成1000倍液,分两次喷洒桑园,可治菱纹叶蝉、桑蓟马、桑红蜘蛛、桑螟、桑毛虫、野蚕等多种叶部害虫。
2.6.8 结合土壤深翻在土壤撒施甲基异柳磷或沟施杀线虫剂(如二溴氯丙烷),以杀灭土壤中桑虫婴蚊、桑叶虫、线虫及其它越冬虫蛹。
2.6.9 桑树落叶后,用注射器注药法堵杀桑天牛、桑蛀虫,用石油乳剂抹杀枝干蚣壳虫,兼治膏药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