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铭 件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330202)
江西省东乡县虎形山乡1999年中秋大面积发生不结茧蚕,损失惨重。现将这次事故的调查与分析情况总结如下。
1 发生情况
东乡县虎形山乡1999年中秋共养蚕396张,从催青、收蚁至蚕见熟,生产发育基本正常,但在上簇时,石头崖、大板、苗卜、钱家四个村普遍大量发生不结茧蚕。由于发现偏晚,采取补救措施收效甚微。四个村养蚕215张,不结蚕折合损失197张,损失率为91.6%;张种产茧仅2.6kg,上
茧率仅为4.2%,比上年同期下降54%;张种产值仅31.96元,按同期其它村张种产值590.40无比较,张种损失558.44元,四个村共计损失达120064.60元。
2 原因分析
经过认真细致的现场调查分析,鉴定不结茧蚕为桑园附近稻田施用“杀虫双”农药污染桑叶造成家蚕慢性中毒所致,主要依据如下:
2.l 症状诊断
四个村的不结茧蚕症状都表现为:蚕儿老熟后,体色、体形、大小正常,少数在簇中结薄皮茧,多数在地上和簇中不吐丝或吐浮丝。另据现场蚕农反映:从五龄第四天起就发现蚕食桑减慢,极少数甚至不
吃桑叶,静伏蚕座、不吐液、不痉挛、体躯不缩短,蚕体不变色,逐渐死亡,死后尸体干瘪不腐烂。经过比较分析,上述症状与家蚕“杀虫双”农药慢性中毒症状完全吻合。
2.2 区域性分析
虎形山乡本期蚕共有7个村养蚕。石头崖、大场、苗卜、钱家四个村的桑园均属稻桑混;王古屋、横岭F、胡桥坪三个村的桑园都栽在山丘旱地,周围不靠近稻田。调查情况表
明:四个稻桑混作村养蚕基本上绝收,三个桑园远离稻田村养蚕未受任何影响,这说明不结茧蚕发生与稻田施用农药有关。
2.3 稻田用药分析
8月、9月份,虎形山乡正遇稻螟暴发高峰,农民大量使用“杀虫双”农药防治水稻螟虫。“杀虫双”农药内吸作用强,药性分解缓慢,施药时不注意风向而污染桑叶,残效期长。易被桑树茎、叶吸收传导。加上秋季高温加重了桑叶的污染程度,蚕儿长期食用后,引发慢性中毒并最终导致蚕不结茧。
3 几点建议
东乡县虎形山乡这次大面积发生不结茧蚕,损失惨重、教训深刻。在今后的蚕桑生产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家蚕农药中毒的危害性,要始终把防治家蚕农药中毒贯穿于整个种桑养蚕过程。现就如何防治家蚕农药中毒提出以下建议。
3.1 搞好桑园规划
桑园规划是防止家蚕农药中毒的基础。
以这次中毒的情况来看;桑园离稻田近的中毒严重,桑园离稻田远的没有发生中毒。因此,桑园规划要集中连片并尽可能远离稻田,严禁稻桑插花种植。
3.2 严防农药污染桑叶
桑园治虫要掌握好农药的残效期,蚕期中桑园治虫选用残效期短的农药,桑叶宜先试吃,确认无毒后再采用。稻田治虫要注意方法和风向,以免污染桑叶,采叶养蚕时,紧靠大田的桑叶应先试后用。蚕室、蚕具不可存放农药或接触农药用具,养蚕人员最好不要接触农药,施药后,不能立即参加
采叶和养蚕等作业,以免手、脚、衣物沾染农药,引起蚕中毒。
3.3 改善养蚕环境条件
养蚕户应对不符合条件的蚕房进行改造,扩大蚕房门窗,加快空气对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创造良好的养蚕环境。
3.4 中毒后处理
发现蚕中毒后,应立即打开门窗换气,保持空气新鲜。蚕座内及时加网除沙,以隔离毒物。大蚕中毒应及时隔离,并用冷水浸洗,然后放于阴凉干燥处喂以新鲜桑叶,蚕复苏后,要加强管理。被农药污染的蚕匾、蚕网等
蚕具应立即更换并用石灰水或漂白粉浓浸泡涤,日晒后再用。要根据蚕中毒症状及时对桑园、稻田等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中毒原因,查明毒源,避免继续发生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