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彩莲
朱秀凤 李志梅
(江苏省如皋市蚕桑站
226500)
方格簇是目前家蚕营茧最理想的簇具,它具有结构合理、保管方便、劳动强度低、使用寿命长、上茧率高、解舒好,出丝率高等优良特性。
l 推广应用概况
1985年前后,如皋市开始推广方格簇具,分别在东陈、江安、吴窑等乡镇试验、示范、推广,以后逐年向全市推广应用,至1991年,全市推广应用方格簇具1500多万片,推广使用面达80%以上,其上簇方法和形式主要推广的是室内上
簇,手工捉熟蚕,熟蚕粪、尿排在室内,簇中多湿,管理较困难。但是,通过方格簇具的推广,蚕茧质量比原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增加了蚕丝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5年以来,由于茧丝行情滑坡,茧价下跌,养蚕成本比例上升,制约了方格簇具的进一步推广工作,近年来,茧丝行情有所好转,茧价逐渐平稳,蚕农的生产积极性比以前有所提高,方格簇具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有了新的希望。96年至97年,笔者在高明、常青、夏堡、吴赛、东陈等乡镇推广应用了方格簇室外上簇营茧技术,推广实绩见表:
通过表可以看出,96年推广应用室外上簇营茧技术占应用市场方格簇具的40%以上,高的乡镇达50.11%,97年推广占应用方格簇具的60%以上,高的乡镇达78.42%,达到预期效果。在96、97年推广应用成功的基础上.98、99年我们将方格簇室外上簇营茧技术向全市所有乡镇推广应用,98年全市发种155975.25盒,应用方格簇具达127890盒,其中室外上簇营
茧达108806盒,占使用方格簇具的85 08%,99年全市发种146119.25龛,应用方格簇具达132003
.25盒,其中室外上簇营茧达121206盒,占应用方格簇具的92.82%,由此可以得出:方格簇室外上簇营茧技术能被广大蚕农所接受,并深受其欢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2 室外上簇营茧技术的优势
2.1 熟蚕入孔速度快
室外上簇比室内一般提前6~8小时入孔。由于室外光线明亮,因此,利用熟蚕具有避光性的特点,促使熟蚕快速钻入簇孔。
2.2 减少了上簇用工
室外上簇不必进行翻簇,而在室内上簇,因熟蚕迟迟不入孔,一般要翻2~3次簇才能入扎营茧,所以室外上簇能减少用工。
2.3 避免了病源污染
在室外上簇营茧,熟蚕的粪、尿均排在室外,避免了对蚕室污染和造成多湿环境,蚕室干燥,为簇片移入室内保护提供了良好环境。
2.4 提高了蚕茧质量
室外上簇营茧环境好,空间大,通风条件好,簇中干燥,病源少,丝胶干燥较快,不变细菌侵害,茧丝的孔隙度正常,通气性、通水性好,茧色洁白,净度好,缩皱细、匀、浅,死笼、薄皮、畸形、柴印、黄斑等次下茧少,上车茧率、解舒率、出丝率明显得到提高。
3 有关技术及操作方法
3.l 首先搭好室外上簇架
大批上簇前一天要因地制宜选择好蚕室附近的地方,用毛竹或竹篙等搭好上簇架,就地取材,要结合天气情况,利用树前或屋前走廊,下雨天要搭防雨棚,根据饲养量搭一层或多层上簇架,上簇架宽度和层高根据簇片宽度和高度而定,地面铺一层干稻草搜集熟蚕
粪尿。
3.2 正确添食蜕皮激素
熟蚕 5%时,当日下午 15-17时每盒种用2毫升蜕皮激素加水2公斤拌和15—20公斤片叶喂蚕,约6小时后再补一次新鲜叶,减少青头蚕。
3.3 及时上簇,密度合理
次日清晨,见有大批熟蚕时,将大蚕穿孔薄膜网加到蚕座上,待3~5分钟熟蚕爬到网上时,将蚕网四角一拎轻轻抖动,让其落到熟蚕匾中,再按次序进行上簇。上族密度要合理适当,一般156孔的簇片上熟蚕145-150头,双连座的簇片上290—300头,并将熟蚕撤于簇片下段三分之二处,待5—10分钟后,把簇片搁挂到上簇架上,多层架应从上
层先挂,后挂下层,上、下层簇片应垂直对齐,以防蚕尿污染下层簇片,簇片间距12公分左右。
3.4 及时清山,适时移入室内保护
一般情况在室外挂簇8—10小时,约85%以上熟蚕人孔营茧,即要拾去游山蚕和病死蚕,然后将簇片移至室内搁挂,并调节好室内温度、湿度、气流、光线等,让其继续吐丝营茧。根据条件,也可以让其在室外营茧,约经4O小时左右,再移入室内保护。移
挂时要分清批次,待化蛹后采茧出售。
4 注意的问题
4.1 如遇大雨、大风、高温等天气,要有应变能力,防大雨、大风直接影响到簇片,高温闷热要采取降温措施,搭阴棚或在树荫下操作。
4.2 防止蛤唤。家禽、鸟类等的侵害。
4.3 簇片移入室内后,室外及时打扫卫生,地面用含有效氯0.3%漂白粉液或1%石灰
水消毒。
4.4 防农药等中毒事故的发生,农业治虫人员禁止进入养蚕区域。
总之,方格簇室外上簇营茧技术操作简单,技术易懂,蚕农容易接受,实用性较强,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