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家蚕品种选育室
415500
摘 要 “21. 35×22. 36”是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九五”培育的强健高产型桑蚕新品种,经实验室联合鉴定:强健性与对得种“9·芜×
7·湘”相仿,主要经济性状显着扭过对服种,具有强健、高产、茧大、丝质优等特点,是一对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关键词 桑蚕 新品种 “21.35×22.36” 鉴定
1999年秋,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和广西蚕业指导所联合对“九五”期间育的桑蚕新品种进行跨省区实验室共同鉴定,以“9·芙×7·湘”为第一对照种,“芙蓉×湘
晖”为第二对照种,把虫蛹生命率、万头产茧量和万头茧层量、单茧丝长和解舒率及万茧产丝分别作为好养、高产、优质主要经济指标,对“21·35
×22·36”的养蚕成绩和丝质成绩进
行了鉴定。
l 材料和方法
1.l 供试蚕品种
“21· 35×22· 36”正反交、“9.芙×7.湘”正反交、“美蓉×湘晖”正反交。
l.2 试验方法
四龄起蚕后,每个品种正反交各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饲养三区,每个小区饲养400头蚕。按照品种鉴定要求,饲养条件一致。蚕期及簇中记载各小区与生命率有关的减蚕数。 终熟后第六天,分别调查每个小区的死笼率、产茧量、茧层量,再换算成各小区四龄起蚕虫蛹生命率、万头产虽量、万头茧层量。茧质调查后,每个品种正反交合成一个样本用二次烘茧法进行洪
茧,烘茧后一周内将干样茧送交苏州大学蚕桑学院进行丝质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室鉴定成绩
各品种养蚕成绩见表1,丝质成绩见表2。
2.2 方差分析
2.2.1 四龄起蚕虫蛹生命率方差分析
虫蛹生命率数据经反正弦角转换,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间F〈FO.05〈FO.01,品种间虫蛹生命率相仿,无显
著差异。 2.2.2 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方差分析
对表1各品种的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成绩进行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结果见表4、表5。

表4、表5表明:区组间无显著差异,而各品种间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用新复极差测验法测定品种间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见表6。
表6表明:“21· 35× 22· 36”正反交无显
著差异,但与“ 9·芙× 7·湘”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差异极显著。这种差异不是由偶然机会造成的,而是由品种的遗传基础引起的真实差异。
2.2.3 单茧丝长、解舒率、万茧产丝量方差分析对表2各品种的单茧丝长、解舒率、万茧产丝量作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结果见表7、表8、表9。

表7、表8、表9表明:区组间无显著差异,而各品种间单茧丝长、万茧产丝量差异极显
著,解舒率差异显著。用新复极差测验法测定品种间单茧丝长、万茧产丝量、解舒率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见表10。

表10表明:“21·35 × 22· 36”单茧丝长、万茧产丝量与对照种“9·芙×7·湘”有极显
著差异,但解舒率差异不显著。
3 讨论和结语
通过对各品种四龄起蚕虫蛹生命率、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单茧丝长、解舒率、万茧产丝量等主要经济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表明:“21· 35×22· 36”虫蛹生命率
(96.71%)、解舒率(85.96%)与对照种“9.芙×7.湘”相仿,但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及单茧丝长、万茧产丝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种,万头产茧量17.80kg,万头茧层量4.267kg,分别比“9·芙×7·湘”提高17.25%和29.46%,单茧丝长1118米,比对照提高175米,万茧产丝量3.17kg,比对照提高22.87%。净度95分,茧丝纤度均方差0.453D,合国家审定标准。统计分析认为:“21· 35× 22· 36”体质强健、产茧量高、丝量多,是一对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四元杂交新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