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国 肖立新
(安徽省绩溪蚕种场 245300)(安徽省泾县农业局 242500)
近几年来受世界性经济滑坡的影响,丝绸市场出现较大波动,给蚕种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各地蚕种场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抢占市场份额,都在积极进行改革。由于蚕种生产是种植与养殖业相结合的产业,受控因素多,季节性、技术性较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蚕种场如何持续发展?我们粗谈一点看法,仅供参考。
l 深化改革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
蚕种生产季节性、技术性强,存在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同时它又具有其它作物种子不同的特性,它不耐贮藏,用途单一。首先应固定原种来
源和稳定原蚕区生产。其次,从办公到后勤部门应分工明确,职责到人,为一线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线各承包单位双向选择,自愿组合,定岗定编。精简人员,真正做到人人挑担子,个个出力干。再次,实行四定一奖承包责任制,定人员,定产量,定质量,定成本,增产节约部分全奖全赔,产最根据全场计划及各单位条件下达任务,并分解到个人;严格执行国家蚕种质量检验办法。根据品种品质季别核定成本。同时订立一些行政技术管制度,对生产全过程鉴控,并实行相应的处罚措施。
2 建立适应蚕种场发展的人才市场竞争机制
人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最活跃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特别是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要参与市场竞争关键是质量,而人的质量决定工作质量,工作质量决定产品的质量。产品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关键要塑造高素质的人才,建立人才竞争机制,任人唯贤,造就人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把“德、能、勤、绩”作为用人的标准,只要你有技术、有水平、有能力就可以委以重任,发挥人才效应。我们还应努力改善员工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3 加强领导班子及管理人员的自身建设
3.1 必须懂业务、懂管理,这就要求各级干部不断学习新知识,刻苦钻研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3.2 必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让职工放心、信任,争取职工的拥护,在职工队伍中树立威信。
3.3 要关心职工,爱护职工。“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优良传统。特别是目前蚕种场处于困难的情况下,更应该依靠群众,提高凝聚力,改善干群关系,共渡难关。
3.4 场领导和管理人员要处处以身作则,要身先士卒,要同职工战斗在一起,深入生产第一线,和工人同甘共苦。要多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果断处理一些突发事情,对养蚕制种生产上的关键问题、关键措施狠抓到底。要积极调研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制定生产计划。
3.5 要不断完善内部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一整套内部管理制度,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自觉遵守,严于律己。同时,教育督促员工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发现违章违纪现象,必须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只有“严”字才能保质量;只有“严”字才能出效益;只有“严”字才能造就出一批高素质的干部员工队伍。
4 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产量与质量
桑园应划片管理承包到人,同时制定一系列计划和技术操作规程。各项工作由场部统一安排,各桑园工必须按时按质完成任务。场部定期组织人员实地检查验收,完成情况及质量情况,进行等级评比,按等级拿工资,再结合产量和质量进行半年和年度奖金等级评比。
5 抓好养蚕制种生产中的关键技术
5.1 生产布局:根据当地气象情况,确定养蚕时间,根据品种性状确定同季蚕批次间合理开差,避免相互冲突。根据市场要求确定品种及数量。
5.2 严格消毒防病:养蚕前蚕室、贮桑宣、簇室和蚕具认真清洗,再用漂白粉、甲醛、毒消散三次消毒,蚕匾、蚕架等用具进蒸灶消毒后再用毒消散熏烟;蚕室前后生产区、道路及其两侧、办公室、宿舍、伙房等非生产用房和间所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蚕期中蚕室、贮桑室、生产环境、生产用鞋每天必须进行消毒,坚持“三换鞋、三洗手’例度。制种结束后对蚕室、蚕具、生产区、环境均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5.3 建立防微制度和行政技术监督制度,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
5.4 加强种茧期管理,特别是搞好发育调节,提高杂交率,抓好制种各项工作,减少损失,提高蚕种的产量和质量。
6 坚持一业为主,发展多种经营,增强经济活力。
蚕种场必须抓好主业生产,结合本场的实际情况,充分调研,发展二、三产业。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设备优势,找准信息,争取项目资金,以改善生产条件,促进蚕种场的经济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