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元 龙继锐 李章宝 姚德球
(澧县农业局 415500)(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415500)
为了探讨速成丰产桑园栽培技术,提高桑园土地产出率和蚕桑生产效益。1999年5月,我们在澧县官垸乡蚕桑场进行了杂交桑营养钵育苗、幼苗夏栽一步成园栽培技术研究。当年播苗、夏季移栽、晚秋养蚕,当年就有收入,且基本成园。现就当年夏栽建园技术简述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l 供试材料:湘杂桑 1号(澧桑24×苗33)桑籽,由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方法:1999年5月16日在澧县官垸乡蚕桑场选择湘杂桑1号当年桑籽采用遮阳网、营养钵育苗,7月10-15日选苗高20—25cm、茎杆粗壮的优质钵,定植到大田桑园,成活后选晴天摘芯,促进幼树分枝,加速树型养成,从而完成营养钵苗夏栽一步成园。试验面积5亩,桑园试验点属平原湖区沙壤土,桑园肥水、病虫害管理正常进行。
1.3 试验分区:试验分区设三个处理,即定植密度、定植日期、晚秋摘芯与否。
1.3.1 定植密度设3个区:亩栽1000株(1.5m×0.44m),亩栽2000株(1.2m×O.28m),亩栽3000株(lm×0.22m)。
1.3.2 定植日期设2个区:以2000株/亩试验,7月10-15日定植,8月10—15日定植。
1.3.3 晚秋10月20日前搞芯处理设2个区,以2000株/亩试验,设摘芯区和不摘芯
区。
1.4 调查内容:营养钵苗夏栽成园后,当年晚秋10月25日调查幼树生长势、发条数、枝条长度及产叶量,第二年春5月25日调查幼树生长势、生长芽及产叶量(芽叶)。
2 结果与分析
2.1 营养钵苗夏栽建园密度与幼树生长及产叶量关系
在3个不同定植密度的试验田中,幼树生长因定植密度不同,单株条数、条长存在明显差别。密度过大(3000株/亩)的桑园,幼树个体生长受到影响,单株条数偏少,枝条短;密度太稀的(1000株/亩)桑园,幼树个体生长势旺,单株条数多,枝条长。从平均亩桑产叶量看,密度为2000株/亩的比1000株/亩的当年晚秋高19.5%、第二年春季高 20.3%,2000株/亩与3000株/亩产叶量基本无差异,见表1。
密度过大桑园,叶片相互遮阴,下层叶片处于光补偿点以下,呼吸消耗量超过光合同化量,净同化率出现负值,叶片发生黄落现象,且第二年春单株生长芽数偏少,但亩桑总条长与2000株/亩基本相同,产叶量无差异;密度太稀桑园,尽管单株条长、条多,光能利用率高,但亩桑总条长减少,群体叶面积少,光合产物也就少,产叶最低。
2.2 营养钵苗夏栽建园迟早与幼树生长及产叶量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营养钵苗夏栽建园时,7月10-15日移栽定植的幼树生长势强,摘芯后当年单株发条数与8月10日一15日定植的基本一致,但亩桑总条长多44%,产叶量高44%,见表2。

幼苗夏栽建园后,旺盛生长期在7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移栽定植早,旺盛生长期长,幼树长势好,条多条长;移栽定植迟,幼树旺盛生长期短,条少条短,产叶最低。所以,营钵苗夏栽建园在季节上十分重要,宜早不宜迟,春期需适时播苗,出苗后要尽早定植大田,并随即摘芯促进分枝,加速树型养成。
2.3 晚秋摘芯与幼树产叶量的关系
调查结果表明,当年幼树晚秋10月20目前摘芯平均单株产叶量0.28kg,比不摘芯的0.23kg高17.8%,第二年春前摘芯,平均单株产叶最0.76kg,比不摘芯的0.584kg高23.4%。说明营养钵苗夏栽建园,幼树经过8月和9月旺盛生长,枝叶偏嫩,晚秋(10月20日前)摘芯后,解除了幼树顶端优势,养分运输到幼叶嫩芽中,促进了枝条粗壮,加速了叶片变厚成熟。因此,摘芯后当年晚秋和第二年春均可增产。
3 小结与结论
3.1 杂交桑营养钵育苗,幼苗可以用于当年夏栽建园,成园时间比常规建园缩短一年,同时栽桑成本低,当年土地产出率高,经济效益也高。春末播苗,夏季移栽,晚秋养蚕,当年有收入,当年基本成园,是良好的速成丰产桑园建立途径。
3.2 营养钵苗夏裁定植至晚秋基本成园,生产时间仅4—5个月,因此对建园桑地的土壤条件、定植时间和桑园管理技术要求高,其技术关键是:1、播苗适期内应尽量提早,并采用遮阳网、营养钵技术育苗。2、夏栽营养钵苗选粗壮、根系多的健壮好苗。3、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通风向阳的地方建园。4、合理的定植密度为每亩2000株,既能充分利用光能,又可提高土地产出率。5、定植时间要早,最好在7月15日前完成。6、定植后随即搞芯,促进分枝,增加条数。7、成园后要加强桑园肥水、病虫草害管理。8、晚秋用叶前摘芯促壮,用叶时枝条顶端留2一3叶,防止采伐过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