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梅 候建忠 孙锋 钱忠兵 周慧勤
(江苏省如皋市蚕桑站 226500)
蚕桑生产是我市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我市桑园面积曾达12万亩,年发种30多万张,年产茧20多万担,产值1亿多元。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变革及茧丝行情的变化,属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蚕业生产必须提高行业总体经济效益。在加大科技含量的前提下,以优质、高产、高效、省力、低耗为目标,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是今后蚕业发展的方向。我们在1997年试验探索的基础上,结合我市蚕桑生产状况,蚕农的技术水平,通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一整套轻型养蚕技术,且已在全市推广应用。
1 技术改进
1.l 改多批收蚁为一批收蚁
催青后期做好转青卵黑暗保护工作,提高收蚁一日孵化率,收蚁当天早晨5—6时感光,饲育室升至目的温度,并加强补湿。通过改多批收蚁为一批收蚁,达到节省用工目的,同时,为养好小蚕创造了有利条件。实行一批收蚁可节省收蚁用工每张2小时。
1.2 改一日多回育为少回育
在保持桑叶新鲜情况下,小蚕由原来的三回育改为二回育,大蚕由原来的四回育改为一日二回育,应用少回育技术张种可节约喂叶时间25小时左右,且大蚕期采用条桑育,可节约采叶用工和除沙用工,大幅度降低养蚕劳动强度。
1.3 桑叶保鲜新技术
利用桑叶新鲜度与蚕儿食下率和桑叶利用率正相关的关系,改一日多回育为昼夜少回育的关键是必须保持桑叶的新鲜,提高桑叶利用率和食下率。保鲜新技术有三种:(1)活水槽贮藏桑叶,使桑叶叶柄接触活水水面,既有效地保持温湿度又可保证叶质新鲜。(2)一至四龄采用薄膜覆盖育,在蚕座上覆盖薄膜,春季6个小时桑叶失水率为5.8%,而裸座有在室温26℃相对湿度80%情况下,6
小时桑叶失水率为22.3%,因而提高了桑叶的利用率和食下率。通过调查:一至四龄薄膜覆盖育张种叶节约用叶7.05公斤。(3)五龄期采用条桑育,对保持桑叶新鲜也有很大好处;在秋季26℃相对湿度为80%情况下,6小时条桑叶失水率为10.7%,而片叶失水率为21.6%。据调查,张种可节省桑叶(片叶)30公斤左右。
1.4 利用蚕儿就眠的日周期性
即清晨至午前有促进就眠,夜间有抑制就眠的日周期性,通过温湿度的调控新技术和“早止桑,迟饷食”的眠起处理技术,达到“十天眠三眠,眠眠是日眠”减少劳动强度,提高蚕儿发育整齐度。
1.5 五龄期片叶平面育改为斜面条桑育
五龄期采用斜面条桑育,不仅可节约用工用桑,由于斜面育使得蚕沙和叶面分离,蚕座清洁卫生,减少了蚕儿感染发病机会,四眠起蚕结茧头数比普通育增加2.3%,茧质也有所提高,尤其是蚕病多发季节,增产效果更为明显,据试验,秋蚕期斜面育与平面育比较,张产茧可增产1.25公斤。
1.6 改手工上簇为自动上簇室外营茧法
利用熟蚕趋上性,使用登施剂自动上簇,改室内营茧为室外营茧后,由于改善了簇中环境,方格簇人孔率,结茧率及茧质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见表1)
2 效果分析
1998年春开始,我们在原新民乡新生村、雪岸乡东皋村、吴窑乡高坝村和柳闸村、高明乡卢庄村,对轻型养蚕技术进行了试验试点,试点情况总结如下:
2.1 产量、茧质对比分析(见表2)
试点数据表明:试点区与对照区相比,一日孵化率提高2.5%,张产茧提高1.46公斤,干壳量相差0.15克。这说明,试点区养蚕技术是可行的,不会因给桑回数的减少而影响产量和质量,相反,由于桑叶新鲜、蚕儿食下率高,体质强健,簇中环境好,张种结茧数与茧质都有所提高。
2.2 用叶量及龄期增况对比分析(见表3、4)
试点数据表明:试点区与对照区对比,整个龄期经过短于普通育(春蚕相差18小时,秋季无明显差异),但由于采用薄膜覆盖和大蚕条桑育,桑叶浪费少,从而节约了桑叶,张种用桑节约达32.5公斤,公斤茧用叶量16.5公斤下降到15.15公斤。
2.3 用工及成本情况(见表5、6)
从表中可以看出,试点区比对照区张种用工少73个,约节用工37%。公斤茧用工为0.29个,比传统用工0.46少0.17个。我们调查中发现,节工表现在:(l)喂桑次数减少用工;(2)大蚕采叶时间的节省;(3)大蚕除沙时间节工;同时还可以减少物本消耗1.85元。
2.4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调查(见表7)
通过三年试验对照和经济指标对比情况分析,优质高效省力化养蚕技术的应用,在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同时达到节工、降本、降耗的目的,尤其是张种用工可省近40%,其公斤茧用桑量与用工量突破了传统理论,达到行业的先进水平。充分说明轻型养蚕技术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推广前景。
3 体会
轻型养蚕技术在应用时应注意几点:
3.1 轻型养蚕技术必须与当地的生产条件、技术条件、劳动者的素质相结合。
3.2 轻型养蚕技术注意处理好与蚕生理、张产、茧质、投入四方面的关系。任何技术选择必须以优质高产为前提,不能单纯从节工降本出发,违反蚕儿生理要求,粗放操作。
3.3 轻型养蚕技术必须与桑树的肥培管理相结合,良桑饱食是蚕茧优质高产的基础。因此在推广该项技术的同时,必须加强桑树的肥培管理,生产出优质、高产的桑叶。
3.4 轻型养蚕技术的应用必须以严格防病消毒为前提。首先做好养蚕前消毒工作,消灭一切可能存在的病源。二是做好蚕期中蚕体、蚕座及周围环境的防病消毒。三是做好回山消毒。四是及时防治桑园病虫害,防止交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