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亚东 张国政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江苏镇江 212018)
栽桑养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健康文明的一部分。作为世界上茧丝绸的主要生产国和供应国,我国丝绸工业年产值近700亿元,丝绸出口额最高年份达37亿美,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蚕丝业已经形成了产、供、销配套的综合性产业结构,涵盖了农业、工业和商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但栽桑养蚕毕竟是传统农业,容易受许多自然或非自然的因素影响。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东部沿海的一些老蚕区如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其工业化程度迅速提高,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一些高科技、新技术也不断引入传统农业中,使其由过去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但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对蚕桑生产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工业“三废”、氟化物、农药、企业与蚕桑争劳力等,再加上原有蚕桑生产管理运作体制的不合理性,都制约着这一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传统产业的发展。
继续保持我国蚕桑生产的大国地位,继续保持我国蚕丝业的繁荣辉煌,是我国蚕桑界同仁共同关心的主题,也是努力的目标。笔者认为其出路有两条:
l、鉴于东部沿海老蚕区经济迅速发展和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可以考虑将我国蚕桑生产中心西移。但西移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东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人才的西移及西部地区地理气候生态等自然条件对蚕桑生产的制约等问题。
2、提高传统养蚕业的技术含量,使其尽快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无疑是革新传统养蚕业,提高养蚕劳动生产率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人工饲料是一种非天然的代用饲料。如昆虫人工饲料就是人们在昆虫营养学指导下,通过对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生化特性、昆虫适口性等方面的筛选,然后经过特殊的加工工艺配制而成。世界上最早研制的昆虫人工饲料是1908年Bogdanow的黑颊丽蝇人工饲料。人工饲料在家蚕方面的研究始于1930年的日本,到了1960年福田和伊藤已成功应用人工饲料完成家蚕幼虫的全龄饲育。我国也在1970年用人工饲料养蚕获得成功。家蚕人工饲料育无疑是传统养蚕学上的一场革新。
小蚕共育是养蚕业发展的重大成果,稚蚕人工饲料共育,不仅是小蚕共育的发展,而且也直接带来了养蚕业上的一场革新。桑叶小蚕共育,人均能够养蚕15-20张,节省桑叶15%一20%。而稚蚕人工饲料共育优于桑叶小蚕共育,它所具备的优点:
l、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极大地提高了养蚕工效,降低共育成本,节省了劳动力,人均饲养小蚕60—100张。节省小蚕用叶,相应增产大蚕用叶3~5倍,提高厂经济效益。
2、稚蚕人工饲料共育的饲育环境洁净,污染少。避免厂细菌、真菌、病毒及微粒子的
感染。大大降低了共育后大蚕的发病率,减少了蚕病危害。同时稚蚕人工饲料共育可以防止农药、氟化物及工业“三废”等对小蚕饲育影响,为提高蚕茧产量,确保蚕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3、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普及,可以在桑树生长期内,任意调整养蚕时间,进行连续养蚕,从而打破传统的养蚕模式。连续养蚕可以省略传统烘茧过程,丝厂直接进行鲜茧缫丝,鲜茧缫制的生丝质最好。这样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丝质量,又降低了蚕茧生产成本。
4、在传统养蚕业中引入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可以在1—4龄用人工饲料工厂化共育,5龄再分至农户进行桑叶育,实现“蚕农一周养蚕法”的现代化蚕桑生产新模式。推广使用低成本人工饲料和自动化饲育机械,不仅解决了农民蚕桑农忙争劳力的矛盾,更合理地协调蚕桑生产与农忙之间的关系。而且使蚕桑生产真正地成为家庭副业经济,解决了劳动力,也更好地适应了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家蚕人工饲料育的研究,从七十年代在我国成功试养成功到现在,经过众多家蚕营养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尤其是国家“九五”等专项课题研究的完成,基本上完成了家蚕人工饲料配方的科学筛选,开发出低成本、养蚕效果良好的小蚕、大蚕专用饲料。也已初步研制出家蚕人工饲料的专用饲料配制、给料饲养自动化自械。制订出稚蚕人工饲料育的饲养标准。适应人工饲料育的广食性家蚕品种也已初露端倪。具备了从饲料配方、饲育方式、饲育品种、饲育管理、饲育机械等一整套比较成熟完整的综合性人工饲料育技术。
目前在我国推行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大环境和各种条件均已具备,但仍然存在一些外部环境上的阻力障碍及自身技术上的完善,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l、提高思想认识高度,转变思想观念。必须认识到传统蚕桑业已经到了必须引入新技术、新方法的时候,现在蚕桑业已难保过去的辉煌。国际上如印度、巴西等国正大力发展蚕桑,国内其他行业的迅速发展也制约着蚕桑。因此我国能否继续保持茧丝绸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尚难预料。只有解放思想,提高蚕桑生产的技术含最,稳住蚕桑生产,保证蚕茧质量,才是出路。
2、从政策、管理体制进行扶持。任何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既需要有自身的巨大发展潜力作为内在动力,又要有诸如政策、管理体制等的外部保障。方格簇的推广与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稚蚕人工饲料共育也不例外。
3、人工饲料育技术本身仍有尚待完善的方面。①要继续进行饲料配方的改良并将人工饲料商品化。既要充分满足家蚕生长发育的营养学和家蚕适口性的生理学上的要求,又要降低饲料成本,使其持平或低于桑叶育的价格,能够被广大蚕农所接受。筛选到防腐效果持久,又不会影响饲料营养及适口性的广谱防腐剂。彻底解决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发育整齐度问题。②要找到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高效人工饲料育饲养方法。饲育环境既要洁净,又要保温保湿,易于操作。③研制更加合理、科学的饲料加工配制及饲育自动化机械,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饲料育成本。④加大选育家蚕广食性品种的工作力度,找到3-4对经济性状好,适应于人工饲料育的专用品种。
总之,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是我国蚕桑生产发展的一场技术革新,它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使人们看到了传统的蚕桑生产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一线曙光。笔者认为,该项技术无疑也是我国蚕桑生产保持继续繁荣,无惧加入WTO的挑战,走向二十一世纪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