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凯 |
高华清 |
(江西省气阳县农业局 334400) |
(江西省上饶市农业局) |
桑蓟马是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各蚕区均有发生,丘陵地区尤为严重。桑蓟马食性单一,桑树是其唯一的食料源。成虫能飞善跳,具趋嫩绿习性,大多集中在桑技第一至第三叶上产卵z初孵若虫活动能力差,主要在所孵叶背为害,1至2龄若虫不转叶为害,大龄若虫可转叶为害。因桑蓟马具畏强光照的习性,故多聚集在叶片背面。成虫越冬后在3月中下旬迁入桑园,钻入已萌动的桑芽中,至4月中下旬逐渐转移到枝条顶端嫩叶上取食、繁殖,为害桑叶。随着新梢的生长,形成由上而下,分层为害的现象。
1 桑蓟马的危害特征
桑蓟马成虫、若虫均以锉吸式口器刺破叶背或叶柄表皮吸取汁液,被害部位因失去叶绿素而呈白色透明小凹点,不久变褐色,被害叶因失水而提早硬化。夏、秋季高温干旱时,虫口密度增高,使桑园枝条的中上部叶片被卷缩呈锈褐色,叶质降低,用以饲养、导致蚕体虚弱,蚕茧减产。
2 影响桑蓟马田间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
2.1 越冬场所
桑蓟马以成虫在枯枝落叶、树皮裂缝及杂草等处越冬,特别是避风向阳的环境是桑蓟马的主要越冬场所
2.2 春蚕摘芯和采叶
桑蓟马成虫具有趋向芯叶集中产卵的习性,低龄若虫也多聚集在芯叶上取食且迁移能力差。因此,按桑园管理的规范要求,需适时彻底地对桑树摘芯。摘芯时,摘下的芯叶必须随时带出桑园外妥善处理。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桑叶的产量、质量,也可除去芯叶上大部分未孵化的卵粒及部分低龄若虫。同时,桑树摘芯后,新梢叶片成熟较快,厚度增加,势必减少成虫产卵场所,从而大量减少二代桑蓟马种群数量。春蚕后期,由于桑叶一次性采光,附在叶子上的桑蓟马若虫及未孵化卵粒也随着桑叶被带入蚕室而死亡。
2.3 桑树夏伐
桑树夏伐是桑园管理的重要措施。桑蓟马食性单一,桑园夏伐后不仅将其赖以生存的桑叶采光,没有食物来源,而且由于桑枝被伐,附在桑叶上的绝大多数若虫都被带出园外而自然死亡,但夏伐后的桑
蔸普遍残留有零星的小枝条,这些小枝条上的叶片也有一定数量的桑蓟马成、若虫,夏伐后桑拳重新萌发、抽梢,桑蓟马便直接迁到新梢叶上取食繁殖,成为夏伐桑园主要的初期
虫源。
2.4 秋季桑园管理
在秋季水肥充足的桑园,桑树生长旺盛,枝条不断抽发新的嫩梢叶,为桑蓟马连续产卵创造了有利条件,故能不断繁殖种群,始终保持较高虫口密度。桑园肥水条件较差,特别是干旱的桑园,桑树易提早衰老,并陆续出现自然止芯,止芯桑枝停止了嫩梢叶的抽发,叶片加速成熟和老化,不适合桑蓟马成虫继续产卵,导致虫量逐渐减少。
2.5 天敌
桑蓟马在田间有多种捕食性天敌,如大草蛉、南方小花蝽、中华筒管蓟马等,它们对桑蓟马都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在田间管理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和利用这些天敌,能有效地控制桑蓟马的种群数量。
3 桑蓟马的防治对策
对桑蓟马的防治宜采用“压前控后”的方法,在冬防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夏伐前后的桑园管理。合理用药,保护天敌,达到控制桑蓟马为害的目的。
3.1 结合冬季清园,清除枯枝落叶,铲除田间杂草。在有利于桑蓟马安全越冬的桑园,掌
握好用药时间,控制发生中心,防止其扩散迁移。
3.2 春蚕期间适时对桑树进行彻底摘芯,并将摘下的芯叶带出桑园处理,可以有效地压低二代桑蓟马虫口基数。
3.3 桑园夏伐后,伐下的桑枝叶片上有相当数量的桑蓟马成若虫,应尽快将桑枝清理干
净并运出桑园,以减少桑园内的虫口基数。
3.4 夏伐后的桑蔸残有零星的小枝条,其叶片上也有一定数量的桑蓟马成若虫。因此,桑
树夏伐后残留小枝条必须剪除干净。
3.5 夏伐桑园附近的春伐桑园和新植桑园,桑蓟马的种群数量因夏伐桑园的迁入而急剧增加,加重了这两类桑园的虫口基数和为害程度。因此,在夏伐后一周内应进行全面喷药,以压低虫口基数。
3.6 在施足夏肥,施好秋肥的基础上,桑园干旱时要及时浇灌,确保秋季桑树的旺盛生长,增加桑叶耐害性。干旱时灌溉还可增加湿度,抑制桑蓟马种群的发展。
3.7 合理用药,控制危害。夏伐桑园应在桑树夏伐后10天左右,即桑拳萌芽展叶时,全面喷药一次,可用甲胺磷乳油1500倍液防治,夏蚕结束后至中秋养蚕前在若虫盛孵高峰,选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残效期7天),或80%的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残效期3天),隔5—7天连续防治两次。喷药时应重点喷施桑枝中上部叶片,且叶片的正反面都要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