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萎缩病防治技术与抗病机制研究 | 作者: admin
来源: 湖南省棉蚕所
发布时间: 2011年12月21日
字体: 大 中 小 |
完成时间:1991-1995年
主要完成人员:雷国新 靳永年 李章宝 谈顺友 朱登发 罗桂荣* 彭世岩*
获奖情况:1996年获湖南省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7年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桑树萎缩病防治技术研究,在查明湖南省桑树萎缩病的分布为害和病因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以推广抗病桑品种为基础,繁育无病苗木为中心,辅以低毒高效药剂防
治传病菱纹叶蝉的一套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汉寿县和津市市渡口镇两个示范区9400亩桑园实施上述综合防治措施,桑园发病率从1990年
的37%和39.2%,分别下降到1994年的4.2%和4.6%,防治区中的防治示范点汉寿县蚕种场707亩桑园,发病率从1990年的36.1%下降
到1994年的万分之二以下。
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治的技术水平,对桑树抗萎缩病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从桑枝、叶片形态结构和化学成份,研究
其抵抗传病媒介昆虫——桑萎纹叶蝉摄食传毒的机制;并应用桑植物防卫素的诱导、抽提和检测技术探索桑植物防卫素与不同桑品种抗病能力的相关性;同时,还着
重应用同工酶分析技术在国内首先研究黄化型萎缩病不同抗性桑品种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谱表型特征的差异及不同桑品种感病后酶带的变化规律,此项研究成果为桑树
育种素材的萎缩病抗性鉴定、抗源筛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桑树抗病育种进一步进行生物工程方向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国内同行专家鉴定认为,这一在分子
生物学水平上开展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具有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为湖南省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 |  |
|